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在记忆中却像是短暂的一瞬。看到《中国广播》纪念创刊20周年书画、稿件征集启事,许多往事浮现脑际,恍如昨日。在我手头还留有几份刊物,它们反映了我和《中国广播》长期密切的交往,也记录了我在广播道路上发展成长的轨迹。这些刊物厚薄不一,装帧各异,有的甚至是油印的。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人心里或许就犯嘀咕——是哪个老脑筋还在捡陈谷子烂芝麻?我说别着急,请你耐着性子先让我把话说完,然后再下结论不迟。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高级记者刘振英。刘振英是中央电台的资深时政记者.从1973年起,一直采访邓小平同志的内事,外事活动。他说:“能够在小平同志身边采访.亲聆教诲,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在这样一个标题下面,我想着重谈谈世界广播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播发展的一些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楚明媛 《河北广播》2006,(C00):54-55
三个月前,经过初试、复试层层选拔,还是一名大四学生的我.有幸成为河北音乐广播的一员。对于这份来得有点突然的工作.我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从学生到广播人,不仅仅是角色的转换,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一切都是新的”,是我来到音乐广播最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刘君 《青年记者》2000,(4):53-53
从创办并主持《青春校园》节目起,我就一直在思索,在各种传媒四面夹击的今天,电台及其节目主持人究竟靠什么,才能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7年了,我全身心地努力着、探索着。当我知道有的学生下午放学一走出校门,便急匆匆从书包中拿出收音机收听我的节目时,当我听到有人说:青青姐姐,我是听着你的节目走出校园的时,我知道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但在他们纯洁挚热、充满信任的目光里,我又常常心头沉甸甸的:我承担得起这份挚爱和信任么?我知道,自己思索的问题就像一个悬在头顶的红苹果,尽管鲜艳欲滴,但永远不可能真正够着。我只能竭尽全力地接近它。拿什么奉献给孩子们1993年7月,我有幸走进刚刚成立的淄博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创办并主持一个面向学生的节目——《青青校园》。此前,我刚刚大学毕业,做过一年中  相似文献   

7.
音乐广播走进我的生活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一直以来我都非常感谢音乐广播,是它燃放了我生命的精彩,给我无尽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陈洁 《新闻记者》2003,(9):53-55
作为上海文广传媒集团首批赴美培训班的一员,在美国短短7周的浮光掠影,初步考察了美国广播产业的发展与现状。这里尝试着对美国广播产业的发展现状、美国最大的广播集团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架构、美国纽约广播市场的电台布局,进行一点分析和比较,并提出我们的应对设想。一、美国广播产业发展现状蕾拉(Leila)是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英语老师,一个非常敬业、和蔼可亲的美国女老师。因为我的工作关系,她和我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广播。她说她的家里没有电视接口,他们一家人不看电视。这着实让我感到意外。她说她17岁的儿子必须远离暴力和性,而这些…  相似文献   

9.
徐立刚 《视听界》2005,(6):88-88
我从1970年开始涉足广播领域,在新的挑战面前,多么渴望有一本广电人自己的刊物啊!1986年元月,独树一帜的《视听界》在人文荟萃的江苏诞生了,从此,她成了我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视听界》引领我在广电战线不断成长,我做广播新闻工作是半路出家,当记者、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那是三年前的深秋,我写下了第一篇有关河北音乐广播的文字——《我和音乐广播在一起》。那时候,我刚刚来到这里不到两个月。如今,来到了三年后的今天,日子仿佛是在飞行中度过的。忙碌中突然停下脚步回眸,才发现,走过的那条路已经望不到尽头。如果,让我给这三年时光一个形容词,我会选择温暖。如果给现在的我一个形容词,我会选择幸福。  相似文献   

11.
申红 《视听界》2006,(5):95-95
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更大的地理空间,甚至进行全球化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打开网络都可以随时收听。互动是网络广播的一个巨大优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听”的被动式收听模式,使听众成为收听的主体,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收听。针对这一特性,电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收听群,设立不同类型的节目。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能够便捷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并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网络广播彻底改变了广播稍纵即逝的劣势,使广播成为“留得住的声音”。江苏…  相似文献   

1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范凤娟,是技术中心的一名普通的录音师,入台4年来,作为广播战线上的一员新兵,我可以说幸运的赶上了河北广播事业阔步发展的黄金期,亲眼见证了这4年来我台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站在这里,就以我一点粗浅的认知体会,讲述在我身边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喜庆热闹的猴年春节刚过两天,我家就发生了“蝈蝈闹春”的新鲜事。在我书房的地板上、窗台上、玻璃窗上爬着好几只象小蚂蚁似的碧绿蝈蝈,这是我首次在温暖的花盆里繁育出来的蝈蝈。小蝈蝈的降临给我猴年的生活带来了欣喜。  相似文献   

14.
河北电台农村广播即将成立一周年,开播一年以来我一直担任戏曲节目的主持工作。戏曲节目虽然属于文艺节目,不如对农经济、科技类节目那样针对性强,但它在满足农村听众的文化需求方面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对戏曲广播主持这一工作的认识,主要是在主持《梨园风》节目之后形成的。随着实践中经验的积累,随着农村频道戏曲节目在听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我越来越感到岗位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我也接触了一些节目,从广播到电视,就拿我们省级台来讲,属于生活类的节目,或者叫做民生类的节目就不下十个。《百姓30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是两年的时间办出这样的效果确确实实很感人,我自己本身也很感动。我看了看稿子,我觉得里面的一些小的栏目在设置上在细节上看到后很感动。再一个好的主持人,很受大家欢迎。听了听众的发言,什么叫好节目呢?听了过瘾听了管事,这就是好节目,我感觉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欣慰与寄语     
《河北广播》2007,(4):11-12
近几年我台在事业上加快发展的局面令人振奋。近日首座独立的广播技术楼又落成启用,局、台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闻讯赶来庆贺。他们曾为河北广播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做出积极贡献,如今依然关心、关注着河北广播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我台前任的老台长韩丙寅、郭祖良,在参观完技术楼后抚今追昔,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特为本刊撰文寄予厚望。现刊登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与广播结缘已经很久了,我作为一名广播新闻工作者,出于对广播的热爱,平时对热线电话节目关注较多,我觉得很多的广播节目因为有了热线而显得更有“味”了。与其他的媒体相比,广播的热线电话节目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成百上千听众的热情参与。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提起我的广播新闻生涯,我不由得想起了21年前的自己。 刚接触广播那时候,纯粹是属于喜欢,出于热爱。然后在这21年间,我手中的话简带领着我走进了一种更为丰富的生活之中。绵绵数十年我开始明白一种责任,我和我生活的地方开始多了那么多的默契,开始拥有那么多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李强 《视听界》2013,(1):127-127
时间是一条长河,它全力前行.从不回头。可是,人类有情感,有记忆,这条河就不那么冷漠,我们既可以领略它的惊涛拍岸,也可以感受它的风平浪静。2012年的初夏,当从事文艺广播20年的我试图接近60年前建台初期文艺节目的尘封往事时,那风云变幻的大时代背景.令我陌生;那陪伴着父辈们全心建设共和国的美好节目,令我神往;那散落在老文艺广播人记忆里的吉光片羽,令我像珍珠般爱惜。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中央台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突出成绩。我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有声有色”。在宣传报道上,在各项重大宣传任务中,中央台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扩大了广播宣传的影响力。其他各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树立了中央台在中国广播事业中的“排头兵”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