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在主题“以诚待人”的统领下,由两条教学线贯穿:一是阅读线,理解什么是“以诚待人”;二是作文线,学会如何以诚待人(做人)。阅读教学是主线,作文教学是辅线。在编排上,其中辅线“作文教学”采用了“总-分-总”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评语,首先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充满情感的交流,可以激励学生写好作文,甚至激励他学会如何做人,其意义远远超出指导作文本身。笔者以为,作文最好评语做到"四多四少"。一.多一点理智,少一点冲动。有一次,我在批阅作文时,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语,首先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充满情感的交流,可以激励学生写好作文,甚至激励他学会如何做人,其意义远远超出指导作文本身。笔者以为,作文最好评语做到“四多四少”。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均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材解读本组教材在主题“以诚待人”的统领下,由两条教学线贯穿:一是阅读线,理解什么是“以诚待人”;二是作文线,学会如何以诚待人(做人)。阅读教学是主线,作文教学是辅线。在编排上,其中辅线“作文教学”采用了“总—分—总”的组合方式:总——目标提示主题→导语部分分——分点展示主题→课文部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总——生活体验主题→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部分从以上模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着整体的联系,这个整体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导语”与四篇主体课文之间的总分联系“。导…  相似文献   

6.
我们教师应该改革现有的作文评语现状,用"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来作为改革的目的和方向.为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在学生的作文评语方面做到关爱性(人文性)和艺术性并重的原则,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之交得自尊、自信、自强,从而激发巨大的写作热情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人--作文"的素质养成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丈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丈才有生命力。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丈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以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生活是真实的,作丈也应当是真实的。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  相似文献   

8.
枝根叶文学社是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海洋小学于2003年6月成立的一个校园文学团体。该社的宗旨是“学作文,学做人”,学生在愉悦的作文练习与交流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校内外的生活是“根”,爱好写作的学生是“枝”,一篇一篇稚嫩的习作是“叶”。该社现有社员56人,均为各年级写作  相似文献   

9.
作文与做人     
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大多注重的是方法与技巧的讲解,急于求成,功利成分较多.很少从学生的生活思想方面特别是做人方面给予指导。文章归文章,人归人。甚至有的人提出作文与做人还是不宜结合评价,认为人虽然不好,但文章写得有水平,值得学习。“文”“人”可以不一、“才”“德”可以分离。在这样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作文教学的重点自然是放在如何做好“表面文章”了。以致学生作文审题困难,立意过于一般,真情实感缺乏,抄袭套题现象严重。出现了在中考和高考中,许多同学为了取悦评卷老师竞胡编乱造,更有甚者将活生生的家人写成“父母双亡”。其实,作文与做人是相一致的,教学生作文应该先从教学生做人开始。我在近三年的作文教学中.从“作文如做人”、“作文先做人”、“做真人写真文”、“作文中做人”等四个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因而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老师应通过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发挥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作文和做人,相得益彰 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自我。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可塑性极大。教师教学作文,同时也在教学生做人。教师要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坚持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叶圣陶语)。那么,教学中如何做到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呢?一、指导观察,认识生活当前,学生作文中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写同学的外貌就是“苹果似的红脸蛋”、“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写天空就是“晴空万里,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学生作文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作为学生作文最重要的能力———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训练。小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事物的认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雷同…  相似文献   

12.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作文所表达的是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文章的内容健康与否,文章的品味的高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文章作者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作文做人,教文育人,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始终的原则。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始终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为己任。“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是对学生作文素养的培养提出的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然而,当今小学生作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勇于并善于创造性地写作 ,并通过创造性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是贯穿在李镇西的作文教学中的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从李镇西在近著《从批判走向建设》中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所作的总结性的描述可以看出 ,他始终不渝地遵循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与做人必须统一的教诲 ,把作文视为做人的真实表现和促进做人的有力手段。他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 ,对于“做人—作文”教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无疑是一个极有启示意义的范例。“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可以说是李镇西作文教…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用文字说话。叶老指出:“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文成于思,所以叶老强调“作文必须组织。”学会构思是学会作文的重要一关。 (一)作文构思的纵横线作文构思就其文章的形成可分为构思的纵向和横向线。纵向线是想出作文的提纲,它主要是对作文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的思维活动。它为作文搭起了“架子”,勾出了“轮廓”,作文怎样开头、怎样  相似文献   

16.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作文对每一个中学生来说愈益重要。不仅为了“应试”,更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20年来的作文指导实践告诉我,只有让学生学会不断地“读”,在“读”中感悟作文的真谛,才能让生命在“读”中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17.
一、作文教学的价值观 :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我认为 ,就作文教学而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就是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怎样去写”。这四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 ,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 ,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 ,以做人促作文”。也就是说 ,作文教学首先要明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人生的伴侣。教学生写好作文是教师的天职。批改作文是教好作文的常规工作之一。作文批改“一点论”是对作文批改的大胆改革。一、什么叫“作文批改‘一点论’”“作文拙改‘一点论’”是指在批改作  相似文献   

19.
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文学社简介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第一小学的“油娃”文学社成立于1999年9月。作为石油工人的后代,“油娃”社员们继承了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以“先学会做人,再学会作文”为理念,把“做人、做事、做人”结合起来,深入社会,走进大自然。在邹玉书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作文写得,“纯、真、情、理”,在全国许多报刊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作文近百篇,还有几十篇作文在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