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为此.应着力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乐于读书。  相似文献   

3.
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本背后蕴含着的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的精神家园,要理解它、感悟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可见,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4.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现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作者的"心电图"。那么,如何把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这就要靠读了。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出感悟,读中积累。阅读好比是一条闪闪发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现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这就要靠朗读了。朗读是架设在学生的情感与文章固有思想感情之间的一座桥梁,如果没有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很难产生共鸣。那么,究竟该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曾几何时,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6.
胡彩霞 《教学随笔》2013,(18):12+169
新课标里,关于学生的阅读,是这样说的:"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读"是在哪个年段都需要重视且应在课堂中努力去凸显的教学环节。只有"读",才能让读者与作者真正的融合、沟通;只有"读",才能让学生从文字表面走入文字背后,从而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体会文章的内涵魅力。  相似文献   

7.
邱旻 《教育艺术》2016,(4):26-2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中我采用"四读"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尝试读,感知内容  相似文献   

8.
潘晓华 《广西教育》2008,(19):23-2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纵观当前众多阅读教学流派,诸多名师多姿多彩的教学风格,不难发现其共同特点都是强调“读”。“读”是架设在学生和文本之问的桥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读”体会文章词句,与读者产生共鸣,获得情感升华。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读书氛围,让学生由阅读到"悦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上,我是这样做的:利用语文课或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有时读从网上下载的优美文章,有时读学生的精彩习作,有时读<家庭教育周刊>中的好文章.在这过程中,使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要求学生手中有作文书,有时间就可以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真正地实现了由阅读到悦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  相似文献   

11.
龙春华 《湖北教育》2007,(11):53-53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学习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是学生自由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们经常这样告诉学生:"如果每天能够完成一个问题,或每天读懂一句话,那么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多句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怕学生去读,甚至不要怕让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去读,每节课至少让学生自读10分钟,使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激情,留一些属于他们读书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说明多读的好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有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  相似文献   

13.
读历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当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一直存在着从满堂讲走向满堂读的误区,似乎读就是语文,读就是课改,读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切。诚然,"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推动下和文章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升华",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为读而读,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形式多样地读,读出实效,读出情趣。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和理解感悟相融合,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36):6-7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说明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的凝结、情感的积淀。因此,要想把文章内在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就需要在学生与文章之间架设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而这座桥梁就是朗读。那么,如何实现有效地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指导需要通过创设情境、以悟促读、适时评价等方法,激发孩子想读、善读、爱读,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各项训练活动为辅。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能力,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使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堂中,我觉得,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19.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对于高中生而言,要想成为一个气自华的优秀者,就必须腹有诗书,而腹中诗书如何才能活学致用,它的途径不外乎去记去读。因而高中生读的能力是迫切需要重新认识的。《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但在高中生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读显得很不感兴趣,尤其是部分学生,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羞于启齿了,其中有些同学是迫于学习的压力,把原本该释放的大声读书的劲头放在了不少的理科作业上。对于此等问题,语  相似文献   

20.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当然应以读为主,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更应如此。当然,一味地强调读,就容易变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要讲究方法,要学生花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收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巧读,怎样读才是巧读书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