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说促写,先述后作,是作文教学的一条重要经验。说话训练对写作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教师应重视说话训练和写作能力的综合,先说后写,以说促写,引导学生写作,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重点之所在。而说和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说话是写作的基础,说话对写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师应重视说话训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以说促写,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实现说话与写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张贵子 《甘肃教育》2014,(14):58-58
正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  相似文献   

4.
正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低年龄段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又理所应当地成为重中之重。创造一个好的"说"的条件,不仅能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在迈入习作之前,要保持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学生在中高年段习作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然他们则会对作文存在着畏惧心理,很难下笔。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低年级学生要打好听说训练的基础,加强看图说话的训练,上好每一节看图说话课,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由此可见,看图说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提高看图说话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会说、能说、善说。  相似文献   

6.
一、重视说话训练 说话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种"说"的训练,不仅仅是单纯的"说"的技能训练,而是融阅读、理解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它的提高所带来的成果,也不仅仅是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话必须强调先说后写,在说的基础上写,用"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说"是"写"的前提,只有加强"说"的训练,才能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主要实施"观察认识训练""课内外阅读训练"及"成文训练"。为使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我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的。一、激发兴趣,训练说话如果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必然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让他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国内外写作教学中出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结果法"和"过程法"是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两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别,前者侧重于写作成品,强调语法的准确性,后者则侧重于过程,强调写作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更好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孔德美 《辅导员》2011,(36):53-54
语言是语文的核心。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说话教学的重要性。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说完整话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这时,就要在说具体上下功夫,指导学生重点说清事物的主要特点或事情的主要情节。说好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读、说、写"四种途径进行的.学生读了课文回答教师的提问,听了别人的发言阐述自己的见解,要通过"说".教师能从学生的话中了解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读.通过说话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何谓"语文"?从字面上理解,"语"为说话,"文"为写作,说话与写作构成语文,由此可见说话的重要性。重视口语训练,不但能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听话和说话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处在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说话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口语交际训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说,大胆地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会说,能够以句为主,使儿童自由的、随意的口语向准确的、规范的书面语过渡,为  相似文献   

12.
培养英文写作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要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一方面要进行英文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听、读、说训练,务实写作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在低年级进行集中识字教学的同时,就十分注重说话的训练,不仅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逐步培养其良好的说话习惯,而且还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一段通顺的话"开始进行严格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一、从"说完整话"开始加强句子的首先,我们应当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完整的话"。因此,在教拼音字母时,我就逐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怎样的话才是完整的话"。我经常这样提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要求他们回答出"图上画  相似文献   

14.
贾调苹 《考试周刊》2012,(43):55-55
低年级作文教学主要以看图说话为主,高年级作文以写为主,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多练习写以外,笔者认为还要训练学生多说。因为说是写的基础,"口头作文"是写作的桥梁,要在说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说中探索写作门径,在说中提高写作水平。因此,笔者在教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一、营造口头作文的良好氛围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口头作文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重视学生的说话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说话教学与道德教育,说话教学与思维训练,说话教学与写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说话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抓好说话这一触发点,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 一、从"说"入手,为"写"做准备 "说"是"写"的基础.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系统,是新课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结束拼音教学后,一年级学生已掌握了百余个词语.进入识字教学后,可以同时进行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一、循序引导,培养兴趣 小学写作的教学过程由写话开始,再进入到写作.写话是写作的起步,是学习写作的基础.在写话训练中,教师要树立"小题目、大作文"的意识,尽可能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可以先通过说话这一为学生所熟悉的途径,充分发挥小学生爱讲故事、爱听故事的天性,引导他们将所要写的"话"先说出来.  相似文献   

18.
李娜 《陕西教育》2002,(8):32-3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听话、说话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观察、分析、表达、概括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果不注意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那么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必须下功夫的一项教学内容.口头语言的训练,有助于发展书面语言,要提高"写"的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语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说"与"写"的关系紧密,前者是口头表达,后者则是书面表达,二者同属于语言表达形式.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往往与习作紧密结合.因此,笔者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通过"设场景,拓思路——巧积累,促写作——讲技巧,写真情"的模式,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以说为媒,以说促写,拉近学生生活与作文的距离,减小写作坡度,提高习作课堂教学实效,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我手写我口"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20.
口语教学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职高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职中语文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而课前说话练习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较好的方式.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认识到,要让学生会说、善说,感受到"说话"的乐趣,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以下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