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速滑运动技术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速滑短距离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滑跑过程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更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 ,以保持高速滑跑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训练内容。为此 ,本文试图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速滑专项训练学的理论就放松技术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技术动作 ,对短距离成绩的影响以及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解决运动员的放松技术加以探讨。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短距离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就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认识情况,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方法及基本要求,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负荷安排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训练评述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为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4个方面的内容: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认识;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方法要求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评述,旨在为促进我国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改进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和提高滑跑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实验法,对短距离速滑弯道技术与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在动作结构、技术特征、用力特点、弯道滑跑倾斜角度和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短距离速滑与短道速滑弯道技术的共同点。研究表明,短距离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在动作结构、蹬冰技术和训练方法上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在弯道技术训练中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实验表明,借鉴短道速滑弯道技术训练可以有效地改进和提高速滑弯道技术及运动成绩,是对短距离速滑弯道技术训练的创新研究,旨在使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训练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探索短距离速滑教练员对速度素质的理论认识与训练特征,对解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后程降速问题具有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的理论认识没有真正转化为实践行为;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手段选择在陆上准备期、冰上准备期和竞赛期具有不同,但只有在竞赛期速度训练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专项速度训练;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中教练员主要采用重复训练、变换训练法和间歇训练等方法,在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上88.2%教练员所采用的速度训练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在速度训练强度的安排上38.2%教练员每次训练都要求最大强度,50%的教练员少数要求最大强度,11.8%的教练员不要求最大强度。  相似文献   

6.
短距离速滑项目供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深刻认识短距离速滑项目供能特征,是正确指导训练的关键所在,对探寻训练规律、改革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益和科学安排负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应与专项运动中能量代谢及其整合要求为依据,对短距离速滑供能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在一定有氧能力的基础上,高度发展的磷酸原和糖酵解混合供能是短距离速滑的主导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速滑短距离项目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为了探寻与揭示短距离速滑运动的规律,对短距离速滑若干项目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短距离速滑竞赛规则的改变使项目对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冰陆结合训练可有效解决某些技术与体能问题,速度和快速力量是素质训练的核心内容,肌肉的发力和收缩速度达到最佳的配合与连贯、有序和爆发式用力的蹬冰过程是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陆上训练是速滑运动的重要训练内容,体能训练是速滑陆上训练的主要内容。短距离高水平速滑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三个方面,陆上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主要有力量、弯道皮筋、自行车、滑板训练、跑跳及灵活性训练,全年的负荷量、强度变化曲线呈现倒"U"字型的走势,并指出陆上体能训练应具备专项化训练的特点。探讨短距离高水平速滑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对提高教练员重视体能训练的意识和项目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伟 《冰雪运动》2012,(4):6-10,26
不同项目对运动员体能具有不同的专项要求,最终形成的体能带有明显的专项性特征。短距离速滑属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项目,体能差别是目前制约我国短距离速滑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具有最佳的身体形态将有助于比赛的成功,身材高的运动员在滑跑弯道时,较身材矮的运动员具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无氧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的能力,这两个系统的能力水平是短距离速滑专项耐力的基础,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无氧功率输出越高,抗疲劳的能力越强;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运动素质训练是短距离速滑体能训练中的最重要内容,力量的产生是由肌肉本质特性决定的,力量训练是核心,但力量训练本身不是目的,是为速度训练服务的,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体现为身体形态的专项性改变、生理机能的专项性提高和运动素质的专项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王鹏  李延涛 《冰雪运动》2010,32(3):5-7,21
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针对速滑运动员在运动中和恢复期生理生化变化的特点,结合速度滑冰比赛特点,阐述了肌肉放松的生理机制和在速滑比赛中对发挥良好体能的重要作用,从滑跑形式、速度、幅度、距离、姿势等方面提出肌肉放松训练的技术性要求和教学方法,把肌肉放松训练与速滑技术、体能恢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训练后体疗、积极性休息、食补等恢复手段,为速度滑冰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