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郑樵《通志·图谱略》),古代学人图文并重,一向“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18世纪,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作家)应该多画少写”。至当今读图时代,图文书遍地开花,儿童图画书更是如此,在书业市场上描绘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这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经济新闻是以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说得更确切些,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新闻”。①既然如此,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是经济本身,何以至人呢?人之所以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活动说到…  相似文献   

3.
吕游 《出版参考》2007,(6):46-46
一 距离是全。以偏概全,一隅之见,见斑不见竹,见叶不见树,见木不见林,见石不见山,是因为缺少距离。要想真正看清一个事物的全部面貌,只有与它保持一定距离。“……远近高低各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带兵     
王瓒亭 《出版参考》2004,(29):38-38
对军队的夜间训练 冯常说:军人要严肃沉着,闻变不乱,处夜不惊.军队所驻之地,万幕无烨,既不见火亮,又不闻声音;既不许狂呼,又不许急走.  相似文献   

5.
新闻图像的功能可能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新闻伦理性、真实性、瞬间形象性、专业伦理性等一系列问题。而未来数位图技术发展使图像造假可能成为随着数位图技术普及,此状况的改善将是一个长期关注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地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篇新闻精品、佳作,不仅要立意深刻,内容高雅,而且要结构新颖,写得精彩,字里行间溢出文采,读之琅琅上口,让人爱不释手。然而,目前报刊上的许多文章和新闻,却写得平平淡淡,读来无味无采无奇,不那么吸引人,缺乏可读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缺少文采。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这么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能持之久远呢?  相似文献   

8.
陈骊 《新闻世界》2012,(8):238-239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刊杂志图片用量还不多,阅读报刊其实就是读字。进入21世纪,技术的革新给新闻摄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让新闻摄影真正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读图”说到底是受众要读新闻信息之图。高质量的新闻图像能够“一图胜千言”,能够满足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新闻信息的直观需求。传播界已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互联网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新的课题。图片与新闻的关系已进入一个图丈并貌,两翼齐飞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有人担心“读图时代”会使“词语钝化”,会使人“放弃思考”,获得的知识会“不系统、不完整”,这是对“读图时代”的误解与过虑。提出编辑出版进入“读图时代”,只是指出图文书编辑制作的一种新趋势,并不是要冲淡文字书的编辑出版,更不是说要把一切书都编成图文书。图文书只是一种图书形式,不是唯一的、主要的形式,只是图书百花中的一朵。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闻频繁出现在媒体上,我们与科技新闻的接触也越来越多。针对科技新闻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变化性的特点,本文提出写活科技新闻的五个方法,即科技新闻要见人、要见事、要见面、要见光、要见图。新闻工作者要多学习专业科技知识,多研究写作方法,要走媒体融合之路,以提高科技新闻的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1980,(3)
图书,顾名思义就是有图之书。图,就是书中的插图。书中有插图,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过:“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惰书经籍志》礼类有《周官礼图》十四卷。”可见,那时虽然沒有发明印刷术,但给书籍插图,已开了先例。印刷术盛行后,书中有图更为多见。在敦煌石窟发现的《金刚经》,是唐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所刊,卷首就有一幅精美的佛说法图。到了宋、明,绘图书籍更盛,水平也更高了,如《三国演义》的附图达二百四十幅之多。清代也有《避暑山庄图咏》以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说:“脸天天要洗,地日日要扫,只有天天洗、日日扫,才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管理论上说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当今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却会遇到一些困难。由于当前的情况非常复杂,少数干部、群众对批评报道的承受能力有限;少数新闻工作流于形式,采访不够深入。思想水平肤浅,奉献精神不够,置党性原则于脑后,有的甚至出现背叛党的事情;进行批评报道时,不少采访对象不予支持、不配合等。因此,要开展公开的、广泛的新闻批评更是难上加难,而批评报道的困惑和艰难之处,正是批评报道要超越和突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爱下围棋、象棋,好打桥牌的人没几个不知道蜀蓉棋艺出版社的。有人说: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的书是下赢围棋的秘密武器; 有人说:要提高桥牌技艺非看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的书不可; 也有人说:中国象棋的古谱,蜀蓉棋艺出版社选得最好,编得最精; 还有人说:要想真正学会下国际象棋,最好是读一点蜀蓉棋艺  相似文献   

14.
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文中说:“特稿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讲述故事的有用的写作工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说:“如何讲一个好故事及讲好一个故事,是对特稿的最高要求”;高小康在《人与故事》一书中,对故事有这样的定义:“一切故事都是人对自  相似文献   

15.
何谓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嗅觉或新闻鼻、新闻眼.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形象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建文 《当代传播》2002,1(6):12-14
当人们提出要从政治学或社会学乃至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时,一般不会引起异议;但是,如果提出要从美学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情况就不同了。那些持异议者会认为:“新闻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不涉及美与不美的问题。”“如果引入‘美’的范畴来为新闻传播导向,岂不变成粉饰现实,美化客体,搞虚假报道吗?” 上述情况说明了:新闻传播的内涵从整体上说十分丰富,在对它进行深入思考时,可以也应该引入相关学科的不同的学理;新闻传播的内涵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比较频繁、比较显豁,也比较容易从学理上把握。至于新闻传播与美学的联系则是内在的,对它的认识是需要用学理的逻辑加以透析的。因此,不仅那些不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的受众在接受具有美的内蕴的新闻传播时,对其中的审美因素难于辨析和认知,不排除会有某些情感的触动,但难于从美学的角度说清楚,即使一些业内人士亦如此。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的一个通病是可读性差,可读性差的一个原因是“目中无人”。所谓“目中无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我们办报的人没有弄明白经济报道应该写给谁看,另一层是说经济报道很少写到具体的人,“见物不见人”、“见数不见人”,甚至“只见精神不见人”。先说第一层:经济报道写给谁看。  相似文献   

18.
“图文并重”是报纸的显著特点 新闻摄影在新闻宣传中越来越重要。世界报纸的发展,经历了“有文无图”和“重文轻图”的阶段,现在进入了“图文并重”的阶段,有人说,将来的趋势是“图重于文”。对此我不妄加评论,但在当今世界新闻工作中,文字和图片报道已引起同样的重视,这是确定无疑的。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图像因其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9.
张超 《编辑之友》2021,(9):75-79
在图像转向中,语图关系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语言没有零度,图像同样如此.作为视觉文本的数据可视化,语图关系如何可视是深刻理解语图话语协作生产的窗口.文章分析了数据可视化中的四种语图关系:语言统摄、图像统摄、语图互补、语图协商,认为图像转向是一种修辞,语言和图像是共生关系.无论是哪种语图关系,其应用标准都应服从整个数据新闻文本表征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频 《军事记者》2004,(11):48-49
最 早 提 出 有 关 议 程 设 置 理 论 的 是 美 国 著 名的 新 闻 工 作 者 沃 尔 特·李 普 曼 。 李 普 曼 认 为 大 众不 是 对 外 界 实 实 在 在 的 事 件 作 出 反 映 ,而 是 对 被他 称 作 “虚 幻 外 界 ”的 “我 们 头 脑 中 的 图 画 ”作 出反 映 。 此 后, 议 程设 置的 研 究引 起了 传 播学 界的 广泛 注意 ,许 多学 者 纷纷 对它 进 行探 讨和 验 证。议程设 置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更新 在 传统 大 众传 播条 件 下, 媒介 掌 握在 少数 人手 中, 传播 权 为这 些人 垄 断。 网络 媒 体与 传统 媒体 不同 ,它 是 一种 “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