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恨歌》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淫爱生活为题材,展示了一个封建帝王纵情声色而导致的国乱、妃亡、饮恨终身的历史悲剧。《长恨歌》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作者在诗中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厚的人性关怀与同情,用以警戒后世统治者勿蹈其覆辙,这应视为其作品主题。在肯定白居易为中唐诗坛通俗浅切派代表的基础上,分析《长恨歌》音韵和谐、俗不伤雅等几方面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久被传诵的名诗。诗人以强烈的音乐节奏,精醇简约的语言,优美的形象,以情叙事,借景托情,生动、完整地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3.
陈鸿的《长恨歌传》是与白居易《长恨歌》同题材而创作的传奇小说,与诗歌一样,这篇传奇落笔在"长恨"上,然而陈鸿对李、杨之"长恨"是有所区别的。对唐玄宗,是充满憾恨;对杨贵妃,则是从怨恨到缅怀。对李杨的不同态度,体现了《长恨歌传》对李杨题材尤其是明皇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居易是我国古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个现实主义大诗人。他的诗词创作和诗歌理论主张在古代众多的诗人和作家中占有十重要的地位。《长恨歌》是自居易感伤诗中著名长诗之一。《长恨歌》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很高艺术境界;特别是诗中许多绚丽多彩的浪漫主义幻想和描写手法,更造成了一种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因此,历代评论家各执一端,对《长恨歌》的主题持有种种不同说法。  相似文献   

5.
讽喻说、爱情说失之偏颇,双重主题说也有缺陷。《长恨歌》的主旨,应是长恨。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主题的多元化不断被后人加以阐释,有人认为其主题是讽喻,有人认为是爱情,还有人持折中看法……通过分析文本探析其主题类型,本文持爱情说。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有文化的中国人大概很少不知道它。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开展,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也飘洋过海,流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同属一个文化圈的东亚国家如日本等,更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的开篇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一词被视为具双关义的开宗明义之词-“思倾国,果倾国矣!”但是,从本所表现的“思”与“倾国”、“尤物”说与“风情”说、杨妃之美与“倾国”、帝王爱情与帝王政权、玄宗与“汉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对李杨爱情的鲜明倾向看,“倾国”一词在《长恨歌》中不具“国家倾覆”义,只涵“倾国之色”义。这一涵义的确立使《长恨歌》“爱情主题”说的逻辑支点更加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长恨歌》既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是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的爱情诗。情,是诗歌的生命。《长恨歌》继承了中国诗歌文化“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传统,富有一种悲剧的诗情意识和对爱情更深沉、更深邃的情感追怆。  相似文献   

12.
13.
雷净 《文教资料》2013,(13):5-6,10
《长恨歌》,这样一部三十万字的作品写了一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女人四十年的感情纠缠,作者以一"恨"字概括了这个女人的一生。本文从"恨"的原因、"恨"的对象及作者"恨"的方法讨论长恨歌为何长恨。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主张"美刺"的诗学观,但在《长恨歌》中这一诗学原则与诗人情感发生了悖谬,表现为《长恨歌》中诗人情感的位移。诗开头诗人对玄宗溺女色荒朝政深感痛心;但描述杨妃之死却表现出辩证的历史感,既觉咎由自取,也深感历史无情;而后描写玄宗缅怀杨妃更是充满同情,方士招魂一段通过杨妃对玄宗情感的呼应而深化了这一爱情悲剧。诗人情感的位移又是与情感的纯化相伴随的,通过情感变异和选择性叙事等策略而加强了情感浓度。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 ,学术界对白居易评价《长恨歌》时所使用的“风情”一词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从“风情”与“正声”对举、《长恨歌》中“风情” ,以及白氏其他诗文中“风情”的韵味等三个方面入手 ,对“风情”作出了是帝、妃间缱绻、浪漫的恋情的判断 ,从而否定了“风情”即为“正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元白研究中,对待男女之情的态度一直是争论颇大的问题,有人认为白氏深情而元氏薄情,有人认为元氏同样一往情深.本通过对元白婚恋及《长恨歌》、《莺莺传》等作品的分析,认为元白都经历了一个由追求自由爱情到逃避自由爱情的转变过程,不同的只是完成转变时间的早与迟,从而澄清了以前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这四个方面系统的探讨《长恨歌》主题之爱情说。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世人赋予《长恨歌》的种种主题都不符合白居易原意,本文认为,《长恨歌》是作者在青年时代完成的即兴之作,作者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伤方法,对李隆基占有儿媳杨玉环的宫闱丑闻加以大胆改造,从中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中帝王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自己的爱情理想,同时在客观了暴露了封建的贪婪与虚伪,为世人揭示出统洁者追求“倾城”必倾城,贪婪“倾国”必倾国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论不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爱情说”与“讽谕说”。作者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本身、传播方面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归于“爱情说”,而不是“讽谕说”。  相似文献   

20.
在元白研究中,对待男女之情的态度一直是争论颇大的问题,有人认为白氏深情而元氏薄情,有人认为元氏同样一往情深。本文通过对元白婚恋及《长恨歌》、《莺莺传》等作品的分析,认为元白都经历了一个由追求自由爱情到逃避自由爱情的转变过程,不同的只是完成转变时间的早与迟,从而澄清了以前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