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奇观性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特性之一,平凡的事物通过影像的形式呈现,继而变得瑰丽多彩,富有层次感.视觉与听觉两大基本元素成为影像与观众之间交流的桥梁,而"渲染"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用于视听语言,使电影更加具有奇观性,从而加深了观众对艺术形象的直观感知.文章从电影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出发,论述"渲染"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电影中的知觉现象场的研究,将视觉、听觉、深度等电影元素进行知觉现象分析.研究发现,各种知觉元素相互配合协调,能够使得观众的知觉连贯性增强,而这一连贯性则保证了电影放映过程中知觉现象场的完整性.越完整的知觉现象场,越能够带给观众深度的沉浸体验,这一研究结果对未来电影元素的准确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本文还提出了,未来电影制作人在对于电影知觉现象场与真实知觉现象场之间的平衡协调,以及深度沉浸之后的虚拟感官脱离恢复,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该论文通过描述性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卧虎藏龙》三部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诗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研究诗文本的类型,并且对武侠电影诗文本的视觉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通过该论文的研究,希望对于现如今的武侠电影创作者有所帮助,能够认识到诗文本对武侠电影的特定审美的重要性,从而将极度商业化的低俗武侠回归到崇高的武侠中去。该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索武侠电影中诗文本的审美类型,通过对三部经典武侠电影的分析,将诗文本大概分为抒情诗文本、性格诗文本和心理诗文本。第二部分分析了诗文本的视觉化审美,包括符号之美、力量之美和意境之美。最后一部分点明观点,武侠电影应该回归对诗文本特定审美的研究和运用上来,从而提高武侠电影的制作质量。所以该论文的研究对发展武侠电影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和声音分不开的。弗立兹·朗格预言声音艺术发展的广阔前景:“我们的文化正逐渐从视觉转向听觉”(转引自雷纳逊;《电影导演工作》第63页),也许偏颇,但值得思考。文艺广播是以声音为媒介诉诸人们的听觉。声音具有物理性、生理性、心理性、表情性、假定性、联觉性、可塑性等特征。它富有表现力。为了掌握听觉艺术的规律,就需要研  相似文献   

5.
"聆听是创造性活动,而正是这种听觉上的创造性,催生了所谓的声音艺术."①在以电影为载体的声音艺术作品中,当创作者有选择、有目的地利用声音元素,并把它们应用到电影当中去时,这些声音元素就承担起了再现电影故事中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社会、地域特征的重要任务.在电影中如何营造出一种民族化的氛围,表现出创作者浓郁的民族化创作意识,选择具有民族特征的声音元素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崔天怡 《今传媒》2023,(5):101-103
民族音乐是电影音乐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电影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提高电影音乐艺术的创作水平,让观众获得不同层次的视听体验,本文以电影音乐的构成和特点为切入点,围绕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展开论述,明确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民歌、民间歌舞、器乐、戏曲等元素应用到电影音乐中,从而充分发挥民族音乐在深化电影故事主题、烘托故事氛围以及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清 《新闻世界》2014,(9):199-200
主旋律电影在重建社会道德体系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对主旋律电影与道德榜样关系进行阐释;立足电影《杨善洲》对道德榜样塑造中文化元素所起作用进行分析和批判,对在以后主旋律影片中当合理的使用中国文化元素将道德榜样平民化、草根化,起到教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影常常通过讲述故事来表露情感,并借助一定的媒介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与观影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受众传播意识的强化,电影的传播发生诸多变化,呈现出多元传播模式. 观影模式的流变 院线电影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最大化地收获电影本身的原汁原味,仍保有特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刘书芳 《今传媒》2014,(7):105-106
一部好电影会讲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故事会有完整的人物组合,以及环环相扣的叙事方式。俄罗斯的艺术理论家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提出的功能人物理论对故事创作的阐释与分析是创新而且独特的;电影《窃听风暴》曲折跌宕,紧抓人心,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好故事;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普洛普的功能人物理论,对《窃听风暴》里的电影故事创作进行分析,如此,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普罗普关于故事叙事文本的解读,更能在此基础上探讨好电影所具备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藏区文化面临着来自现代文化渗透,在商品、资源、人员流动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原有秩序的丧失.本文研究电影《气球》的空间叙事,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话语空间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探求电影中的藏区空间的多元文化共存现象,进而阐释现代化进程对藏区传统民族信仰的影响,以及电影人物在现实困境下对身份认同与传统信仰的焦虑与隐忧.  相似文献   

11.
张乐盈 《今传媒》2020,(4):111-113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电影理论的不断丰富,受众对于电影的认识从起初单纯将其视为"视觉艺术"转为兼具画面空间和听觉空间的"视听艺术"。声音不再是电影语言中的"附属品",或是"辅助性"元素,它影响着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本文以高口碑印度悬疑类电影《调音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音乐元素、音响元素、语言元素对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者既立足于民族化根基,守正传统故事,从经典人物形象和儒家等传统思想观念中汲取创作营养,丰富故事内核,同时又对动画电影创作元素进行创新突破,融入现代赛博元素,阐释现代觉醒意识,既坚守了优秀传统内核,又创新丰富了内容形式.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中的新时代中国电影,呈现出了典型的民族风格艺术特征,形...  相似文献   

13.
感觉是人类的大脑两半球对于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它的产生基于人类的各种感觉器的基本机能,特别是各种感觉器的大脑皮质末端所具的精细的分析机能。感觉暂留是感觉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广播电影电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例如视觉暂留性事实上是近代电影与电视的基础。人具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总称为感觉。人在客观环境里所接受到的信息中,视觉的约占70%,听觉的约占20%。利用电子学的方法,实时地传送各种感觉信息是人类长期的愿望,广播电视技术的实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听觉和视觉能力,也就是说,人类感觉的90%已实现了电子传  相似文献   

14.
夏莲 《新闻知识》2015,(2):53-55
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告设计也走上了一条迎合受众心理的道路,这一点在广告的传播中尤其明显,广告设计大师们开始从受众心理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商机。本文旨在从广告设计和受众心理的特点来分析二者的关系。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对广告设计和受众心理的定义及特点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广告设计的表现特点来分析不同受众心理对广告设计的影响;第四部分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汇聚了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安藤政信等巨星,剧情被分成“死别”、“生离”、“聚散”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梅兰芳初露锋芒和老艺人十三燕梨园争霸的故事为主;第二部分主要是梅兰芳邂逅红颜知己孟小东,但因为种种原凶不得不分开的情节;第三部分则是本片讲故事的线索人物、梅兰芳的好友邱如白在抗战时期以及梅兰芳逝世前与他的恩怨纠葛。  相似文献   

16.
郑洁 《视听》2016,(6):75-76
《永生羊》是一部讲述哈萨克族人民生活故事的电影,展现出民族文化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表达出影片独有的民族心理与民族信仰的精神。本文围绕民族特色的意境美,从借景抒情传达意境,以实求虚、虚实结合,"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等三方面阐释哈萨克族电影《永生羊》所带来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王文 《记者摇篮》2005,(7):55-56
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故事就在民间流传,生生不息。有人诗意地形容:“我们的岁月有多长,故事就有多长。”虽然人们一直在讲故事,听故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讲故事的方式在变,听故事的心理在变。这个“讲”和“听”已不仅仅是你说我听了,而是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的全方位体验。  相似文献   

18.
赵良 《视听纵横》2000,(6):65-65
电视的长处是画面,因此容易制造激情,特别是在直播类节目中,画面内容的节奏和观赏心理的情绪相互激荡,构成一个交融一体的传播空间,是传播的象征权力的生动体现。在人的视听知觉比例中,视觉大约占三分之二,视觉印象大于听觉印象,甚至听觉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借助视觉想象来完成的。电视观众在接受影像传播的同时接受了感觉的讯息和文化的讯息。  相似文献   

19.
■读图时代的影响,比我们预计的更多;它对视觉审美与阅读观念的冲击与变革,比我们估量的更大。■视觉从设计中走来,然后走入了读者的心。通常,视觉直指的阅读效应是易读、悦读,而视觉最终的目的地,则是心理满足、人文抚慰。视觉抵达的三种境界如何让视觉元素发挥出最佳力量,在技术技巧以及思想观念的博弈中,各种实践让我们看  相似文献   

20.
张诚平 《视听》2016,(6):74-75
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是1998年由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的剧情片,影片包含了爱情、喜剧、历史等多种元素,对当时的俄罗斯影坛甚至是西方电影界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影片的多元素构成、情感线索以及文化碰撞三个方面分析《西伯利亚理发师》的特色所在,并阐释该片对俄罗斯电影对外传播的巨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