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2.
谢华勤 《快乐阅读》2013,(24):126-127
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都很高,做的题目也很多,但是一碰到新颖一点或者综合一点的题目,学生的问题就暴漏出来了。他们只是单一地在做题目,并没有很好地去研究题目,更没有通过做题,悟出一点数学的本质和解题方法来.如何让学生从"做"数学到"悟"数学,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课文的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做了以下种种尝试.一、紧扣课题训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课题与内容的关系时,可进行这几种练习.(1)更换题目.题目改换之后,可让学生讨论体会该题目与原内容的关系,是否起到了文眼的作用,并比较与原题目的区别、差距.如把《我的叔叔于勒》试换成《唯钱是亲的悲剧》怎样.(2)试拟题目.教师选取现实生活中跟教材同题材的素材,让学生给予试拟题目,然后来研讨新题目是否适合所取素材的内容.如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就可以慰问南疆英雄的活动为内容,进行拟题目的练习.学生可拟为《战士在我心中》,《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单元时,教材多次出现了有关圆与正方形关系的题目。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就题论题,若题目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我尝试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高一两个班的政治课综合复习中,我采用“知识竞答”的形式组织学生复习,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步骤是: 一、准备 1.拟定竞答题目。在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拟定了100个竞答题目,给学生明确了竞答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其中80个题目属基础题目,学生认真复习课文和课堂笔记,就能  相似文献   

6.
牛俊美 《班主任》2006,(12):43-43
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我把一套语文模拟试题发绐初三的学生.1小时后,一位叫雪的学生把卷子交上来.卷子折了四折,放在我面前就像一封信.打开卷子,我发现雪只写了作文,其他题目都没做.我将目光落在了那篇作文上,题目是《老师,给您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教材中有许多极有价值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我们不能就题论题,或者仅仅满足于能正确解答题目,而应引导学生认真挖掘题目的内涵,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激发学生对教材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习题训练要有数学模型建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单元时,教材多次出现了有关圆与正方形关系的题目。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就题论题,题目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我尝试用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2011年的高考前,我给学生进行高考模拟卷的讲评.其中有一道题目的讲评过程是这样的:老师:首先认真审题,解题信息就在题目当中.解题的成败,审题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再看一遍题目.  相似文献   

10.
来信照登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也许你们每天都要接到许多来信,这些信来自全国各省、市.我是江苏省射阳中学的一名学生.自从我订了这份期刊,我就爱上了它. 订这份刊物的益处,在我哥哥身上可以得到证明.我哥哥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他和我一样,也订阅了这份刊物.有一次考试,他们考的就是你们出的题目.题目出得很好,思考性强,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让学生写了一次作文,其中拟了这样一道题目:《除夕之夜我一人》。孰料题目刚写完,学生就哗然不已,说哪有这样的事情。结果写这个题目的学生寥寥无几,勇于写的学生,其文也是貌合神离。事后,我思索良久,是什么促使学生在情感上逆反这个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除夕夜都是在合家欢乐的热闹气氛中度过的,很少有“我一人”现象。因此在感情上就不认同。这虽然情有可原。但假如当时我只出这样一道题或是考试出了类似的题目,学生岂不是无从下手?很明显,在学生心中有一个普遍的心理障碍。 如果我们较深沉地考察一下学生的这种逆反,在其困惑后面也有理直气壮的理由。稍有文学理论知识的人都清楚.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就决定了需要真情实感,需要人生经历。正如樊星老师所说:真  相似文献   

12.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方法很多。这里,我仅就如何作文命题谈谈。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作文的题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样的内容,题目不一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不一样。那么,究竟该怎样设计学生喜欢的题目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用"感激"唤醒"感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是一次普通的作文训练,题目是"感动".记不起是哪一年了,应该是在高一年级.好像当时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个写作单元就有这样一个题目,我也觉得这个题目很适合高一学生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数学练习课:首先是导入,接着就出示几道题目让学生练习,然后就是评讲订正.我觉得这样的练习课的设计不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缺乏系统性、层次性,不足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这种练习丝毫没有实际的效果.学生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他们纯粹是为了应付教师而机械地做题目.常常有教师感慨:"这个题目我明明讲过了,练过了,他们还是做错."这就充分证明了练习没有针对性、没有趣味性、没有实效性.久而久之,学生会讨厌上练习课,根本就谈不上去巩固新授课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平均分"公开课.根据我的预设,教学有序进行着,有声有色,我心里美滋滋的.当我把题目"请把8个圆和8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出示给学生时,我轻轻地松了一口气,马上就成功了.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出现了.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答案出乎我的预料.学生的答案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6.
早在几年前本人就开始了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之路.下面以我这几年中的作文教学训练题为例,谈谈我在命题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实题虚作,虚题实作 很多学生在面对某些题目时常常不知所措,原因是思维空间太狭窄,不知如何准确把握文题.比如,有一次,我的作文题目是“品味时尚”,这是2009年江苏卷的高考作文题.很多学生一看到这题目,就紧皱眉毛,想了半天不知从何下笔.  相似文献   

17.
记得念大学三年级时,教物理化学的老师挺喜欢考学生.有一回他出了几道考题,其中有个题目特别难,全班就我一个人基本上做了出来.可是等改好的卷子发下来,我发现那道题目老师只给了四分之一的分数,我感到很委屈,因为我只是把答案的小数点点错了地方,老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不把作文当成苦差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十分重要.学生遇见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状态,发表的欲望、写作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就会变“我怕写“为“我乐写“.……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题目与文章,就如眼睛与人那样重要。透过这扇心灵的窗户我们能够窥探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所要抒发的情感。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提倡学生自主拟题。相对而言学生给文章取题目的空间就大了。然而,他们能够在这个空间里自如地施展拳脚吗?看看学生给文章取的题目就可见一斑了——《暑假里的一件事》《今天,我真快乐》《他真棒》《美丽的校园》《我心爱的小动物》……从这些作文题目中,我们看到了传统作文命题的影子,在当今这个推陈出新,讲求创新的年代里,作文的题目也需要创新。那么,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20.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遇到难一些的实际问题时,往往一脸茫然,听不懂,或勉强听进去,但实际不知其意.鉴于我个人的经历比较丰富,就特别喜欢琢磨,常常想:怎样讲才能让学生听懂呢?学生之所以听不懂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总结下来,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读不懂题目中的一些语句,所以对题目的理解就不到位.那么,他们为什么读不懂呢?是哪些语句让他们费解呢?这时,我就会把这些难懂的语句拆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