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授知识是德育的基础,而德育则是传授知识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教学纳入德育轨道,才能真正实现其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且要把德育这一灵魂贯彻到教学中。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外语教学对于以服务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来说非常重要。而如何立足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得到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无疑成为全体英语教师研讨的新课题。我在自己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做了初步尝试,现总结如下: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养成良…  相似文献   

2.
冯光 《中国德育》2011,(9):33-36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把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有机结合,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本文提出,幸福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主观存在,这一特性决定了幸福感是可培养的;"关爱"兼有德性与幸福品质的属性,为德育实现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在德育实践中,通过实施幸福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策略,完全可以实现令学生幸福的德育。  相似文献   

3.
<正>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核心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最佳平台。如何在顶岗实习中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就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新挑战。我们认为:充分借助企业的人力和文化元素,是中职德育的新思路。一、知性德育的反思与"顶岗实习"人才培养视角下德育的重建原则1.生活性原则。关注学生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视角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以致国内现行的德育与生活的德育脱钩严重,忽视了学生德性  相似文献   

4.
童松辉 《江西教育》2003,(24):32-32
当前,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往往忽视“做人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且其关键是一个人是不是在注意提高自己,要有一个自我净化的过程。”学校德育不能孤立地去做,而是要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从教育的目标上来说,教育要培养身体健康的、有审美情趣的、智能发展好的、有德性的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的人,但并没有在时间、空间上为教育划分独立的领域。把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抽离出来,依靠单独的诸如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程、配备专职的德育教师、设立专门机构如政教处、德育处等机构实施德育,结果把德育变成了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教师、某一个…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德育对学生生活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以培养学生的德性为质的规定 ,而学生的德性是在学生的生活合德性展开过程中养成和完满的。因此 ,关注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的生活是学校德育的题中之义。一德性 ,即善性、向善性 ,人之拥有和践行德性是以善(趋善)的方式把握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关系 ,使人的生活更好 ,更幸福。而德性本身也是在生活得好 ,趋于更好的过程之中养成和践行的 ,人的德性的养成、完满、践行总是始终伴随着人的生活而展开的。但德性与生活并不总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随着德性养成的社会生活背景的急剧变化 ,德性也是变动的。我国目前正处于…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德育途径二元分类方法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MatthewSanger和RichardOsguthorpe提出了德育途径的创新分析框架,指出了德育途径的心理假设、道德假设、教育假设和附随因素,给德育途径提供了系统的、综合的分析方法。职业学校中职业道德教育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附随因素中还应该加入工作场所这一因素,从而有效地分析职业学校德育。通过框架的分析,职业学校德育应该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正确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并进行有针对,}生的矫治;正确区分德育的层次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钱兴 《职教论坛》2000,(2):60-60
职业学校德育对象是在校学生 ,研究他们思想的内在要求 ,是搞好德育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了解面向21世纪职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结构及其形成规律 ,了解他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职业学校才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提高德育的质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职校德育现状。当前 ,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努力学习知识技能 ,重视自我成才 ,但发展不平衡。从对10所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调查情况来看 ,学生最需要的、最努力的是学习知识技能 ,这充分说明职业学校学生把注…  相似文献   

8.
<正>1.德育目标旨向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性发展。人的完整的德性应是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道德意义上的完整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还要通过成就自我影响社会,成就他人,即人的完整的德性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当下学校德育要求学生在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整合性发展,即要全面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使这四个因素相辅相成、和谐全面地发  相似文献   

9.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本文拟从复杂性理论的视阈考量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构建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相似文献   

10.
罗梅英  吕新平 《中国德育》2005,(5):72-72,59
一、树立课程意识。整合各种资源。重视在自然的活动情境中养成学生的德性 首先,德育活动最主要的形式是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不能使德育这一重大使命仅仅落实在一两节德育活动课上,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德育,不仅是解决学生德性的认知问题,还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自我体验、自觉探索,教育者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笔者认为,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工作。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现在的职校学生基本素质普遍较差,男孩子爱打架、说脏话,女孩子注重穿衣打扮,上网看韩剧。他们成绩不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近年来主体性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主体性德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主体性教育向纵深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谓主体性德育,概括而言,指的是学生主体在教育者引导下,自主地建构其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包含有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生德性的发展是主体健康发展的支撑,学生德性的建构是主体的自主建构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对这些理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人的主体性及其教育的认识。 一、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一、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德育在于培养人的德性,而德性本身就是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规范,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摔打,经受生活的磨练,才能学会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感悟生活。所以,德育应该把人引向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人去积极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获得德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德育即育德,是以道德价值(善恶、是非、应当不应当)为核心的德性教育。德育是以培养人的德性为目的的,而德性是指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品德和道德人格,也反映出德育的作用是教人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以课程建设和活动建设为抓手,通过多渠道育人途径,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求,沁润童心,濡染德行。  相似文献   

15.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本文拟从复杂性理论的视阚考量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构建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相似文献   

16.
徐亚 《教师》2013,(17):11-11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就是德育课,但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德育教学低效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此,应该加强对德育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合格的专业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对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影响他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本文试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选择恰当的德育渗透方式、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增强教学中教师德育意识、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建设,进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德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既然以学生为对象,按理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长其善,救其失。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问题是我国的德育实践往往并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是由于学生的外在行为及其内在动机以及影响其动机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世界观念,都不是德育据以实施的标准,而德育据以实施的标准,是社会国家基于对学生的诉求而确立的德育价值规范体系与目标。如果说学生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社会(或非社会、反社会)行为及其内在的精神反映学生德性(广义)的实然状态,那么社会国家的德育价值规范体系与目标则是学生德性的应然状态。即他们应当具有的德性。按理,德育便是一个促成学生从德性的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转化的过程。这也是不难懂得的道理。问题在于学校往往以德育目标及由此派生的德育内容为出发点。即以学生德性的应然状态为"出发点"。这样,德育缺乏实效,也就不足为怪了。惟其如此,关于如何沟通学生德性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便成为德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德育的精神寓所,而德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方式。文化通过价值观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人伦内容进行规约,所以文化维度可以作为研究德育的基本维度。从文化的角度对高校德育进行分析,当前青年学生德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高校德育如何进行文化上的教育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德性?这是德育研究着以及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确立德育工作的核心理念1.主体理念德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 ,不仅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也要为人的自身发展服务。它是人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 ,德育的主体应是学生 ,学校德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 ,着眼于解决、满足、引导、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现代学校德育应承认和接受学生的差异 ,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知冲突的自我判断、自我抉择 ,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选择 ,形成和发展道德的认知力 ,最终形成自己的观念。现代学校德育的功能就在于创造条件 ,为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体验、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