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芬奇密码》在全球首映之后,便以浩大的声势在电影界刮起一阵票房旋风。在美国,首日票房高达2900万美元;在欧洲也首战告捷,以天主教国家意大利为例,首映当日就进账200万欧元,是意大利此前排名首位的影片《美丽人生》的2倍;在中国《,达·芬奇密码》也相当火爆,很多地方首映当天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为何《达·芬奇密码》能风靡全球,创下了如此的神话?让我们沿着原著小说的轨迹,慢慢去探询它的神奇。  相似文献   

2.
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作者丹.布朗一跃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其行文风格受到诸多关注,本文试从其体裁选择和叙述方法的角度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3.
小说《达·芬奇密码》是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莱夫·库斯勒称赞小说《达·芬奇密码》为一部神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不仅是一部神话,也是一部童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童话模式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丹·布朗用文字编写的美丽童话中,索菲·奈芙是一名美丽而聪明的公主。而罗伯特·兰登则是一名机智的王子。罗伯特·兰登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索菲·奈芙。  相似文献   

4.
冯玥  寒羽 《家长》2006,(12)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著有《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习惯决定孩子命运》等。  相似文献   

5.
1994年3月16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孙云晓同志的文章《并非杜撰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 (以下简称《证言》)。作为《证言》中提到的《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 (以下简称《神话》)一文的作者之一,愿意心平气和地告诉孙云晓一些情况和自己的看法。 首先应当指出,尽管双方存在一些重要分歧,但就其目的而言,双方都在为如何培养跨世纪的一  相似文献   

6.
麻辣语录     
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判断。孩子在家里不乖,爸妈就可能回家看望。——留守儿童故意逃学,希望藉此让父母回家。孩子看电视越多越不爱学习!——教育专家孙云晓语。  相似文献   

7.
《达·芬奇密码》颠覆了父权制社会以男性中心价值为主导的基督教历史,追溯了被尘封的"神圣女性"的历史。在小说中"神圣女性"代表着两性之间的平等以及权力的平衡。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达·芬奇密码》是"神圣女性"回归的一种信号,在此笔者将从分析《达·芬奇密码》中索菲·奈芙这一角色出发,探寻"神圣女性"是否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中,首要的是发现,其次才是证明.——马丁·加德纳大家都知道,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是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它把密码与魔法融为一体,甚至比《哈利·波特》更加奇妙、更加有趣.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榜样力量,或许只有你长大了以后才明白。当今社会,母亲对孩子的成长作用似乎远胜于父亲,其实父亲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达·芬奇父亲:不恼孩子“恐吓”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爸爸,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8,(7)
1992年孙云晓的一篇《夏令营的较量》震惊了国人,"我们的孩子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一时成为教育界众说纷纭的话题。不少有识之士指出:过分的依赖心理使中国孩子逊于日本孩子,有人甚至以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未来之中国和未来之日本比较,叫人汗颜。时至今日其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2011,(11):12-14
自然视界《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部畅销小说,以750万册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目前全球累积销售量更是已突破6000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也取得了不锚的票房成绩。在小说《这·芬奇密码》中,主人公通过解读达·芬奇一系列画作(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中的线索而揭开了...  相似文献   

12.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书是由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撰写。孙云晓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自1972年以来一直从事儿童教育与研究。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少年儿童研究》月刊总编辑,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以一篇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对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教育著作: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较量”背后的沉思—中日儿童教育比较》、《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孙云晓教育建议》、《儿…  相似文献   

13.
关于母亲     
昨天,在CCTV看了《2008年中国十佳杰出母亲》颁奖晚会。在这些母亲当中:有的是因为为了自己的孩子作出了一些自我牺牲;有的是为了别人的孩子,贡献自己的物力、财力和力量;有的是自己培养的孩子为国家或别人做出了贡献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筱辑 《师道》2002,(10):59-59
不少父母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像国外的孩子那样独立,一方面又想了解孩子的所有秘密,生怕孩子脱离监管会成为脱缰的“野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向这些父母提出忠告:秘密是长大的营养品。这一观点是孙云晓在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刚刚推出的《没有秘密的孩于长不大———孙云晓与您网上聊天》一书中提出的。2001年月1日,我国最大的青少年网站中青网开通了第一个专家网站———孙云晓网站。孙云晓在这个网站发表的文章、与一些专家的对话以及与网友聊天的部分记录,分为《家长制的终结》《性…  相似文献   

15.
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那个岁数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我从来没有写过我的母亲,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写她——她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她和我所有同学的母亲都不一样。她小姐出身,上过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符号学的跨学科性、神秘性及空白空间和不确定性,《达·芬奇密码》一书中以大量的符号为噱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也吸引了大量的学者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总结了《达·芬奇密码》中的"符号"系统线索,同时就作者以"符号"为线索进行创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汇聚神秘智能的《达·芬奇密码》2003年3月,一部名为《达·芬奇密码》的小说在美国悄然上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书一面世,就销售了20万册,出版后一星期内就直接攀升到《图书周刊》、CNN、《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图书销售榜的首位。一时间,《达·芬奇密码》成了书市最热门的话题。专业的书评家们对这部推理小说极为肯定,读者们更是好评如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曾因执导电影《美丽心灵》而获得奥斯卡奖的好莱坞著名大牌导演郎·霍华德,还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最近,这部小说的中文译本经由上海…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感氛围,引导学生领悟情感 教《我爱这土地》时,我先让学生听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感染,接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相似文献   

19.
<正>吴承恩,他用一部《西游记》,给后世中国人留下了许多"达·芬奇密码"式的难解之谜,我们可以称之为"吴承恩密码"。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唐僧肉到底应该怎么吃?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西游记》全书,有6个妖魔曾15次明确地说到要把唐僧蒸了吃。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上转来一个小孩,在两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双腿。从此,这个孩子便注定终身与轮椅为伴。而他的母亲,从此也多了一项任务——陪读。别人的孩子去哪里,母亲就把他抱到哪里。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体也一天天变得沉重,母亲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只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看着这位母亲,我想到了史铁生的母亲,一位受尽苦难、坚韧不拔的伟大母亲。《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已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