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旋转”这个词儿,在几乎所有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出现过,有的课本还不只一次。记录这个词儿的两个多音字读音难定。  相似文献   

2.
传统课文《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两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相似文献   

3.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六二六年七月二日),以秦王李世民主动发动的对其兄皇太子建成和其弟齐王元吉的玄武门之变,是唐初一次著名的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它使李世民取  相似文献   

4.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  相似文献   

5.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不要写作‘旁皇’‘镑徨’。”到底应当何所适从?  相似文献   

6.
"物浸压变"是指物体浸入液体时,引起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这类试题具有知识密度大、难度较高、灵活性强、有较强的区分度等特点,因此经常出现在中考压轴题中,同学们一看到这类题,就感到头疼、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时,把“啊”字读成“a”的情况经常出现。如:“他力气真大啊”等。,其实,用在句子末尾的语气助词“啊”因受其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已发生了变化,不宜笼统  相似文献   

8.
颜色变啊变     
丰富多彩的影子在阳光或灯光下,我们能看见各种各样物体的影子。它们大部分是黑色的,所以很多同学认为影子只有黑色这一种颜色。其实,影子的颜色丰富多彩。不信?那就自己动手试试看。  相似文献   

9.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例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辞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士童可坠塞廖矣;百享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瘁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例一中,“矣”与“也”出现在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的两个句子中;例二两段文字,除了结尾省略的两个表示结论的句子外,前段文字一组排比句句末用的都是…  相似文献   

10.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相似文献   

11.
“裳”字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8.3095.)中的注音只有一种,那就是“cháng”,我们先看一下《汉语大字典》对“裳”的阐释。“裳”:《说文》“常,下裙也。从中,尚声。裳,常或从衣。”chág《广韵》市羊切,平阳禅。阳部。(1)古称下身的衣服。《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毛传:“上日衣,下日裳。”……(2)衣服。《水经注·江水》:“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人们对“时间” 概念的几种阐释并给出由之而引发的诸多矛盾,进而表述了“时间” 问题研究可能的几种归宿.  相似文献   

13.
“意在笔先”最初是对书画理论的见解,后代文论家把这一见解推而广之,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命题、且倍受后人推崇。本文把“意在笔先”同一些质疑的观点“意随笔生”、“情在笔先”进行了辨证的比较。从而说明“意在笔先”不是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需要用辨证的眼光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14.
汪磊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3):36-38,4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试图对”辅车相依”一语中的“辅”、“车”做出更加合孚原文和逻辑的解释,认为“辅”、“车”的意义都应同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章写作中的人称问题,颇多异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人称的本质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它不仅是作者立足点,观察点的问题,而且是作者,读者与作品中所涉人物的时空关系问题,说到底“第二人称”即“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校、家庭、社会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片面追求学生的高分即学业优秀,忽视或放松了对学生尤其是学业优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学业优秀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学优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之涣五绝《登鹊鹳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现在,对"欲穷千里目"一句的解释"一般都看作是词序颠倒了的句子,顺理过来,应当是'目欲穷千里'或'欲目穷千里'".(引自周康中编著的《小学古诗讲读》)对这种将原句颠来倒去的讲法,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种讲法同把"黄河入海流"讲作是"黄河流入海"一样,不仅违反了古汉语中一些词语的一般用法,而且还把这深蕴理致流传万口的诗句也讲得索然无味了.现在,就"欲穷千里目"一句的结构和释义问题谈点个人的管窥之见,以就教于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18.
难得有闲和几位离退休的老教师坐到了一起,我们海阔天空地侃起来。" 几位老人不约而同地聊起了从70年代以来相继调往京城的同事,恐怕不下几百人了,而且个个混得都很好:有的出了专著,有的成了专家,有的当了模范……大家都十分感慨,说他们中的好多人在这儿的时候都默默无  相似文献   

19.
《咬文嚼字》2002年第11期《老“童生”的辛酸泪》一文讲了两个读书人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说唐代刘虚白屡试不第,穷愁潦倒,到老仍是一名生员;后来他年轻时的同窗好友裴坦做了主考官,刘虚白写了一首很感伤的诗送给主考官,打动了主考大人而被录  相似文献   

20.
读了四川文理学院丁庆刚先生的《“毛病”不分好坏》(见《语文月刊》2013第11期),觉得很有必要再说几句。文中丁先生列举了生活中使用“坏毛病”的一些例句,引用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毛病”的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