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史料》2004,(2):111-111
西方古代开始成形(已不是讲学的讲义)的百科全书,是古罗马瓦洛(Varro,前116-前27年)编的《学科要义九书》(Disciplina-rumlibriⅨ)和普里尼(PlinytheElder,公元23-79年)编的《博物志》(Naturalishis-toria,又译《自然史》)。这些并不以“百科全书”为书名的著作,被认定为西方古代的百科全书,那么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不是百科全书呢?外国研究百科全书历史的学者回答是肯定  相似文献   

2.
外国百科谈我国类书我国的类书一向被外国学者视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外国许多百科全书都在“百科全书”条目中谈到中国的类书。讲得最系统的要算日本的《平凡社大百科事典》,而提到中国类书种类最多的是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前者在介绍中国百科全书时还分设“类书起源”、“类书世界”、“类书与百科全书”等节,系统论述了中国类书的性质、渊源、分野和特点。谈及类书渊源时还提及《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尔雅》等书,且简要地介绍了南梁之《华林遍略》、北魏之《修文殿御览》、隋之《北堂书钞》、唐之《艺文类聚》、《初学记》、明之《三才图会》等类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是类书,这一点现在似乎争议不大了。因为用最基本,最起码的条件,即概括已有全面知识和对知识分类整理(且不管分类的科学程度如何)这两项标准来衡量,类书作为古代百科全书是当之无愧的,何况中国类书还不像西方古代百科全书那样,起源于教科书而后发展为工具书。中国类书一出世便是工具书,后来人们称之为文史工具书。  相似文献   

4.
百科全书是概述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是知识的总汇。无论是从西方古希腊,还是中国古代类书算起,百科全书已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则是出现在十八世纪,以法国狄德罗编纂的  相似文献   

5.
古代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皇览>是我国类书之始.百科类书有两个渊源:<吕氏春秋>和<尔雅>.中西方古代百科全书在形态和性质上各有不同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些论著里,对类书的性质是存在着不同看法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类书和百科全书是同一性质的工具书”。“我国类书从内容、体例、功用以及它在古典目录学中的位置,都可说明它与百科全书性质是相同的。①“我国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而我国现代百科全书就是我国类书的继承和发展。”②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类书“实际上跟现代百科全书是两码事。”③或者认为类书是“兼‘百科全书’与‘资料汇编’两者而有之。”④有人在其论文题目中就把《古今图书集成》称为“古籍资料类编。”⑤这与一些常引用外国人所赋予该书的“康熙百科全书”称号正好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7.
类书考略     
类书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但对于类书是什么?古今学者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或称之为工具书之一种,或称之为百科全书之一类,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类书应该是古籍中辑录各种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知识性的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8.
中国百科全书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有不同看法。这一问题涉及到对百科全书性质的认识,也涉及到对中国古代工具书《尔雅》、类书性质的认识,以及如何看待一些百科性质的著述等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考证,以便搞清楚中国百科全书起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正在学术界蓬勃展开.在探讨中,人们一般都是以西方文化作参照系,对两种不同的中西文化加以比较,从而获得对传统文化全面深刻的认识.很明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必然离不开卷帙浩繁的古籍图书,因为这些古籍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材料和依据,同时图书编纂过程本身就反映了不少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本文试从中国古代类书和西方百科全书的比较中,分析一下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质在工具书发展中的表现. 在对类书和百科全书进行比较之前,我们应首先考虑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明清类书的兴盛与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是我国古代按照事类抄集材料的书,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知识,所谓“区分胪列,靡所不载”(《藏海》李桓序);“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陈梦雷《上诚亲王汇编应》)。它具有百科全书的某些特点,但不是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辑类书的传统,历史上出版过大小类书四百多种,在我国古代出版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编纂类书起始于三国魏,衰亡于清末民初。明清两代,是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类书的出现,把我  相似文献   

11.
“从类书到百科全书”,是我手编姜椿芳百科全书文集所用的书名,现在我愿意借来用作本文的题目,因为我写本文时不能不怀着深深的敬意怀念我的老师、我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姜椿芳。从类书到百科全书,也就是我国现代百科全书如何继承类书的有益传统,吸收外国编纂百科全书的经验,并有所创造,以求在世界百科全书之林中独树一帜,具有中国之特色。这也是姜椿芳生前和我们百科编辑们长期切琢切磨,并付之实践的事情。我们的探索,我们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乃世界文明古国,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亦是举世皆知。就古典文献中的类书而言,今存者虽200种左右,却久已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和利用。 那么,何谓类书?类书有什么特点呢?如何利用古代类书为现实服务呢?  相似文献   

13.
具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类书,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是考经证史,检索和整理古籍的重要工具。文章详细介绍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辑录目的、编辑人员、收录来源;并详述这四大类书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的类书,顾名思义,正如皇甫谧《甲乙经·序》所说,是“事类相从,聚之义也”。类书所辑资料,一般并非单门单类,而是“区分胪列,靡所不载”,实际具有知识总汇的意义。在编辑方法与体制含量方面,由最初的资料汇编,逐渐发展为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自唐宋以降,编纂形式上有了重大改变,内容体系上接近近代百科全书的,便是明朝初年编就的《永乐大典》。它不仅是编辑史上一部空前的巨型类书,而且是我国古典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15.
类书作为中国古代特殊的文化典籍,有它产生的特殊背景,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封建统治与类书的产生、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类书自身的特点,促使统治者多通过修类书来达到政治目的。文章试从类书的编纂大都在帝王或皇室授意下编写的现象入手,分析封建帝王组织编写类书的原因,并探讨类书对中国封建统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日本百科辞书从引进使用中国类书开始,经编纂日本自己的类书和百科辞书,到翻译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和编纂日本百科事典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以类相从”是中国古代编辑类书主要的编辑思想。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传统文化的宝藏。与编辑类书的活动相联系,产生出一系列的编辑思想。其中心,或者说起主要作用的,即“以类相从”。探讨和辨析这一思想的源流,类书与“以类相从”的关系,“以类相从”作为编辑思想的内容等,对于  相似文献   

18.
刘宝春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36-148
《华林遍略》是萧梁时期梁武帝敕众学士所撰类书,其领修人是徐勉。以类事为重、追求宏富、一事多录是《华林遍略》的特点。《华林遍略》是中国类书史上的一座高峰,成书后盛传数代,为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类书的蓝本,对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类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类书考源,类书结构形式的流变,类书编撰的社会文化背景角度剖析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中国古代类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关注。最近,本刊记者访问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单基夫同志,请他就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什么特色?答: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建立,可以说是我国出版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百科全书编撰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撰大型类书的传统,如西周时期编撰的《尔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型的类书;明朝永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