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斯 《集邮博览》2009,(3):72-73
旧时中国民间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的习俗,年画是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过年前,家家户户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因为一年更换所以称作"年画"。  相似文献   

2.
过春节贴年画的民间风俗,是我国春节文化传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人们便有春节贴门神的风俗,以此表达趋邪避害、祈求门户安定的愿望,点缀和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当时并无"年画"的称呼。最早出现"年画"这个词儿,是在清代后期。据记载,道光  相似文献   

3.
陆克勤  梓荃 《收藏界》2011,(2):32-37
老年画新风情随着新年的到来,各类色彩丰富、风格各异的年画开始势不可挡地走进收藏市场,来到我们的眼前。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是民间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相似文献   

4.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绘画艺术,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即已出现。据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就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得以普遍流行。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相似文献   

5.
吉祥年画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贴年画以求幸福、平安、吉祥,是新春佳节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台湾地区年画印制始于道光年间,大陆东南沿海广东、福建将年画(版画)制作传入岛内,盛行一时。  相似文献   

6.
年画     
“牛牛要年画,妞妞爱年画;丈夫买年画,妻子贴年画;爷爷看年画,奶奶笑年画……”这是二十年前苏北地区流行的一则民谣。我们将迎来21世纪的又一个新年,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年画和昔日熙熙攘攘的年画市场……  相似文献   

7.
感悟年画     
从2003年起,中国邮政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这一天,都连续发行4枚一套民间木版年画邮票。七年来,已发行《杨柳青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漳州木版年画》,共7套28枚邮票。把木版年画这种艺术形式成功地搬上邮票,形成我国民俗文化艺术题材中又一大系列邮票。  相似文献   

8.
每到春节,中国老百姓喜爱在居家室中贴上各色各样的年画和吉祥图,以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一个佳节。在年画和吉祥图中,有不少是以鱼为题材的。鱼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们形成了一些关于鱼的观念,这种观念以各种形式体现在民俗和艺术方面。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我国的彩陶上就出现了双鱼纹。以后各代有双鱼瓶。双鱼壶等。在我国古代建筑物或家用图饰上,常常可见一种八宝图的图饰,其中一定即为玉鱼(双鱼),寓意吉祥。道教建筑物上八宝中的鱼则为金鱼,表示“坚固活泼,解脱坏劫”。我国民间新婚洞房窗纸上也有双…  相似文献   

9.
李军 《集邮博览》2003,(4):37-37
继羊年生肖邮票面世以后,国家邮政局又于元月25日发行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一套四枚,为癸未年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气氛。杨柳青年画出自天津市杨柳青镇,是我国优秀而古老的民间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10.
尚朝阳 《收藏》2007,(4):190-191
木刻年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木刻年画大多先用手工刻版,然后手工套色刷印,具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艺术特点。传统木刻年画盛行于明清时期,其中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和四川绵竹的年画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11.
王长启 《收藏界》2012,(1):89-92
儿时,每逢过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扫房刷墙,贴上新年画,红红绿绿格外耀眼,加上鞭炮声,轰走一切旧岁月尘埃,整个都变新了,在我心中好像世界变新了。想着在新的一年里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我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完满的一年,特别是面对新年画时,我就高喊"过年了!过年了!"母亲见有大公鸡的画就操着天津话:"大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曾经在《花边文学》中称“江北人是制造玩具的天才 ”,那竹制的玩具虽然粗笨,却表现了“坚强的自信和质朴的才能”。苏北人质朴、敦厚、 豪爽,他们创造出来的工艺美术品也显得格外淳朴,充满着浓郁的乡生气息。地处苏北的徐 州,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真是种类繁多,五彩缤纷。一、民间绘画1木版年画。年画是民间过春节、庆丰收、预祝来年春景好的一种民俗艺术品。早在汉代,就有门上画勇 士、贴门画的风俗。两宋时,雕版印刷发达,促进木刻年画兴起。年画这种节令产物,包括 了对神明及祖先的敬意、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节令…  相似文献   

13.
杨福春 《收藏》2007,(3):88-89
我国年画历史悠外。至迟在汉,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六寸宽,一尺二长)画上神荼,郁垒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也是中国年画的第一对门神,  相似文献   

14.
佛山木版年画创始于明代年间,鼎盛于清代民国,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必备之物,鼎盛时,日产门神12000对,年产年画过千万张,是华南地区年画产地的代表。佛山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山东潍坊、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六大年画”,在中国年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深受广府地区及海外华人的喜爱,在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华人聚居地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杨柳青木版年画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2003年1月25日发行的2003-2《杨柳青木版年画》邮票一套4枚,选用的是清雍正、乾隆年间4幅极具代表性的早期作品。分别为:“五子夺莲”、“钟馗”、“盗仙草”、“玉堂富贵”。  相似文献   

16.
廖国柱 《收藏》2009,(3):52-55
传统绘画的年画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艺术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现代年画艺术曾一度与新中国的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殊的文化面貌。而“新年画运动”便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年画     
年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是为适应传统的年节庆贺风俗活动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在春节前张贴于千家万户,对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情趣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年画也是由当时的桃符、门神演变来的。大约在秦汉时期,当时的人们就有了除夕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及虎以驱鬼魅等不祥之物的习俗。到宋代,在汴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已有预先画好的门  相似文献   

18.
年画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造形艺术,是民族绘画中的一朵奇葩,它产生的年代在先秦两汉之际,并且在古代曾经出现过非常辉煌的兴盛时期。年画艺术,根植于民间,装饰于节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群众的审美爱好和需  相似文献   

19.
乐明 《上海集邮》2005,(12):7-7
1月22日《武强木版年画》河北武强县的民间木版年画(县邮政局,053300),为我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之一。  相似文献   

20.
乐明 《上海集邮》2005,(1):11-11
2月1日((杨家埠木版年画》杨家埠在山东潍坊市寒亭区(寒亭邮政分局,261100)。这里的民间木刻年画,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