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莹  罗蓥 《新闻前哨》2012,(2):89-89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创意思维主要是指人类用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的过程,它可以指引人类去捕获对问题新的解释,并产生全新的思维成果。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编人员思维方式及必备素质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编辑等活动,始终伴随着不停顿的思维活动。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开发采编人员的智力、提高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从而创作出有力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搞好新闻采编活动,多出精品,就要求采编人员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新闻思维素质,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3.
傅义洲 《新闻前哨》2012,(2):100-102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新闻思维方法是新闻记者在新闻采写、报道活动中所采用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进行新闻采访活动、完成报道任务的主观条件。新闻作品由新闻记者的思维决定的,而新闻记者的思维决定新闻作品的质量。新闻记者的主观意识驱动下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贯穿在新闻采写全部过程。新闻记者如要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优秀新闻来,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采写能力,还要具备优秀的思维方式。因此.就要求新闻记者重视和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图书采访工作正面临着新形势、新需求、新问题的挑战。采访人员要进行“三意识”即主动意识、联合意识、开拓意识的培养。本文试作浅要论述。所谓“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与人所处的环境和活动相伴而生。而“主动性意识”是  相似文献   

5.
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层出不穷的。人们对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可能等量齐观,而是有所选择的。作为编辑,面对浩如烟海的来稿,也自然有所弃取。这是一般人都能理解的。问题在于:在选题、组稿、加工以至版式设计诸方面,编辑部的同仁,常有意见分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种种分歧,反映了编辑的认识选择性。是什么因素,影响编辑的认识选择性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首先,档案价值具有客观性.一方面,档案客体是客观存在的、记录特定信息的物质实体,它的产生、内容、属性和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主体对档案的需要,虽然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以主观欲求的方式为表现,但它仍是客观的,是由人所处的客观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并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相似文献   

7.
行为即人的活动受人的意识、价值观、心态的支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它在反映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为改造客观存在提供指导思想、确定行为目标。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会起到阻碍和破坏作用。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它反映了作为需要主体的人对于能否满足其需要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客观事物与新闻采写者主观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新闻虽然在采写上力求客观,但由于采写者受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文化的影响,除极少数反映科学技术、自然界变化的新闻外,大多数的新闻总会带有采写者主观意识的烙印。换言之,在新闻客观表象的背后,总有采写者的主观意向,不管是倾向性也好,或称目的性也罢,总是采写者主观意识的间接反映。主观意识客观存在于新闻采写的过程中,并在新闻采写中起着不可漠视的作用。但如果对其认识和把握不当,就会导致新闻采写走入“误区”。比如,采访之前确立主题思想,为不少记者的不少采访活动所运用。但若主题不植根于长期生活积累,只凭主  相似文献   

9.
广告创意思维的阐述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晓山 《传媒》2015,(22):70-71
创意思维是广告生产过程中思考、判断、创意、评价等活动的重要内容.广告创意思维的方法是否恰当,决定着广告创意作品的优劣.思路决定方向,梳理广告创意思维的概念,研究广告创意思维的方法,对广告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对广告创意思维的内涵和方法进行梳理与归纳,提出新时期应将互联网思维与广告思维融合,建构出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逆向思维”,也叫“逆反倒转思维”。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或“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变传统思维模式的由“因”及“果”为逆向思维由“新果”否定“旧因”,或由“新因”否定“旧果”,从而找出新闻事件采访的突破口,促进和提高采访效果。一、逆向思维是把握被采访对象心理、提高新闻采访效果的有效方法思维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活动与其对事物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对事物的态度是在思维过程中无声的变化的。二者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即思维认识正确,被采访人对“新闻的真实性”的…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式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准备态势。新闻记在采访活动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能为思考省去许多试探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思考效率。其弊端是,思维定式往往具有强大的惯性和惰性,易于把人的思维引入僵化固定、重复模拟、狭隘片面,不求变化的歧途。本仅就思维定式所出现的弊端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人是灵长类高级动物,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有理性思维,可以控制感情。在所有一切活动中,人的思维活动最复杂,人的情感活动最难琢磨,最难准确把握。作为媒体人的记者,拥有至高无上的采访权、话语权,但在从事采访活动中必须保持理性思维,理智判断,理智决定行动。  相似文献   

13.
灵感思维是一种触发性思维,往往是在外界某一事物刺激下,突如其来而产生的。记者应该在平时善于积累生活经验、积累知识、积累新闻素材,一旦遇到某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时触发灵感,有助于捕捉到报道题材,写出有分量的新闻来。电视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4.
记者思想的特点交往中常听人说:这人很有思想,和他交往受益非浅。也偶尔听人说:这人没有思想,看不明白事,说不明白话,行也不知其可。那末,什么叫思想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念头、想法等。由此可以看出,思想并不神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记者,面对客观事物,写什么,怎么写?这似乎不成为一个问题。但是,客观事实告诉我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由于感情,态度、认识的不同,所报道的倾向性就不会一样。报道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因此,新闻不可能脱离报道者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下面就今年5月中旬,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学生绝食6天后这一客观事实,看看新华社和首都某报几乎同时播发和刊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对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意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指出隐性知识转移不仅贯穿于知识创新的全过程,而且始终发挥主导性的关键作用,是知识创新形成的核心动力。在创意过程中,知识创新者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始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通过感知可以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和想象,然后通过知识整合形成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记者临场思维的自身素质记者采访的临场思维是指记者进入采访程序后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这种临场思维能力是由记者自身的多种潜在因素和多种条件构成的.如记者的知识储备、对采访对象认识的程度、采访经验的多寡以及认识机制的优劣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记者的采访思维,并作用于采访行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记者临场思维的导向器.记者的临场思维,作为新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采访与写作,它需要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现象,评判客观事物,就不可能对客观事物有精辟的见解和认识,也就不可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2、知识的积累是记者临场思维的沃土.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的知识储备,可以说是采访前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记者在实际采访中,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才会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以维护采访行为的完美性,保证采访质量.3、尽可能多地认识采访对象,以丰富记者临场采访的针对性思维.这种具体的采访准备,属于记者对被采访者认知过程的最初阶段,特别是对人物的采访,这种认知过程的最初阶段就更受记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写过程是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新闻工作,尤其是党报的新闻工作,就是要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认识通过新闻媒介传播于社会,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新闻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0.
黄忠勇 《视听纵横》2002,(3):102-103
系统论认为,任何客观事物都可作为由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电视深度报道除应具备时间、地点、事件等一般新闻要素外,还有声画并茂、线多面广的特殊要素和传播手段的动态连续性。电视深度报道这种纪实报道和理性思辨相结合的立体性特征,决定了电视记思维方式的改变。连动性思维是采访电视深度报道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