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晓 《新闻窗》2007,(1):111-111,89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近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出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媒体利用重要版面(或黄金时段)对民生新闻进行报道,掀起了  相似文献   

2.
怎样培养敏锐的新闻视觉?首先敏锐的新闻视觉源于现实社会生活。记者在采访中只有带着对群众诚挚的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亲身去感受和了解现实生活,认真记录生活中真实的内容,了解群众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基层,充分"接地气",才能汲取最鲜活的养分,写出好新闻。深入基层有讲究深入基层首先要做到"身心俱入"。深入基层,要端  相似文献   

4.
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要深入基层,多听、多看、多跑、多学习,善于发现与挖掘新闻中的新闻。因而,有人说,真正的记者,应该是每时每刻都用全身心投入的人。多年从事新闻工作后,笔者也从中逐渐悟出了自己的“四、六、八”采访心得,即脚走四方深入基层,眼观六路细心观察,耳听八方分析比较。脚走四方深入基层。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智慧创造要靠深入基层;增强新闻媒体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要靠深入基层;开发新闻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也要靠深入基层。笔者是一名农村部的记者,除了报社开会以外,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下基层,深深地感悟到改革开放后,农业、农村和农民身上每  相似文献   

5.
杜宇 《新闻实践》2011,(12):66-67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本在实践。只有坚持实践的观点,扎根实践的一线,新闻工作者才会汲取不竭的养分,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近年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十分重视新闻采编人员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的工作,积极引导编辑记者深入基层,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入水深者得蛟龙".对于企业报记者而言,这水指的就是基层,企业报记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才能抓到"活鱼".不深入基层,光靠漂在上面就不能了解具体情况,不可能发现,不可能积累,最终会失掉新闻报道的源泉.深入基层是企业报记者最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就生长在企业一线,与基层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7.
深入基层,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源、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更需要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有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  相似文献   

8.
闫瑾 《采.写.编》2022,(12):54-55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记者获取多样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记者必须具备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能力,掌握必要的采访技巧,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顺利展开写作工作。因此,本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新闻工作者“要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深入基层指明了方向。党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到群众中采访,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需要,也是新闻...  相似文献   

10.
从事新闻工作已近10年,各类大大小小的新闻奖也得了十几个,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篇800字的小通讯《“科技竹”对话》。该文虽然获奖等级不高,为2001年度浙江省好新闻三等奖,但在采写过程中涉及的记者作风、素材挖掘和主题提炼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回味之处,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到了以小角度反映了大主题。深入基层采访新闻采访要深入基层,作为记者都知道,但在日常的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并长期坚持并不容易。一则因为当了多年记者会产生惰性,从开始的充满激情深入基层到逐渐地习惯于从材料中编编改改,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二则因为目前地市报的记者大…  相似文献   

11.
魏和平 《新闻窗》2008,(4):77-78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记者做好宣传报道应有的职贵。因此,新闻记者应当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和培养自身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的良好作风,尤其是我们的年轻记者。  相似文献   

12.
在隆昌县档案馆里,收藏着一帧珍贵的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照片,它真实地记录了1958年3月27日毛主席深入基层视察隆昌气矿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2002年3月至2002年10月花了近8个月的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电话采访、深入基层座谈、汇总分析等不同方式和方法,对我省档案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问卷列6大项24个小项进行调查,共发出2500份、收回2280份,电话采访、深入基层座谈320人。近年来,随着国家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995年,我连续两次参加采写系列报道:“’94植棉面面观”和“走村串户问小康”。这两组系列报道共发稿13篇,不仅在报社内外受到好评,还分别获得1994、1995年度河北省新闻奖。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我们采访组深入基层辛勤劳作的结果。两次活动使我在深入基层采访,抓鲜活报道上有了较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新闻采编工作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记者、编辑能够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央有关部门及辽宁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华商晨报社从去年8月下旬开始,在全社范围内深入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截至目前,华商晨报社记者、编辑已经在全省建立了11个固定走基层联络点和数十个日常走基层联系点,100余名记者、编辑累计深入基层近200余  相似文献   

16.
“基层情况到底怎么样?”这些年来,几乎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每当接到一桩重大采访任务至少在自己心底总要这样问一句。 这也许跟自己来自基层有关,更重要的恐伯还是与多年来在党报工作,所受的传统教育有关。尽管时代变迁,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正把握时代脉博,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一点,对于一个记者,应该是永恒的行为方式。 记者之所以要深入基层,并不仅仅在于因为领导机关提出了某种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媒体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基层去采访拍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展示给读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更好地传达、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走转改"。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真实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欢迎。读图时代的到来,如何才能使新  相似文献   

18.
雪萍 《视听纵横》2005,(5):106-106
乐清电台近几年来紧紧围绕着贴近群众的要求,在新闻报道的选题、章的切入角度以及记深入基层采访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为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在档案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月1日—20日,济南市档案局(馆)领导班子与相关处(室)深入基层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县市报是离读者、离实际、离生活最近的一张报纸,如何发挥这一优势,不断提高报纸质量,以赢得读者,扩大影响?近两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注意处理好围绕中心与深入基层、为中心工作服务与为群众服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三个关系,从而较好地发挥了县市报“三贴近”的优势,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和群众的赞誉,树起了党报的威信.处理围绕中心与深入基层的关系,明确只有深入基层,报纸才能贴近群众,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围绕市委的中心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过去,我们的采编人员有个偏见,认为市直各部门和各乡镇的领导对市委的中心工作理解准确,跟得紧,谈得好,因此到农村采访,只是在乡、镇委机关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同书记、镇长谈谈,采访便结束了.写的是农村报道,实际上村组没到过,农民没见着,说起来到工厂里采访,只是同厂长谈谈,车间没进过,工人没见着.这样写出来的报道空话、套话连篇,市委的精神成了贴在文章上的“标签”,读者未知欲知应知的问题没能回答,因此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于是我们狠抓采编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一是明文规定记者每月有两篇以上的农村报道任务;二是在二版开辟《记者在村组》、《在生产岗位上》等栏目,每周都安排记者到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