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能力说到底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反复地操作可方可获得。语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获取语言能力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因此,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说就是以明确训练语能力为突破口,构建一个可操作的实用性强的语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着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将语言材料的运用、语境的把握、词汇的掌握、语法修辞的讲解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获得愉悦、获得经验、获得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研究性学习,要把握语学科的特点,对语言现象,语规律的探究是至关重要的;要立足于小学生这一基础,不能在假定学生语能力已经自动化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因学习内容而宜,选择适合学生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3.
面对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的“小语”教学单一封闭、高耗低效的窘状,自1995年9月始,我们开展了“‘大语’教学探索”课题实验。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综合素质”目标出发,构建了以语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课外活动和拓宽语学习环境为“两翼”的“大语”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纠偏除弊的语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的被动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一、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可以领悟遣词用语的精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语言的生动性、选材的典范性足以用来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写作。从阅读教学中选择写作训练的切人点,让学生寻找文本的闪光点、阅读的延伸点等.既能充分挖掘文本的资源价值,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6.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时期和《语文课程标准》下的必然产物。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其实施原则,以起自律、他诫之初衷。一、以“语”为核心,拓宽课程领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义是,要求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在生活实践中广泛地学习语文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性学习,把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课程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语”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永搏不息的心脉,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应该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相似文献   

7.
新《语课程标准》在确定语课程的地位时说: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以学生为本,张扬学生的思想,培养学习的能力。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积淀语素养,让学生做学习主人。  相似文献   

8.
语综合性学习是以语学科为核心,以其他学科为辐射范围,以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为主要学习领域,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语实践活动。开展语综合性学习,对每个语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笔认为,开展语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注重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为把语课程与其他课程打通.并把课堂教学与生活打通.特别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渊发展。理解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真正落实语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就成为语教师实践新课标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学习和实践新课标中,特别在农村中小学.关于综合性学习存在着理解上的误区,在实施上也有一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这里结合我的体会,作一些讨论和辨正。  相似文献   

10.
方峥嵘 《现代语文》2006,(11):99-9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教学观念偏差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用陈旧的观念来指导教学;第二,强调统一,忽视个性,尤其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是有“特点的人”:第三,无视学生的语言。誓习规律,把学生变成语言知识的“研究员”、“解题机”,让学生研究那些连专家都弄不清的语言知识;第四,就语言学教学,不重视语课本应有的人因素。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的语课程教材体系,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课程教材体系存在着以语知识为中心,追求内容的形式化,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因此,必须构建新的语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使语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最重要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聋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学习是校教学的重点,也是聋生学习的难点,语课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效率却很低。是什么原因造成聋生语学习效率低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研究试图从聋生学习语的角度来了解当前聋校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六到九年级67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听课有困难,学习方法有问题。笔认为,当前聋校语老师要大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要过好口语和手语等特教基本功关;要认真落实教学要求,重视学生语言积累,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综合性学习”开拓了语学习的新领域,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因而学生有了极大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他们的“工作成果”常常会给老师一个惊喜,但开放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只“作壁上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过于“开放”,除了活动作个开场白和小结外,其余都让学生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14.
于漪语思维教育观的基本点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语教学改革必须把着眼点转换到开发智能,提高素质的方面来,语教学要坚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拎空地搞智力开发,要结合语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思维教育,教师要提高自身语言和思维的内在素质,并重视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5.
杨毅蓉 《上海教育》2003,(8A):54-55
面对长期陷入低谷中的语教学,人们一方面重新审视传统的和现代化的语教学,另一方面又大胆应用新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新的教育理念,为语教学注入活力。本试图通过对目前小学语教学及对学生评价的反思。构建一种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尤其是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为目标的小学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按新课程标准的界说,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这门课程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实践又不能仅仅理解为书面语言训练,而应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生活中各种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以下这则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案例,或许会对同仁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2,(11):31-3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语新课程标准是在分析了语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语教育目标体系的。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语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语的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因此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语的习惯是我们践行语新课标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其核心是提高语能力。语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语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修订版《小学语教学大纲》指出,学习语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实践活动,拓宽语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用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同时强调:学习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学习的需求,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