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研究"的定位为:一是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二是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三是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成果。改进工作、提高自我是更为现实和重要的追求,发现规律、获得科研成果主要是在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的结果。区别于其他研究的"教师研究"的特性表现为:一是"教师研究"的反思性;二是"教师研究"的儿童立场性;三是"教师研究"的实践指向性;四是"教师研究"知识成果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诸多的事实表明,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处理上,我们越是期望努力,越会失望灰心,以致出现"教育理论越丰富教师的智慧越贫乏"这样的可惜现象。为了探寻问题的症结,人们可谓用尽了智慧,有不断挖掘理论和实践之间多种深层关系进而倡导二者结合的,也有给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斯腾豪斯(L.Stenhouse)在"人文课程研究"运动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响亮口号,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这个超越传统的先进理念迅即在世界性教育改革潮流中卷起千层浪,肇始于21世纪黎明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也积极倡导这一教师新角色理论,并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应用。当前,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教育科研引导课程改革和课堂有效教与学,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绝大多数学校的共识。然而,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的现象,在部分学校依然存在。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完美的教育理念在没有专业话语权的学校或复杂变化的教学实践面前可望而不可及,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4.
人的创造性和教师拥有的丰富的研究机会是“教师即研究者”的现实根据,成就人的教育本质是“教师即研究者”的实践依据,而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则是“教师即研究者”的方法论根据。明于此,“教师即研究者”始是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5.
汪治华 《学语文》2014,(2):27-27
正如何才能让教师从教书匠变成研究者呢?笔者认为,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发展理念,追求独特的教学风格,探寻养成学生真善美人格的方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实现自身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师道》2008,(11):62-62
本来,“教师即研究者”的倡导和实施是想让教师获得主动的自我发展,享受到教育教学的幸福,但是由于没有搞清楚“何谓研究”、“教师应成为怎样的研究者”等问题,致使“教师即研究者”不仅没有让教师感受到研究的乐趣,反而使研究成了教师的一种额外负担。李润洲在《中小学管理》发文认为,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凡是对某一对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就可以称之为研究。这是一种广义的研究观,即把研究看作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一种学习,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宁夏教育》2008,(3):80-80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即研究者”是想让教师获得主动的自我发展.享受到教育教学的幸福,但是由于没有搞清楚“何谓研究”、“教师应成为怎样的研究者”等问题,致使研究成了教师的一种额外负担。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凡是对某一对象进行细致分析就可以称之为研究。这是一种广义的研究观,  相似文献   

8.
正内涵:我们提出,幼儿教师应当成为儿童研究者,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儿童研究?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概念是什么,与专业科研人员有何不同?幼儿教师的儿童研究要如何进行呢?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也称做教师行动研究、实践研究。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就是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地探究,其目标是深入理解教学和学习,使教师成为更加认真反思的实践者,有效改进教学。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会使教师的教育哲学及其对幼儿的态度发生变化。它能够逐渐改善教师与幼儿之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教师的共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不仅已成为人们倡导的一种观念,而且已落实到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本来,"教师即研究者"的倡导和实施是想让教  相似文献   

10.
行动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然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教师要实现专业化,除掌握必要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有一种“扩展的专业性”。这种扩展的专业特性是指教师要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别的教师和课堂,研究和检验有关理论,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简单地说,即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而教师所要成为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1.
闫艳 《当代教育科学》2013,(14):38-40,45
基于对一堂初中语文课的思考,本文提出教师应以研究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即"研究性教学"。并借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把握研究性教学:什么是"研究性教学";如何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是研究性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是研究性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对教学内容、教学反思、教学行为的研究。以期通过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朱神海  何历蓉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112-115,144
语言教学研究对外语教师尤为重要,被视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英语在中国和越南都属于外语,两国高校英语教师成为"研究者"面临着很多共同的困境,如研究观念的转变问题、研究时间的保障问题、评价机制问题、研究方法问题以及研究传播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课例研究"是围绕课堂教学实例所展开的研究,是"教学即研究"思想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线教师改善师生教学生活、实现共同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从研究的形式看,"课例研究"有创新设计、多重反思、分析比较和课后辩论等几种类型;从"课例"与"研究"的结合程度看,"课例研究"的文本成果有相对独立、分段相间和提炼融合等几种结构。  相似文献   

14.
姜汉昌 《甘肃教育》2012,(16):22-23
教育研究作为一种探索行为依据的研究,一般由教育者,或者教育者与研究者密切合作并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过去的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是分离的,致使由此形成的教育教学理论不能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让班主任成为研究者"的口号,让教师学会探讨教育规律和班级管理方法、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从班级管理者走向研究者。一、班主任应该成为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者班主任是一所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教育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班主  相似文献   

15.
走近研究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教师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然而,当教师真正踏上研究之路之后,他们的感受、他们内心的甜酸苦辣,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最为清楚.  相似文献   

16.
严格意义上的"实验"是普通研究者和广大一线教师所难以操持的研究方法,但可以对此进行"降格",尝试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能够有所作为的"教学实验"。这不仅有利于表达教师的"教学勇气",而且有益于学生冒险勇气和"实验精神"的生成与生长。  相似文献   

17.
日前,笔者在某个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欣喜地发现:约占三成的教师曾经或正在参与有关课题研究或发表过论文,超过一半的教师有参与研究的意向。但同时又发现,同样是这些教师,对于研究课题如何申报、课题研究如何开展,以及具体如何进行论文写作却充满着困惑和茫然。如何认识中职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这一现象,如何帮助这些教师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无论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戴岚 《职业技术》2011,(9):22-23
本文通过对美术教师"提高教学领导力"的实践研究,展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成长过程,证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与"教学即研究"对应的教师行为,是通过研究自己的教学和组织学生的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学的外在形式和内部状态,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同时获得自身专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学生行为是根据教师的引导运用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的学科素质。"教学即研究"有三个方面的内涵:融合教研关系是其起点,改善教学生活是其本质,实现教学相长是其旨趣。  相似文献   

20.
谁是研究者     
在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活动,在"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引导下,通过校本教研在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等关键领域曾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强调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