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阐释学是一种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方法论学说。现代阐释学对于译者主体性研究有很大借鉴意义。海德格尔的"先结构",迦达默尔的"视阈融合"为研究译者的主体性提供了有效的视角。本文试从"先结构"这一角度来探讨巴金"一片丹心在俄苏"的翻译选材宗旨,从"视阈融合"这一角度来探讨巴金不同时期翻译对象重点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苏武寓惠时期,是他的思想和感情跟劳动人民获得更深广的结合,艺术美学观臻于进境,爆发新的闪光,花拥果硕的丰收期。他在这期间艺术创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色可归纳为四点:一、毫端有神,穷尽岭南山水的意态;二、发于肺腑,歌吟惠州人民的懿行;三、笔锋吐愤,谴责统治阶级的虐政;四、恣情任性,林举自由纯朴的乐土。  相似文献   

3.
巴金的报告文学创作一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在他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报告文学一直都相伴相随。留法期间对于安那其主义者追踪式的报道中所彰显出的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色彩,抗战时期以及十七年时期的集中式写作所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文学选择,三四十年代以画册的方式承载报告文学的创造性实践都标示着巴金之于中国报告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我们家庭年纪最小的成员是我的小外孙女,她的名字叫端端。端端现在七岁半,念小学二年级。她生活在成人中间,又缺少小朋友,因此讲话常带"大人腔"。她说她是我们家最忙、最辛苦的人,"比外公更辛苦"。她的话可能有道理。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创作主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文学创作上力主的“抒愤” ,积淀着社会、历史和个人实践的丰富内容。其《史记》所抒之愤既是个人的 ,也是群体的 ;既有讥刺 ,也有歌颂 ,可谓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 ,而抒愤的主要形式则是“隐约”。这一主张对后世文艺审美和文艺创作影响深远 ,后人继之 ,发展成为一种优良的创作传统和一种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苏轼的作品中,有一部分诗文与他的情感生活密切相关。透过这些记载家庭生活的诗文作品,展现了苏轼敬德、怜才、识情的女性态度,以及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女性观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文学,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状态。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部文学与政治的结盟史,是一部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双向作拉锯战的历史。本文希望能通过分析巴金的创作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对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与政治的关系作个总结疏通,以期对我们以后的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能起到一些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适的《水心文集》卷之十二收录序文34篇。其中包括29篇书序文。这些书序文反映了叶适的文学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文章的教化作用;文学须郁然有彩和抒发情性;肯定文辞之工,不满侈靡文风;各朝均有短长,切忌文人相轻。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家,他的教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这部书中。“四人帮”横行时,孔子几乎被全盘否定了,直到现在似乎才渐渐有了较为公正而切合实际的评价。在我国四化的过程中,从事教育的同志如果能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一些研究,扬弃那些封建性的糟粕,吸取那些还有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多年来,"中国作家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中国作家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的问題一直不绝于耳。文学界不必说了。我在大学教书,学生们也常常问这样的问题。由此可见,国人有深重的"诺贝尔情结"。这"情结",无疑是中国文化何时走向世界、何时得到世界的尊重这一心态的强烈体现。虽然,事实上,中国文化已走向了世界——从无人不爱的中国菜到神奇无比的"功夫",还有高深莫测的"风水"、华美绝伦的京剧、酣暢淋漓的张艺谋电影……但国人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11.
早年巴金为封建大家庭的黑暗专制所激愤,后来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而崇尚暴力革命.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苦难,令巴金对旧的社会制度彻底绝望.新政权的诞生不仅给巴金以新的希望,而且让他有了亲切感,因而感到特别幸福.这令巴金放松了理性思考,进而盲从,错误地对待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成为新的"觉新".直到新时期,巴金终于觉醒.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以炽烈的情感呼唤自我的表现和扩张,以求完成人的自觉。在早期的文艺主张中,他始终以艺术创作是纯真心灵情感的直觉表现作为自己的核心观点,以“自我表现”作为创作准则,并使之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巴金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极具创作个性。按他自己的话说,他走上创作之路完全是自发的,是受着他的性格、情感的驱使。他的小说中充满了心理的、情感的描述,完全不是一种理智型的架构和阐释,而类似一种内心的倾诉和爱恨的喷薄。所以,巴金的小说创作就给心理学批评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但是,除了美国批评家纳森·K·茅、中国批评家蓝棣之等少数人外,真正从心理学分析对巴金小说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还很少。  相似文献   

14.
巴金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小说语言,作为其创作风格的一个基本方面,显示着独特的抒情气质。热烈、明快、流畅、秀朗,具有音乐美、形象美和朴素美的艺术魅力。 狄德罗曾经宣称:“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巴金是以抒情作家著称于世的,他的抒情真挚强烈亲切。反映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其独特之处在于:他不象鲁迅具有冷峻深邃的审美理智,善于把热烈真诚的感情炽火深藏在峭拔、洗炼而不乏幽默的笔锋之下,语言是含蓄遒劲的,包蕴着博大而厚富的思力和情力,紧紧地牵动着亿万正直善良人民的心魄。他也不象冰心,具有安雅娴静的气度,善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随想录》是当作"遗嘱写"的,这个命题使我们感到一种真诚的肃穆和神圣的氛围.《随想录》摒弃虚假与矫情,反对欺骗与花言巧语.人与历史的关系是《随想录》的基本话题,集中为对"文革"的思考.巴金的理性精神不仅表现为彻底否定"文革",而且表现为在自我解剖中重获文化良知.  相似文献   

16.
对生命价值的探索,追求“丰富的、满溢的生命”,是巴金人物创作的主旨,且经历了从杜大心等虚幻的“充实生命”─—觉慧们“充实生命”─—汪大宣们“萎顿生命”的探索历程。江文宣们是出走的觉慧的化身,他们的生命是觉慧们生命的延伸。造成“充实生命”萎缩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经济的重压、思想的停滞。引起作家创作嬗变的是文艺思想的转变、生活实践的启迪、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它启迪人们:冲出家庭的觉慧们只有融入时代大潮,才能使生命永远“丰富”、“满溢”。  相似文献   

17.
民粹主义与巴金早期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源于俄国 ,它与无政府主义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由于时代的误读 ,巴金在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同时 ,也深受民粹主义的感染。民粹主义在巴金早期的作品中留有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途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作品的最大特点表现在苦难意识、抗争热情和女性情结三个方面。 巴金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能表现人的苦难命运的小说艺术家。在所有的小说家里,他是最有人类苦难意识的作家之一。一旦走进巴金的小说世界,一些“受难者”的形象便接踵而至:杜大新、李冷、瑞珏、梅、“砂丁”们,构成一组生活中软弱或牺牲者群象。巴金对那些制造苦难的仇恨与对那些无辜的受难者的爱与同情全汇集于笔端。他所描写的软弱者的范围是很宽的,既有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的丫头、仆人,也有生活在上层社会豪门大户中的小姐、少爷,既有接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新一代,也有执迷于封建礼教、伦常、至死不悟的守旧青年。巴金的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揭露了军阀的残暴和不  相似文献   

19.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创作理念在于向读者揭示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所处的封闭、落后、腐败和独裁的社会氛围。作者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塑造了一位退休老上校,他已经习惯了倒霉与不幸,然而又十分看重自己的尊严。表面上看,上校像是老小孩儿:既想入非非又合乎情理,既狂热又谨慎,既可笑又可悲。而实际上,与其说他是个人物形象,毋宁说他是一种灵魂:孤独与不幸,即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理念的形象化。  相似文献   

20.
在<随想录>中,巴金关心国家大事,也评论身边见闻.他相信一定能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盼望能再次踏上美丽的南国宝岛亲眼看一看风景如画的日月潭;他主张汉字改革要更慎重一些;他关心小学生过重的负担,提出"应该废除填鸭式,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这位身患帕金森痘的八旬老人,就这样每天两三百字地用僵直的手完成了自己42万字的总结、"遗书"--<随想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