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书凯 《阅读》2008,(5):10-10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妈妈带领着小老鼠们出外觅食。在一个人家的厨房里,老鼠们发现垃圾桶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这对于老鼠们来说,就好像发现了宝藏。  相似文献   

2.
从落脚北美大陆起,非裔美国人就被迫开始接受两个并非真诚的等式:基督教信仰=文明,非基督教信仰=野蛮(塞萨尔9-32)。一个西方化的上帝让黑人厌恶自己的肤色,甚至质疑自己作为人的特性。美国内战之后,黑人摆脱了奴隶制度的束缚,但宗教的束缚使他们自暴自弃,自我贬低,毫无尊严地谄媚白人,试图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这种自我否定与贬值的心理使黑人作家意识到重塑上帝形象,创造一种崭新的黑人宗教,对本民族获得完全解放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将以爱丽丝·沃克和莫里森的作品为切入点,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探讨黑人在寻求自我身份与自我解放历程中对上帝形象的不同阐释。  相似文献   

3.
柯普 《阅读》2012,(9):12-13
史蒂夫·莫里斯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萨吉诺城.幼年随父母搬到底特律。他和班上的同学比,很“特殊”,因为他双目失明。小史蒂夫一度生活在深深的自卑中,直到他遇见了本尼迪斯太太。  相似文献   

4.
倒立的老鼠     
从前,有一位87岁的老人,名字叫拉班。他的性格安静而平和,一直过着很贫穷却很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上帝的金币     
许仙 《阅读》2014,(5):12-13
有一天,上帝经过一座城市时,从高处看到一家豪华酒店的门外徘徊着三个乞丐,他动了恻隐之心,便对他们说:“我是上帝,我可以给你们每人一袋金币。”  相似文献   

6.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一直被广泛地思考和讨论,在经院神学和近代宗教哲学的发展中,上帝存在的问题不仅成为宗教哲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宗教哲学中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将在他以前的种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都归入到三种证明--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中,通过三个方面一步步地演绎他对传统...  相似文献   

7.
曾凡乡 《阅读》2013,(1):50-53
在米奇的众多伙伴之中,笨拙而又可爱的高飞也赢得了许多忠实观众。的确,在米奇和朋友们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时候,通常是高飞起到喜剧调节剂的作用,他是米奇最忠实的伙伴。  相似文献   

8.
冯秀兰 《阅读》2012,(12):34-36
七只老鼠被一只凶恶的猫追赶,他们拼命逃亡,钻进了一片南瓜地,不仅躲过了猫的追赶,还发现了一个又香又大的南瓜,饱餐了一顿。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南瓜车又是怎么一回事?赶快来读一读吧!  相似文献   

9.
郭龙 《阅读》2013,(3):14-15
布雷是英国伦敦医院的一名医治肿瘤方面的专家,在他当医生的近三十年时间里,治好了多少病人,布雷自己也记不清了。有一次,三十多岁的玛丽来找布雷,说她最近肚子有些大了。因为在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一场意外失去了怀孕能力,所以现在她怀疑自己是得了肿瘤。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虔诚地相信上帝,对老子之道非常推崇,他认为老子的"道"是指与通向上帝的"道路",多次引用老子的道论印证自己的上帝观。托尔斯泰如此认识是因为二者存在相似性:"上帝"与"道"都具有本源性,"上帝"之意志和"道"之规律都具有必然性,"上帝"之门与悟"道"之路都依赖直觉排斥知识。但是,不同文化下产生的思想是存在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1.
墨子和基督宗教的相遇历时150多年,二者的对话主要经历清末西方传教士、民国知识分子基督徒和1950年代后台湾天主教徒三个阶段。本文以第三阶段。即近60年墨耶对话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其置于墨耶相遇的历史当中,探讨20世纪下半叶墨耶对话的发展状况、特征和独有价值。此一阶段的研究大体上延续了援墨传教、比较东西方“上帝”之爱的义理和应世而作的传统,同时呈现新的转向:以辅仁大学为中心;以天主教徒为主体;以普世价值的追问为主旨。此外,周幼伟以士林哲学为视角对墨子伦理体系的建构,在墨耶对话史上意义重要。总体来看,这些墨耶对话的成果有对天主教学术精神的继承、梵二大公会议精神的响应,也有对全球化的现实处境的思考,虽然其影响未能走出台湾,某些论题仍需商榷,但对深化墨耶对话的内涵,乃至对中国文化与基督宗教之对话均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苏雯雯 《阅读》2010,(7):58-59
英语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要每天坚持,每天都会有收获的!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赤脚伫立在百老汇的一家鞋店前,祈祷着上帝能赠予他一双鞋。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界一直将《创世纪》中人在伊甸园中偷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实做奥古斯丁式的诠释。本文指出了其中不合理之处并试图给出另一种诠释的可能。通过"寓意解经"的方法,从《圣经》的整体线索及经文的叙事细节中发现:人之吃那树上的果实,其实全在上帝的"全盘计划"之中。通过对伊甸园之事的新的诠释,尝试解读出经文背后的人类学寓意。  相似文献   

14.
<正>享受着明媚的阳光,拥有着充足的食物,可是一只彩色的乌鸦还是觉得很孤独,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他四处寻找,找到了松鼠最喜欢的榛子,人类最看重的黄金,猫头鹰认为非常珍贵的星星,可是他还是觉得孤独。直到他碰到了一只温柔而美丽的乌鸦,他们彼此欣赏,互相关心,这只彩色的乌鸦终于不再孤独。  相似文献   

15.
周晓霞 《阅读》2013,(7):60-63
动物园里有一只美丽的天鹅,她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其他小动物优秀,因此她很骄傲。时间久了,天鹅就没有了朋友。天鹅满不在乎,觉得自己开心就行。可是,有一天这只天鹅很不开心,发生了什么事情?Let’s read the story.  相似文献   

16.
查克不是一只正常的青蛙。他喜欢吃虫子,然而他不喜欢自己捉虫子。他不喜欢当虫子在空中飞舞的时候,突然伸出舌头把他们吃掉。每天早上,当蜘蛛网的主人八脚女士到池塘里洗脸时.查克就从她的网上偷虫子吃。  相似文献   

17.
席慕容 《阅读》2012,(5):10-11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相似文献   

18.
六月的一个下午,我们红领巾志愿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规范街头用字,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啄木鸟活动。烈日炎炎,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们心中也燃烧着参加活动的激情。来到步行街,我们拿  相似文献   

19.
对理想追求的怀疑甚至冷漠,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思想观念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其实质在于否认了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本质规定.然而,理想之于人的生存而言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它也是幸福生活的充分必要条件.高扬理想主义旗帜,既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也是对哲学职能的一种新阐释.  相似文献   

20.
一个学生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他的学习行为和与人相处的态度,十六七岁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家庭不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校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长期以往,会让学生养成一种反叛的性格,最终受到伤害的就是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