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国祥 《黑河教育》2012,(12):63-6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有计划、有组织地面向全体学生,以综合实践学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注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生情感、行为和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重过程为主、终端结果为辅为评价方式的课程。自开课以来,我校从上至下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它属于活动课程范畴,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深化与发展。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中,从而使这门课程成为新课改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河北省把这门课程进一步定位为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突出了它的创新特色,赋予了课程更高的要求。全新的课程有很广阔的探索开发空间,它对教育管理者和学校、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其核心是提高语能力。语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语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李超 《甘肃教育》2008,(9):36-36
中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知识背景,通过学科渗透方式,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多样化的项目和活动方式并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样性综合活动。它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路。为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每学期我都拟定活动主题,然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盲校的综合补偿课.主要指以视障学生的兴趣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以视障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主题活动为主导学习方式,以补偿视障学生的视觉缺陷、培养视障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8.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它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地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它强调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过多的接受式学习、脱离生活实际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倡  相似文献   

9.
活动课是指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主体性、趣味性、开放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内容的活动。加强活动课管理,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为基本方式的学习课程,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当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按新课程设置纳入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11.
《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规定在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极具价值的举措。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回顾几个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和形成创新意识、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为中心,以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主体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其实施过程具有自身特点,即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的提高。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有必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般性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7,(18)
研究性课程是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它是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创新能力、训练综合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所以,研究性课程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邱耀 《职教论坛》2012,(36):80-81,87
综合实训是针对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和单项实训课程之后的实践环节,是将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旨在形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目前,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实训主要局限于单技能、单课程的实训,综合实训也仅限于毕业设计。本文拟针对高职教育中原有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开展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与优化,旨在探索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项目方案的设置、学生成绩的评定和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培养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性课程。它是本次课改的亮点之一,体现了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的同归。两年来,我校师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和发现,获得了课程、教师、学生三者的同生共长。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习化课程的典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也使合作学习成为其基本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交往、沟通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确定小组目标、构建共同愿景,开展团体学习,分享责任、共享成功,扩大合作范围等措施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并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唐淑华 《辽宁教育》2002,(12):31-32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诞生既适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1.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这一课程首先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综合课程建设与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 ,综合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是一种类型的不同 ,而不是层次上的差异 ;综合课程的建设不仅是内容的整合 ,也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重建过程。综合课程的建设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取向等密切相关 ,与学校的组织结构和互动方式也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综合课程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同比较困难 ,对人的培养的预见性不强 ,评价困难。我们应从开放关系的角度理解综合课程的概念、综合课程的实施、综合课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