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去年6月1日戴高乐依靠殖民军人和大殖民者在阿尔及利亚发动的暴乱,存巴黎夺取政权,不是偶然的事情.十二年前,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他就干过这样的事情,不过那时是依靠英美的势力.不管怎样,戴高乐的上台只说明法国阶级斗争的尖锐化,资产阶级的腐朽和脆弱,决不是它的强大.戴高乐第一次夺取政权后就想搞独裁政权,但是遇到了广大人民的反对而终于失败了.现在他依靠暴力并利用对历届资产阶级"中间派"政府的普遍不满情绪,通过了"第五共和国"宪法,建立了独裁制度.但是随着他登上专制总统的宝位,他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直是日本一些学者否认的问题。铁的史实证明,日本恰恰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夺取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得意地称是他挑起了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乘机给予中国一击,日本海陆军拟定作战计划。7月25日,日本完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7月31日,夺取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日军有计划有步骤地攻打各战略地点:事变前期,主要攻打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切断北平与外界的联系;事变中期,冲击北平各门,继续攻打战略地点和南苑,包围北平;事变后期,对平津发起总攻。另一方面,日军以谈判给第29军还可以妥协解决事变的幻想,使日本争取到20来天时间调遣夺取平津的足够兵力。总之,从攻打各战略地点到发起总攻,日军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的。它却卑鄙地声称由于第29军的"不法"而调兵华北是"必要"的,又由于第29军的"不诚意"和国民政府的"不反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就对日受降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斗争。蒋介石依靠美国及日伪军的帮助,夺取了敌占区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线和大批敌伪产业。但在战略上陷入了被动,且尽失民心。中共则针锋相对,凭实力实施对日受降,成功地夺取了敌占区的中小城镇和广大乡村,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为最终实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这次受降之争,宣告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内战已不可避免,成为决定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国共两党命运的一个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毛泽东以政治家、外交家特有的战略眼光、总览全局,阐述了极丰富的对日外交思想:一、提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以抗日为主轴,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二、对日、抗日就是外交;军事上以武装抵抗日本侵略;通过战争废除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实行全民族抗战,中日和平是有条件的。三、制日,须实行多元外交,联合英美制衡日本;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在我国东北进行殖民掠夺而建立的日本官办企业,但同时它又代表日本政府掌管着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殖民大权."满铁"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历史是帝国主义侵华史的一个部分.另外,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说,"满铁"的若干特点也正是日本资本帝国主义若干历史特点的反映.一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中东铁路南端支线.为了利用这一铁路进行殖民掠夺,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以经管南满铁路成了当时日本统治阶级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横跨于两种帝国主义传统分界线上的大连,具有"正式"与"非正式"帝国主义城市的特点。在研究大连和关东租借地的历史时,使用"契约形式的帝国主义"的概念是有价值的。关东租借地是外国殖民占领的产物,其治理是为了日本而非中国的战略和经济利益。日本占领下的大连,始终处于殖民主义统治、劳工罢工不断、中国民族主义觉醒和日本侵略深入交织而造成的复杂多变的不稳定社会状态中。它位于南满地区广阔铁路网的终端,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为日本夺取具有战略意义的满洲丰富的资源提供了一个有效通道,同时大连也成为日本统治周边地区的一个工商业基地,其受外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控制的程度要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7.
1938年底,华中地区沦陷后,日军开始向该地区大量输送鸦片,获取巨额利润来雏持战争的经费需要,实行"以毒养战"之战略.但是,围绕着"鸦片的巨额利润",日商、日伪以及伪政权内部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斗争,广大人民群众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清毒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华中地区的毒化政策.  相似文献   

8.
珊瑚海海战     
自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太平洋舰队节节败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日本在夺取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俾斯麦群岛等南方资源地区后,为进一步扩大对太平洋的控制,拟攻占莫尔兹比港(新几内亚),以加强新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的防御,建立一条外围防线。日军首先由特鲁克岛派出一支登陆队,1942年5月3日占领土拉吉后,经所罗门海,向莫尔兹比港前进。7日6时45分,美军发现了日军登陆队,派飞机击沉一艘日军航空母舰,但未发现日本的掩护兵力。8日晨,双方交战。当时日本的航空母舰在多云和阵雨天气区内作战,因而长时间没有被美军发现…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而复杂的反响,国际上,日本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内战,以便趁机大规模侵华;英美担心蒋介石被杀,亲日派掌权,损害在华利益,主张在维护蒋介石地位的前提下同中共实行某种形式的合作。在国内,广大中间阶层担心事变会引发更大内战,几乎一致要求恢复蒋介石的自由;亲英美派也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广大西北人民痛  相似文献   

10.
材料: 第十届亚运会女子万米赛的金牌被中国女队的山东姑娘王秀婷夺取了.记者席上象砸了锅.原来这是韩永林领队酝酿很久的"计划":以肖红艳为"牺牲队员",在前冲锋吸引日本选手,而王秀婷埋伏阵中伺机夺魁.比赛开始肖红艳冲在最前,两名日本选手紧追不舍;五千米后王秀婷跑到了前几名,日本选手却不把她放在眼里.最后两圈王秀婷将所有选手甩在身后,最后撞线领先日本的荒木久美二百多米,创造了亚运会新纪录.而肖红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外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其中文学课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高校英语专业主干课程,近年来英美文学课程被边缘化的情况愈发突出.面对"金课"标准,原有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挑战重重.以"金课"要求为导向,以英美短篇小说选读课程为例,探讨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相结合打造英美文学混合式"金课"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环外交"和英美特殊关系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入手,介绍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在经济领域、联合抗苏以及建立西方国家联盟等方面的表现.英美特殊关系成为"三环外交"基石的原因,是英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的亲密合作,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蔓延的共同渴望以及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等等.英国将英美特殊关系作为"三环外交"的基石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战后初期英美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13.
秋收起义     
九月九日,是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将永远纪念的日子。五十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湘东、赣西的广大地区,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且根据大革命失败后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到湘赣边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4.
声音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在这次特大地震中,教育系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全国广大师生员工万分悲痛。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夺取教育系统抗震救灾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东京大学提出的“秋季入学”改制构想,一时激发日本教育学界纷纷发表精彩而犀利的研究评论.本文试图揭示中、日、英美等春、秋季入学制度的历史由来,评析以日本大学国际化为核心的相关学术争鸣,指出简单的制度“接轨”并非大学国际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说明了民族地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最后从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五个层面论述了民族地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是中共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中共制定“逼蒋抗日”方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二是中日民族矛盾经,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要求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日本加紧对华北进攻,危害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开始反击日本。四是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维护自身和英美在华利益,对日政策逐渐改变。五是国民党军政大员和地方实力派中,有些人开始转移到抗日上来。六是国共两党代表有联系和接触。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春季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猪流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肆虐,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击猪流感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勇敢地站在抗击猪流感斗争的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与猪流感病人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中国梦"一经提出便引起了英美等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自建的英美等国主流报刊媒体"中国梦"新闻报道语料库为研究平台,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梦"英译在英美等国的传播和接受。研究发现,尽管"中国梦"有不同译名,但英美等国媒体更倾向于应用"Chinese dream"。自正式提出以来,"中国梦"这一概念通过不同传播渠道在英美等国主流媒体中得到了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英美"特殊关系"强调英美关系的特殊性,强调两国间的关系有别于与第三国的关系.促成二战时英美"特殊关系"形成的因素,除了历史大背景、国家利益之外,两国在种族血缘文化方面的共相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深层次因素.这一因素深深地影响了两国领导人及其各自智囊决策层,影响了美国民众的援英舆论倾向,在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