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记者说过,“科技新闻报道,实际上跟苦行僧有相似之处。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应追求事情的真相和精神的满足。”这番话形象地道出了科技新闻报道的特殊之处——常常需要长期的跟踪挖掘和良好的策划理念,以“剥开科学的坚果”。  相似文献   

2.
有位记者说过,“科技新闻报道,实际上跟苦行僧有相似之处.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应追求事情的真相和精神的满足.”这番话形象地道出了科技新闻报道的特殊之处——常常需要长期的跟踪挖掘和良好的策划理念,以“剥开科学的坚果”.  相似文献   

3.
察疑,对我们新闻工作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记者察疑,能够去伪存真,去瑕存瑜,有利于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助于开掘报道的新意和深意,有助于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编辑察疑,则是发现差错、消除差错的一(?)。古人有言:“纤维皆审谓之察。”我们做编辑工作的,既要着眼于宏观,又要细察于微观。别人看书看报,有时候可以“一目十行”,一瞥而过,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将我国新闻事业引入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各级各类新闻传播机构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独占鳌头或立于不败之地?决定性条件是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怎样提高新闻报道整体质量?关键又在于搞好新闻报道的整体策划。实际上,“新闻报道策划”已成为新闻界目前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所谓“策划”,就是古人讲的谋略或运筹。现代意义上的策划,可以理解为,针对准备开展的活动所作的既有宏观决策,又有周密部署的战略方针和实施方案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叶永平 《新闻窗》2013,(1):45-46
新闻报道是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主动承担起“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本文将从新闻报道的角度,从各个环节分析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期挖掘新闻报道中的人文要素。 一、人文关怀的词义辨析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总言之,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关怀。  相似文献   

6.
先贤藏书,泽及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藏书简史,以及古人藏书为读书、古人言“藏书有福”、前人藏书泽及后人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的藏书实践和理论。  相似文献   

7.
王朋进 《视听界》2012,(5):21-25
“全能记者”,并不是今天人们才关注的一个概念,事实上,可以说它一直是新闻工作者至高的追求。不同的时代,“全能记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比如,它曾经具有这样一些含义:既能做国内新闻报道,又能做国际新闻报道;既能做时政新闻报道,又能做其他领域新闻报道;既能做好新闻报道,又能写好新闻评论;既能做好文字报道,又能胜任摄影报道;既能写小消息,又能写大通讯;既能胜任平常条件下的新闻报道,又能胜任特殊条件下的新闻报道。有时我们也会用相似的概念来称呼,比如:全天候记者、超级记者。总而言之,它指的是那种能够胜任多重任务、多种条件下新闻报道工作的新闻采访报道者。  相似文献   

8.
王寒 《新闻三昧》2008,(11):56-56
新闻策划盛行之时,我们读到了《武钢工人报》总编辑张厚东的《赢在策划》。全书由理论探索和实战操作两大版块组成。在“新闻报道策划理念与模式”版块中,作者概要论述了现代媒体报道的策划理念与形态、模式与运作。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证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逻辑学中“证伪”理论分析新闻报道中的问题。文章认为,新闻报道不是“证实”的艺术,而是“发现”的艺术。记者应为报道对象规定“可证伪性;”“证伪”只是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追求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蔚涛 《记者摇篮》2009,(4):41-41
平民化理念和受众取向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变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的泛化和软化,二是新闻报道在追求刺激性和煽情性上有抬头之势。  相似文献   

11.
刘新如 《军事记者》2004,(10):23-24
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的三大追求。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追思伟人功绩,缅怀伟人风范,我们头脑里萦绕着邓小平同志那一句句如黄钟大吕般振聋发聩、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命运的话语。邓小平同志所立之“言”,确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语言特色尤其值得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认真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世纪来,新闻报道的体裁、方式变化很大,客观性理念和报道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许多西方学者都发现,客观性理念指导下的新闻报道并不客观,于是有些学者接着论证了新闻不可能客观。新闻不必客观等等观点。但是,不管新闻客观性怎样受到怀疑,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现在依然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一种原则,因而被称为“一个不会死的上帝”(a god that won't die)。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的理念已经成为新闻报道和纪实性节目的一种重要追求,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从业人员所尊崇。那么,电视新闻和纪实性节目如何入情入理,如何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如何使电视新闻和纪实性节目体现“人文关怀”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记不得是哪位古人有言:“为人子难”。这辈子,生于陈家这60余年岁月下来,令我感到的是“为名人子更难”。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的新倾向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平民化理念和受众取向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变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的泛化和软化,二是新闻报道在追求刺激性和煽情性上有抬头之势。先来看新闻报道的泛化。什么是新闻?尽管定义有上百条,但习惯认为,在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价值要素中,被报道的事实起码应具备其中之一,否则不能成为新闻。但是我们看到,随着媒介推出“实用新闻”、“生活新闻”之类的版面和节目,新闻概念的外延在扩大。一些关于如何购物、到哪里旅游的消费信息成为新闻,一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成为新闻聚焦的对象。这种报道是如此盛行,以至于人们得到一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最重要的一份 刊物,《新青年》有自己颇具特色的新闻报道和 新闻评论。其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打破其“不谈 政治”的戒条,关注时局,为追求民主科学、唤 醒青年的目标服务,使《新青年》成为典型的高 级刊物。从新闻业务发展的角度看,《新青年》 在新闻述评体裁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最 终使该体裁成熟;其“随感录”栏目,则开五四 时期类似杂文的新闻短评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夜深人静的灯光下,偶翻一本文学书,见到晚清学者王国维评介我国古代文学家的一段话。王国维把古代文学家分为三等:“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是第一等;“感他人之感,言自己之言”是第二等;“感他人之所感,言他人之所言”是最次等。这段话,对于我们当好记者和通讯员,搞好新闻报道工作,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茅震宇 《新闻记者》2004,(11):62-62
在许多地方,报纸(报社)在新闻报道内容、管理方式、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机关化倾向。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还是报纸的征订发行,包括广告经营等,都明显地“从机关里来,到机关里去”。但“机关化”现象的出现,其实并非报纸自身的意愿。“机关报,报机关”新闻报道的“  相似文献   

19.
“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事物显示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新闻报道中的“动”,既体现记者的思维是否活跃、敏捷,也反映记者观察分析事物的视角是否独特、是否具有穿透力,同时也反映新闻媒体是否能够牵动读者、链接杜会、影响受众,以及新闻报道、媒体版面是否群活、可读、吸引人、因此,各大新闻媒体在每年报道“两会”的激战中,追求“互动’理念,采用‘互动’、“联动”的方法,充分、全面地报道代表、委员和普通百姓对“两会”的意见和建议,生动、形象地展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精神风貌。而今年“两会”报道中的“互动”,体…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在写作上借鉴文学手法,把“报”新闻变成“说”新闻,立足新闻的真实性而追求人情、人性,受到更多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新新闻学的理论给“讲故事的新闻”提供了依据,并且博客等草根新闻的出现及其蓬勃生机,让我们更应该关注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