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深层的品格培养。本文拟就这方面问题谈点看法。一、我国青少年人格表现类型、人格教育目标及内容我国青少年人格表现为以下几个类型 :1.健全人格型这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人格类型 ,其表现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知、情、意、行等诸方面都达到了高水平的均衡。人格表现往往处于优化状态。在认知系统方面 ,能主动观察和思考、大胆想象、努力探索、积极行动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 ;在情感系统方面 ,具有较强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其它高尚情操 ,情感冲突较少 ;在意志方面和行为方面 ,能自觉按高尚的…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青少年人格表现类型 我国青少年的人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类型:1.健全人格型。这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人格类型,其表现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知、情、意、行等诸方面都达到了高水平的均衡。在认知系统方面,能主动观察和思考,大胆想象,努力探索,积极行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在情感系统方面,具有较强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其他高尚情操,情感冲突较少;在意志和行为方面,能自觉按照高尚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调控行为,目标明确,行为坚定,具有较强的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认为,人格通常理解为人的社会倾向性,即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的综合表现,不涉及能力问题,有时甚至用来单指一个人的品德。人格障碍,从心理学和病理学角度分析,是指介于精神疾病与正常人格之间的一种行为特征,也就是人格的畸形变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和人格形成期,由于教育、引导不力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在人格的逐步形成中往往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1.“依赖型”人格障碍。这些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期在家庭的娇生惯养中生活,久而久之,生活难…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课题组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在成就需要、自我接纳、个人道德、认知需要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陷,健全人格教育迫在眉睫,亟待寻找有效的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青少年人格状况不容乐观,许多青少年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目标,没有理想;人际关系失调;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德智分离,诚信缺失;盲目从众,缺少创新等。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它的性质、特点及教育目标决定了它在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探究思想品德课如何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前途和希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我们应该看到青少年的人格健康的重要性,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往往能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勤奋、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得更随和,往往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中青少年健康人格的特点和标准,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构建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发布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在人际交往和性健康知识方面问题突出。调查表明,人际交往能力是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对性与生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与青少年创造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面临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创造人格等创造心理素质。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心理素质应从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创新环境的创设,创造性教师队伍的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造人格的培养,实施创造性教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需要。目前我国青少年人格存在着心理人格、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缺失等问题。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激活青少年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与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人格的形成,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青少年的网络人格是现实人格的反映,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个人的现实人格,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信息窗口的网络也给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青少年网络人格异化的表现青少年的网络人格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人际交往淡漠青少年在现实社会的挫折和冲突下,为了排谴自己的自卑和无助的感觉,而选择可以不用知道对方背景的人机对话。迷失在五光十色的数字化迷宫、动感刺激的娱乐…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积极人格研究为当代青少年人格塑造指明了新的方向,积极人格是人类潜在的核心美德和积极力量的总称,主流理论有六大美德力量一24项积极人格特质分类系统,在各种文化情境中均存在。青少年的人格建构应从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和积极适应方面入手,来培养积极人格。  相似文献   

12.
对性别角色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对性别角色特点、性别角色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梳理发现:性别角色特点表现在类型方面、研究的特殊群体方面、跨文化方面,性别角色与人格、心理健康各因素相关显著,性别角色的类型对人格、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由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与其它变态人格的主要区别是,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表现在幼年就已发生明显的反社会倾向,为持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障碍,在各种人格障碍中,此种人格障碍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犯罪的可能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本文对反社会人格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暴力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暴力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一种暴力,不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同时也极大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与可持续发展。在对暴力的定义、类型及其影响介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青少年暴力的表现、差异特点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结合社会生态学模式和我国当前的社会与青少年实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暴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楠 《黑河教育》2014,(12):7-7
正我国独生子女较多,最近对我校进行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因此,应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他们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一、掌握新时期青少年成长规律青少年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在这个阶段的过渡性、闭锁  相似文献   

16.
道德自我认同感是一种关于个体如何思考自身以及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道德自我概念,关系到个体对"我是什么人以及我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思考与定位。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感的建构是道德主体通过内化、社会交往和对话活动,把外部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内部的主体观念的一种主动过程。因此,青少年道德认同感的形成要受到个体认知水平、人格特征和自我价值观,以及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现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行与知的分离,这使得处于人格发展重要阶段的青少年面临着严重的道德认同危机。因此,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我认同感首先要提高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大力提倡主流道德文化与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有效地促进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青少年人格的社会存在。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给青少年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场,为青少年现代人格的自由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人文精神的空场,又可能导致青少年人格需求的物化、人格判断的困惑和人格行为的失范。为此,应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同时,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创设健康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道德人格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青少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人格缺失的问题。针对青少年的困惑与迷茫,家庭、学校、社会应协手共建道德人格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田金枝 《考试周刊》2010,(38):56-56
中学数学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情感、意志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而这些方面常被老师所忽视。中学数学教育主要表现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方面,但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数学教育对学生人格、情感、意志方面的影响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即是中学数学教育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的竞争,关键是人的人格魅力的竞争。健康的人格表现为对己、对人两个方面:对自己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对他人要尊重、关心、友爱、帮助。没有健康的人格,纵有才能,也不会有什么作为。近年来,青少年产生人格偏差与错位的事件屡见报端。2005年4月,北京某名牌大学有一位本科女生跳楼自杀,5月该校心理系一位男博士生跳楼自杀,7月有一本科男生跳楼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