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粥和分奖     
前些日子读报,发现一篇关于制度的文章,感受颇多,说有七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七个平凡而且平等人组成的小团体,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讨论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押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熏其中每个人都平凡而且平等熏没有凶险祸害之心熏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并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可是不管换谁,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方法二:大家轮…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七个平凡而且平等人组成的小团体,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讨论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方法…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平凡而且平等,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相似文献   

6.
先有教师,后有学生,然后才有大学.大学的出现,就是为了培养人.但大学办了之后,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教师和学生进出于此,似乎没有对应的需求关系,在他们之间,有越来越复杂的制度、机制等东西.  相似文献   

7.
何为平民教育?包括自己在内,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总是将平民教育等同于“贫民教育”,即社会底层子弟的教育,就是打工子弟学校。实际上,平民教育一方面是“全民教育”,更重要的则是培养人们做一个寻常的人,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反观国内的教育制度,无不是强调让受教育者如何出人头地。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内目前尚没有真正的平民教育,而没有平民教育,精英教育便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8.
“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中国古代也有防止贪腐的监察制度,可以想见的是,这种监察制度一般不会比现代的民主制度更有效,然而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中的贪腐现象虽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却绝没有到当代这种肆无忌惮的地步.这就需要考察中国文化中的哪部分发挥了“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的作用.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诗性文化,中国古来是诗歌大国.这种诗性文化的背景所形成的文化的“场效应”能使许多中国古代官员因良好的、高雅的君子文化教养即使有机会犯错,而一般都能克制自己免于陷入贪腐的泥潭.然而这个伟大的文化传统被现代中国人抛弃了.  相似文献   

9.
莫言 《课外阅读》2011,(22):48-50
这是一个千万人写过还将被千万人写下去的题目。用这个题目做文章一般地都抱着感恩戴德的心情,当然我也不愿例外。但实际生活中学生有好有坏,老师也一样。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教过我的老师有非常好的,也有非常坏的。当时我对老师的坏感到不可理解,现在自然明白了。我5岁上学,这在城市里不算早,但在当时的农村,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他在全国随意选择50位事业有成的人和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除了一小部分人没有回信,大部分人都回了信。其中有两封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  相似文献   

11.
二项式定理在2020年人教A版新教材中,被排在《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比较低,不是高中数学重点教学内容,在高考命题中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2021年高考四套全国卷(全国甲、乙卷理科,全国新高考Ⅰ,Ⅱ卷)都没有命题出现,但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夏季高考)都有命题出现,因此在2022年高考中应该...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成文法的局限性滞后性与欠缺一人公司实务经验,我国一人公司登记制度存在诸多缺失.该制度的创设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为规避法律而设立的实质意义一人公司,但<公司法>第60条登记制度并没有对此予以规制.应从公司设立登记中股权认定标准、强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变更登记、强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名称披露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这个智力测验已有50年历史,据说比尔·盖茨也做过,而且只得了3 分,希望大家试试看。(本题共11分) 1.英国有没有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 2.一个人一辈子有几个生日? 3.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那么一年中有几个月有28天? 4.棒球比赛每一局有几人出局? 5.在美国加州,一个男人可否和他的寡妇的姐姐或妹妹合法结婚? 6.30除以二分之一再加上10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14.
"朋友越来越多,寂寞却不减少,屋子里没有朋友来,就好像一个人独立在空荡荡的十字路口……"音乐从邻居家的音箱飘进我的耳朵。窗外那片高高的天,不时有一两只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平凡而且平等,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并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明代弘治年间,有一位叫知通的和尚,他饱读诗怕,云游四海。一天,他来到苏州,看看日将西落,但身上银两已用尽,腹中饥肠辘辘,正愁没有吃饭的地方,忽见一酒馆门开着,里面坐着一书生模样打扮的人正在喝酒。  相似文献   

17.
在道德教育领域,中西方有关制度与道德之关系的探述,概而言之,大体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制度与道德是根本对立的,道德教育中不宜使用制度规范;第二种观点强调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并将制度建设作为完善道德建设的根本出路;第三种观点承认制度的教化功能,但也强调人的德性培育的作用。今后的相关研究应积极稳妥地推进道德制度化,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需要分吃一大桶粥。但要命的是,每天的粥都不够吃。于是他们决定,要想个公平的分粥办法,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到粥。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由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但这样一来,每周下来,他们每个人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地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  相似文献   

19.
我们答题错误的原因可以归纳成三点:①没有看清楚题目,粗心而造成;②题目有一定难度,但考虑得简单了,没有深入思考到那一步;③题目难度大,不会做.那么怎样避免粗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考试多得分呢?  相似文献   

20.
回避制度的价值追求是程序公正.以刑事诉讼法为代表的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对回避的理由和种类、适用人员和相应程序有相关规定,对实际境遇有相应解释.但回避制度很少被付诸实践;自行回避的自我约束机制不存在;对什么是利害关系没有明确解释;回避的范围太窄;没有规定审判委员会的回避情形等.以上现象有违程序公正理念,对司法实践有硬伤性损害.改革现有回避制度,应建立法官公示制度,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建立预先审核程序;学习他国经验,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