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阿林 《教师》2014,(35):42-42
形成和发展听障学生的语言,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也是听障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必备交际工具。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本文根据听障学生"依文学语、以语导文"学习语言的特点,谈谈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培养听障生成为合格人才的关键,更是帮助听障生回归生活、增强生存技能的必要途径。文章以作者所处教育环境为基础,通过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对听障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通过归纳总结、分析的方式,明确影响听障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提升的因素,提出解决策略和提升方法,希望能通过研究和论述为特殊教育行业人士提供参考,为听障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助力,培养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沈妍 《现代教学》2012,(3):10-11
在徐教院附中,每个学生刚入学时,无论基础如何,教师都会帮助他们制定一个自我发展规划。该校之所以在开学就引导学生做好规划,是与他们培养"四自"学生的教育理念分不开的。"四自",即培养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健体自觉、交往自如的学生。"四自"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此,该校开设  相似文献   

4.
用创新思维培养中职学生的"四自"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职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用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四自"能力,使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聂清萍  董吾衍 《甘肃教育》2023,(14):105-108
对于听障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其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而书面交流是听障人群和健听人进行交流、回归主流社会的主要方式。由于听障学生完全或部分丧失听力,导致其语言能力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致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较健听学生明显低下。基于此,本文从听障高中生自身生理缺陷、学校教育教学、家庭教育这三方面入手,对听障高中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力图探索出有效提高听障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为他们的社会化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366名听障学生采用"情感平衡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以探讨听障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状况。结果表明,听障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家庭和友谊满意度,最低的是自由和环境满意度;听障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听障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主观幸福感和领悟社会支持上,听障学生均表现出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当前听障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在就业、工作过程中,普遍表现为求职依赖性强、社会融入恐惧、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同事关系冷漠。对此,高校在承担听障生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对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康人格塑造、与健听人沟通交流技巧、学科专业发展现状认知、社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钟胜欣 《成才之路》2012,(17):17-17
开辟第二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开展社会调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时政形势,激发学习兴趣;组织"模拟法庭",增强法律意识;开展"四自"活动,养成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听障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残疾人教育和就业的一个里程碑。听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应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听障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招生和就业等方面,构建符合听障学生特点、具有学术性基础和职业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康晓珍 《教师》2020,(5):112-112
教育是进行知识与文化传递的过程,语文学科教学包含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也包含了各类文化的精髓。其中的德育品质、心理健康的内容极具深意,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易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效果。文章主要对在听障学生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听障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体育中,高职阶段也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因而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社会对就业者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作为特殊职业教育学校,在现行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听障学生德育培养方案面前,传统的德育方式显得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改变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突出德育工作的就业导向,构建全员抓德育,重点抓养成,突破在心理,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的德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在普通学校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然而特殊教育启音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掌握基本技能,成为一种谋生就业、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更具有特殊职教的现实意义。由于我们是启音学校属于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没有专门教材,况且职业技术教育的  相似文献   

14.
正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是海口市唯一的一所以培养听障、视障、智障(含脑瘫、自闭症)学生为主,集盲童学前康复、九年义务教育、听障和智障职业高中教育为一体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600人,在全国特  相似文献   

15.
沈伟女 《辅导员》2015,(9):54-55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新入学听障儿童的班主任更是担负着为基础教育打好基础的重任。对新入学的听障儿童来说,从家庭步入学校,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再加上言语不通、胆怯、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学校的组织纪律约束等,新入学的听障儿童很难适应学校生活。为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班主任在新生入学后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宽容慈爱营造温暖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正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作为12年一贯制的特殊教育学校,以听障服装专业为试点开展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设计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方案,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听障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发“12年一贯”服装通识读本和校本教材,教改成果引领了全国特教劳动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王彩星 《科教导刊》2024,(10):130-132
文章以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听障学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对2019―2021届残疾人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评析,找出听障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性地提出贯通式人才培养“3+2”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1+2”培养模式等有效措施,重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力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8.
内涵 "双导师制"是指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为一个学生配备两个导师,在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两位导师各司其职:一个校内导师在课堂内专管教学,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指导等;另一个校外导师侧重学生在课堂外的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协调沟通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这种培养模式能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纯女性的世界,历来的德育教育都将女性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四自"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女性的自我解放、独立意识的程度标志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的快慢.而在幼儿师范学校中,女性的"四自"教育的过程与结果更是衡量这个学校整体素质的标志.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我,如何将"四自"教育与自己课内课外的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以获得更生动的形式,更理想的教育目的,是我长期思考并实践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思考方向及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一种是供普通地身体健康的学生就读的学校,另一种是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就读的学校。身体有残疾(比如有听障问题)的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无法跟上课程进度、与同学们无法沟通等。但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已经逐渐有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是一种进步,但近年来又出现"回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