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日显突出。为此,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对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本文通过调研我国有关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单位、科研院所、大学、企业对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外对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并提出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中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十五"至"十三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布局与国际形势、环境变化的相关性。从国际科技合作需求、发展思路、原则与目标等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了我国各时期科技创新政策对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部署,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工作的演进方式。最后,结合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与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新时期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蕾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34-337,344,351
作为我国微生物学研究领域水平最高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微生物研究所历来重视国际合作,特别是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发挥自身优势,与国际著名学术机构发展长期双赢合作;在营造国际化环境,建设国际化研究所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成立国际合作专门机构,并在财力和物力方面为国际合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国际人才的骨干作用;"引进""输出"并举,以交流促进创新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途径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飞 《预测》2001,20(6):4-6
本文研究了新经济时期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合作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在新形式下探讨高等教育在国际合作中的必然性和新途径,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在我国加入WTO后仍具有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德温特数据分析软件(Derwent Data Analyzer,DDA)和Excel数据分析工具,对SCIE数据库中2008—2017年共计23 279篇ESI中国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率、合作国家/地区、合作机构以及研究热点等多维度进行探讨,以期从中获取国际合作特征信息,推动高质量合著论文的产出,提升科研成果国际影响力。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产出与中国科技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合作对象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依托其优质科研资源,取长补短,提高论文质量。另外,从国际合作论文的研究热点可以得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是近期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采用地理学、生态学、科学计量学、统计学等研究分析方法,分别从全部论文和数学、材料科学和免疫学等三个学科的角度,对世界科学重心的空间迁移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继而重点分析比较了国际科学合作中十大主要国家、"金砖五国"与中国的国际科学合作格局的时空演变和趋势特征,并对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与地位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中国的国际科学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全球科学重心正随着论文总量的增长持续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转移,并主要集中于西欧、北美和东北亚;十大主要的国际科学论文发表国家亦是国际科学论文合作的主要推动者,相互合作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中国虽是最重要的国际论文新增长源,但仍不是国际公认的国际科学合作强国;建议中国进一步确立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战略观,并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国际科学合作。  相似文献   

7.
科技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科研国际合作。高校作为国家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主体,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要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为目标。高校国际合作管理部门更要与时俱进,开拓新的管理思路,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提高国际合作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研究从当前我国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弊端,寻找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观点与建议,探寻高校国际合作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改进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发展国际合作战略的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的演进进行阶段评价,并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不同阶段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的成效.国际科技合作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着力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针对性、着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的应急机制建设、着力推进国际科技信息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着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智库"建设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特征以及国际科学合作的产出数据系统,着重考察了影响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发展水平和状况的诸种因素及其关系。通过对国际科学合作中所出现的复杂现象与关系的研究,以回答诸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的规模为何存在差异、世界各地区及国家是如何形成了国际科学合作的网络的、基础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形成的模式以及各种科学的外部因素对国际科学合作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国际科技合作进行绩效评估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管理需求。开展国家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评估,可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开展及政策制定提供证据支撑。当前,国内外对国际科技合作评估的研究集中于计划/项目、基地/平台等领域,在国家层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政策评估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开展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现状评估的实践更是缺乏。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科技合作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评估实践现状。进一步基于国际科技合作的特点,对比了一般科技评估与国际科技合作评估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评估的对象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评估的原则、方法与程序,包括构建评估框架、设计评估指标、选择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果的使用等。最后,分析指出了国际科技合作评估实施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日益突出。广泛深入地开展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提高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支撑。本文主要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角度,对提高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数量和规模角度看,我国的服装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但从质量和层次角度看,其竞争优势并非很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产业链条深化和品牌建设等相应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跨国合资企业的控制是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企业控制权分配的知识动因和跨国合资企业中的知识基础,指出跨国公司的知识能力优势,研究了跨国合资企业的知识控制机制,为提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学习效率提供了思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际灾害援助规范虽然不是新近才有的事物,但近些年来重大灾害频发,国际援助规模的扩大和媒体对灾害反应的关注使国际救灾中的协作、灾民的生存状态问题凸显出来.国际社会开始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法律机制作出努力,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昭示着一个国际救灾法部门的产生.关于该部门的调整对象,国际法文件对“灾害”往往采用广义定义的方法以便利国际援助的扩大;救灾规范也涵盖到灾前准备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国际救灾法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诸多公约、决议和声明、谅解备忘录、行动守则、指南和标准等在内的法律框架,虽然这些规范还缺乏综合性、融贯性.国际救灾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对这一法律部门研究的兴起.  相似文献   

15.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more than 50 years ago, the Academic Divisio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AD) has given much important advice concerning nat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ecurity and S&T progress, by giving full play to China's outstanding scientists and pooling the collective wisdom of CAS Members. These suggestions have laid a solid S&T foundation for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on major issues.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als with some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recording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of technology by technological balances of payments. Because technology can circulate internationally under many guises, in the form of goods, services 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technology, as part of the overall circulation of technology. Furthermore it appears that technological balances of payments include other components beside the technology payments linked to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strictly speaking. But conversely there exist technology transfers which are not recorded at all. Section 2 of 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defi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ssues so as to ascertain to what extent technological balances of payments correspond to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of technology. Section 3 examines how technology transfers, once recorded, are measured. Measurement problems cover three issues: the transfer price, the economic value of technology transferred and the na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flows recorded. These issues are examin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technology market and the firm's behaviour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Special features of technology as an intangible asset explain the ways in which it is traded and particularly the extent of intra-firm transfers taking place inside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his may eventually be related to the “transactional approach” to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Recent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payment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s are then examined. In conclusion, the article provides some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he possible improv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echnological balance of payments as a partial indica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7.
胡峰 《软科学》2006,20(2):56-58,65
建立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体制的尝试主要是由欧盟和美国推动的,欧盟希望整合国际反垄断法律并在WTO范围内执行,而美国则希望组成一个国际竞争网络(ICN)作为多边合作平台。通过比较,可以发现WTO和ICN途径之间同时又是互补的,这将导致两个体制的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18.
林琳  赵树东 《科教文汇》2012,(31):203-204
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凸显,如何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成为了国际贸易领域中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问题的实质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在此问题上的因应之道.  相似文献   

19.
有关知识网络与创造力的研究不断涌现,学者们对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关系特征、主体特征和创造力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目前,相关结论散落在各个领域不同层面的研究中,基于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进行回顾总结,提出知识网络影响创造力的3条作用路径:知识获取、知识创造意愿、创造性认知倾向,并指出面临的挑战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Telecommunications restructuring have evolved differently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While Asian governments have moved cautiously in bringing changes to the sector, Latin American nations have implemented radical ownership and market transformations. The Indian telecommunications reform falls in between these two general regional trends. The choice of a high component of competition, increased private participation, and no privatization of the national carrier set conditions that will trigger unique socioeconomic effects.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and highlights the likely implications of the Indian reform on key 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such as the cost of services, cross-subsidies,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private investments, universal services, employment, and the possible rise of an information-intensive economy. It does so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Indian experience with dominant reform strategies elsewher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