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20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研究日渐受到重视。相比之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却显得薄弱,甚至有人认为这两类教育无法沟通。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索。一、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实条件分析现代职业教育是在学徒制的基础上,借鉴普通教育的模式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高等、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的问题和困难,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指导方针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高职教育既...  相似文献   

4.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联系和区别《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今后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那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最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怎样做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呢?这需要我们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首先探讨“层次”这一概念的含义。我们所讲的层次,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工作层次。人们从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到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要从事各项职业、生产各种产品之间,有三个层次的研究探索工作和三个层次的转化工作(如图)。这是  相似文献   

5.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讲到,在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的《决定》至今近十年了,但北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逐步建立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教育。”“要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当前,高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应逐步与其周围的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中职教育沟通与衔接,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而对于普通高校的高职教育(二级职教学院),首先实现高职专升本教育,即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高职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则是尤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一、二十一世纪   职业教育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一)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反应.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多种举措,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互相渗透、取长补短.   ……  相似文献   

8.
一、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的依据1.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对高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终身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崭新的制度设计。它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终身化和整合化。终身教育制度在纵向上,体现出上下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强调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后继续教育的结合,强调各级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在横向上,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整合社会所有形式的教育资源,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互渗透和沟通,使正规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补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结合。同时,还使各级…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 ,而是一种类型 ,它应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 ,与普通教育相沟通 ,建立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的完整结构 ,满足社会对各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满足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广西柳州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对柳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构建柳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问题,二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文章提出了两个对策建议:实施职业启蒙教育,从根子上解决柳州职教与普教的渗透沟通问题;通过"三大避免",解决上述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是一种类型,它应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建立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的完整结构,满足社会对各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满足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一)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反应。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多种举措,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互相渗透、取长补短。2、职业教育的高移化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职业种类的总体变化是朝着对从业人员要求更高的职业发展,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心逐步从高中阶段向高中后阶段推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石家庄紧缺人才培养可通过以下渠道进行:采取多种形式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相互沟通,办好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思想。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弹性学习制度,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行学分制,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逐步建立与就业需求和个人发展相衔接的教学制度;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的办学体制;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相似文献   

15.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书义 《教育与职业》2008,(15):138-140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现代教育组成部分的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则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目前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与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7.
今后就全国而言,高中阶段教育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校生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1,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要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基本形成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和协调发展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架建职业教育发展的“立交桥”主要包括两方面涵义:第一,建立和完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称之为“上下贯通”;第二,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称之为“左右沟通”。然而,从我国目前教育体系的现状来看,要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上下贯通”,及与其他教育间的“左右沟通”,还存在诸多障碍。本文着重讨论职业教育体系内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贯通问题。一、中职与高职上下贯通的必要性1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职业教育逐步向高层次延伸按照国情,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点仍…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10余年来国家一直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各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这一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两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问题;二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文章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勾划出其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0.
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建立和完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这称之为“上下贯通”;第二,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主要是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与衔接的通道,这称之为“左右沟通”。从我国目前教育体系的现状来看,要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间“上下贯通”及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间“左右沟通”,还存在很多障碍。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各层级职业教育由于缺乏与上一级学校教育,包括上一级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衔接,致使各级职业学校教育基本上成了终结性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