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摸心灵     
静摸心灵,无法宁静,遥望深遂的夜空,不知内心空白而无所依的心灵,将在何处憩息?  相似文献   

2.
李宁 《中国教师》2011,(13):26-28
<正>蓦然回首,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在目。驰隙流年,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题记拿起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所走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时,笔端流淌的文字随着思绪的飘荡自然定格到一个久违的偏僻小村。那个小村按城市人的口吻来说,真是  相似文献   

3.
马凤鸣 《宁夏教育》2010,(7):138-138
从小学到中学,教过我的老师不少。他们或严厉,或温柔,或博学,或智慧。如今,往事如烟,但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初三教我们语文的边老师和他那独具魅力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当《品德与生活》的先进理论纷至沓来、一线教师大多已熟读能诵时,理念与现实仍然是有距离的。在与新理念的交锋中,我时而感到亲密,时而与之磨擦。如何在美好的理论与纷繁复杂的教学之间实现真正的嫁接?我想,教师的教学智慧很重要,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智慧为根,以这种智慧生成的教学实践为枝,  相似文献   

6.
戴欣 《红领巾》2013,(11):32-33
小学生们往往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他们用清澈的目光观察着大千世界,不停地问这问那;他们心中对生活有着单纯的认识,期待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了解这世界的丰富.然而,当需要他们运用现有的语文知识来表达和记录的时候,往往又使他们感到不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7.
那年九月,我歇完产假回到学校,接手了一个新组建的班级的数学课。在这个班里,原来高一带过的学生不多,没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因为孩子刚刚三个月,无穷无尽的生活琐事,让我早已焦头烂额。对于工作,我只是在尽一个教师的本分,没有激情,更谈不上热情。  相似文献   

8.
步入考场的那一刻,阳光溢满天地间。五个文题,我一眼就选中了"阳光地带",也许是因为本身就喜欢阳光,所以见到这个题目就倍感亲切吧。当温暖柔和的阳光在城市自由舞蹈时,山区的孩子却只能在雾霭迷漫的山间小路上摸索前行,他们幼小的心灵在空守着寂寞。于是,我想到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孩子的明眸时,贫苦的孩子们会有怎样惊喜的神情。也许,终有一天,那片土地会遍洒阳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一种文化上的确定目标以及指导这些目标实现的准则;它或多或少是外在于个人的,是强加给个人或作为习惯灌输给个人的.”[1]“美育是德育的基础.”[2]鉴于此,利用数学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成为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0.
闲暇具有关乎人类生存的本源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没有闲暇,就没有哲学、艺术、科学……进入暑假,教师的生活重心将由工作转向闲暇。闲暇是个体的生活方式,享受闲暇是教师的基本权利,充满活力与自由的闲暇时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个性需求。教师不但要学会教书育人,而且要学会如何设计闲暇生活,获得人格的自主发展。张健同志长期从事青少年闲暇教育研究,先后主持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生闲暇教育"、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闲暇教育研究"、"闲暇教育深化研究",出版了《闲暇与未成年人教育》专著以及《闲暇·高中版》、《闲暇·初中版》《闲暇·小学版》系列教材,参与编写《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有多篇闲暇教育论文发表。在暑假来临之际,我们约请张健及其课题组成员从休闲的视角看暑假,为教师的暑假生活提供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审视、触摸、研究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胸怀,学会以包容和多元的文化心态去看待各种文化现象。——邓新源  相似文献   

12.
徐驰 《成才之路》2010,(7):59-59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对现代教学论作了大量的研究,其基本思想给我们渗透了"教有优法"新型的教学观。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从怎样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呢?结合多年的教学教育经验,我认为一旦学生主体确立,  相似文献   

13.
王红 《现代语文》2010,(1):68-68
语文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蕴含着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种内容。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如何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一扇窗户,成为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健全人格的凭借,已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中的突出课题,本文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之友》2012,(Z4):31
例文一亮点:论证深刻,现实性强雨燕减肥,方能展翅高飞;心灵减肥,方能飞上人性的制高点。——题记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满目萧瑟的荒原上,骆驼追逐着夕阳,  相似文献   

15.
庄子选择的审美实践方式是"游","游心于道"意味着否定和化解。一方面否定智识和道德,另一方面用自然而然的至理化解俗情,这两者是统一的。由此可以引出审美心理的特征乃是超功利与非逻辑。"游刃有余"是游的心灵境界在现实层面的落实,它启发了艺术创作由必然到自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科要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因此,我们要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正基本情况:李云是班里个子最高的女生,性格内向,很少和同学玩耍。课上基本不举手,即便被老师点名叫起来,不是不说话,就是只看见嘴唇翕动,听不到声音。这不,不知道什么原因,一连三天李云上课迟到。语文课上,她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我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李云站起来切切诺诺地回答着我的提  相似文献   

18.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应着眼于开放,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使数学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6,(10)
用故事唤醒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开启学生的心智,让学生的改变源于内心,这是一种境界,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观念,并形成高尚的人格操守。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浅议文化品位与心灵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自身和人所面对的世界都在不断地向人生成.这种生成的总和称之为文化.世界的人化过程和人的人化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文化作为名词是一种价值、一种意义;作为动词是一种开发、一种塑造.人既是这种价值和意义的赋予者,又是被这种价值和意义所开发、所塑造的对象.人在向人生成的过程中,亦即在文化的过程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展开,这种展开构成不同的心灵境界.在人的心灵的诸多境界中,最有意味的境界是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实际上是审美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