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新闻和以领导视察、调研等为内容的时政新闻是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近些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壮大,很多从事民生新闻拍摄的记者在转向时政记者时,却出现了最基本、也最致命的问题——电视画面达不到要求。那么如何拍摄好会议新闻和时政新闻,笔者在总结多年的电视新闻拍摄实践经验基础上,体会出以下几个需要重点把握好的要点。一、抓住时政新闻的核心关键镜头在会议新闻中首先要保证拍摄好主要领导的近景镜头,这是新闻中交代"××出席讲话"必须要声画对位的镜头。此时,镜头高度最好与领导持平或者略低,让领导占到整个画面的80%以上,要做到上有天(头部上方有少许空间),下有地(近景构图要将领导上  相似文献   

2.
方汉林  张辉 《新闻前哨》2001,(11):29-29
要使电视画面语言成为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构图、布光、镜头运用、画面组接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要了解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当今世界瞬息万变,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主要是在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获取新闻信息,了解事件真相。因此,要求记者有扎实的基本功,记者所采制的新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观众易于接受。其次。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来说话。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真实并不等于拍出来的画面就一定真实。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中把握好摄影技巧的同时,必须摒弃导演、摆布的拍摄手…  相似文献   

3.
县级电视台各类新闻的采访没有摄像、文字等具体的分工,整篇新闻从摄像到文字都是由记者独自完成。作为一名县级电视台的记者,只有做一个多面手,才能够向观众提供丰富、完整的电视新闻。当好摄像记者抓拍好现场画面县级台记者记者接到的采访任务不管是会议还是其它题材,记者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善于观察,抢拍好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像是第一位的,如果一篇电视新闻没有好的主题画面,解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最近在编辑电视新闻时,经常发现一些新闻片的画面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拍摄主体不突出、镜头没成组、画面之间无逻辑关系等。有的电视新闻片如果离开解说词,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堆拼拼凑凑的杂碎镜头,好像是专门为了配合解说词而贴上去的。笔者认为,要增强电视新闻的可看性,画面拍摄也应该严格规范,必须从拍摄时突出主体画面、镜头成组完整叙述新闻片断、合理剪辑理顺画面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去改变这种现象。一、电视新闻拍摄要突出主体画面  相似文献   

5.
我们看到的电视新闻不仅仅为拍摄画面而去简单的拍摄。还要对新闻事件发生的画面中的各个要素,如新闻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引起事件发生的主体、事件发生的环境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使得观众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电视新闻画面的全局即技术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其构成,发挥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魅力,满足人们眼见为实、先睹为快的接受心理。当然拍摄时也要在电视新闻画面的技术和艺术处理上来做文章。  相似文献   

6.
从事电视新闻拍摄多年的老记者有句"行话":新闻拍摄主要就是"玩镜头",只要镜头拍好了,一条"好新闻"就成了一半了。这里所说的"镜头",其实就是新闻画面的构图和拍摄角度。由此可见,电视新闻拍摄中的构图和角度的选择对于新闻来说的重要性,所谓同一条新闻,不同的记者会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而获得的报道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笔者是新闻记者出身,对稍纵即逝的新闻拍摄,尤其是角度的抓取很有感触。一个记者到达新闻现场之后,不单单是一个"机器架子",机械地进行简单的拍摄,  相似文献   

7.
抠像是指“以电子方式将二级画面切至基础画面之上。”抠像画面并不是摄影机拍摄的基础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而是用电子技术“挂”在基础画面之上的图像。抠像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广泛,主播报道新闻导语时,在其旁边抠入与该新闻有关的小屏幕,不但优化画面构图,使画面富有动感,而且增加一条信息通道,提高新闻信息易受性。但是,电视新闻抠像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以香港无线电视  相似文献   

8.
采访的重要性,新闻记者都是清楚的。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电视台的记者,却往往偏重摄像,忽视深入采访,从而影响了电视新闻的质量。因此,如何搞好电视新闻采访,写出有份量的电视新闻解说词,是摆在广大电视台记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关键。(一) 电视台记者忽视深入采访,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第一,注重拍片,忽视采访。有的电视台记者片面地认为,电视新闻是讲究画面构图的,文字水平高低无所谓。因此,只满足于拍摄满意的图像,不愿意下功夫深入采访写好解说词。第二,等“客”上门,懒于采访。长期以来,有  相似文献   

9.
王茜 《今传媒》2012,(7):103-104
现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与发展是研究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构图语言的起点。文章中指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视新闻画面表现的运动性,连续组接、叙述的整体性,画面处理视点的多变性等两方面论述画面构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已在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中形成共识。那种画面加解说,措施加数字的旧新闻模式逐渐被淘汰。代之以更具活力和生气,更贴近生活,以事件为主体的电视新闻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体现了电视新闻画面构图和语言描述(尤其是导语)的创新,更体现了记者采访作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摄像工作者的摄像能力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画面的质量,画面的内容、画面的质量都对电视新闻报道有着致命的影响。如何在面对重大新闻采访时准确找准拍摄画面,如何提升拍摄质量和速度成为新闻摄像从业者不断探索的问题。因此,本篇就对电视新闻拍摄的基本要求和拍摄技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现状、基本要求以及新闻摄像技巧。  相似文献   

12.
浅谈电视新闻纪录片的特点唐山电视台施文奇在改革开放新的形势下,电视事业在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纪录片在电视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为重要。它作为城市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主体部分,已经产生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影响.一部好的新闻纪录片能够用形象生动的画面,简练优美的解...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专题片、栏目类节目中视频画面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成的,现场拍摄到的每一个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组新闻或一部专题片和一档栏目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整个频道的收视率。基于此,重点研究电视画面构图和拍摄运动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电视摄像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云波 《新闻窗》2014,(5):36-37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展现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成为老百姓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的风向标、指南针。因此,观众一般会将电视新闻中的时政要闻定为各类信息的首选,对时政新闻的镜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时政新闻中出现得最多的会议新闻,如何拍摄、运用怎样的画面语言才能将时政新闻拍好拍活,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一名在电视台第一线工作10余年的时政记者,熟练掌握这类题材拍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几点是我长期在工作中总结的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林燕冰 《新闻记者》2003,(10):48-49
电视新闻的播音主界面,是指在新闻节目开始或新闻之间的电视画面,主要由播音员、电视台徽或该新闻节目的名称、一般性字幕、图片、新闻画面等画面符号组成。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播音主界面是与观众见面的第一个画面,不但是观众印象最深刻的电视新闻画面之一,还起着连接每条新闻的重要作用。因此,不少电视台尝试在播音主界面上增加信息的传播量,以在播音主界面一出现瞬间就能把观众的视线吸引  相似文献   

16.
电视不同于其他的传播媒介,它是采取声画结合的传播方式,传递信息、表现主题。画面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递新闻信息的最为基本的手段之一。但是在日常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很多新闻由于受到时间、题材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拍摄到现场的画面。我们应该如何"无中生有",如何寻找合适的画面来再现新闻现场?这就需要我们巧妙利用各种方法来再现新闻现场,从而丰富电视新闻画面的表现力,使得电视新闻节目更生动,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作为电视新闻改革的重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在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中形成共识。这不仅体现了电视新闻画面构图和语言描述(尤其是导语)的创新,更体现了记者采访作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1.正确处理主体、陪体和背景三者之间的关系主体是指画面里表达内容的主体对象;陪体是指表达内容的对象;背景是指烘托和突出主体、渲染某种气氛、从而帮助表达内容的整体环境。构图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为构图作为画面的布局与构成,是表现主题思想内容的总形式,构图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整体形象的构成能给观众以美感。要处理好主体、陪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做到多样统一。显然,在拍摄过程中,拍摄对象和拍摄位置具有多变性,拍摄对象多,拍摄位置多、景物多,就要求画面构图必须多…  相似文献   

19.
汪舒 《视听》2023,(5):146-147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会议新闻报道意识上的偏差和采编方式的创新力不足,电视新闻会议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重视画面语言叙事的情况,会议新闻也表现出内容空泛、画面呆板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传播效果。对此,应完整准确地了解会议精神,拍摄富有特色的画面;选准镜头,突出会议的新闻价值;运用影像思维方式拍摄会议画面,不断开拓时政新闻报道空间,实现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唐潮 《视听界》2009,(4):107-108
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电视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细节形式变得异常丰富多彩。现在的数字、网络、通信技术与电视台的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特别是电视新闻音视频制播网和媒体资产管理技术的结合、运用,使得电视新闻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现场、多时空、多信道的传播,和各类新闻背景资料的直接调用,以及电子特技、动画的随机应用成为可能。电视新闻采制人员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要认真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力求使电视视听语言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