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邮博览》2012,(4):61-61
一九八一年,与君初相识:您离局级干,我退一布衣。 介绍入邮会,因君是邮迷;北极寺邮展,“邮配诗”邮集。  相似文献   

2.
3.
党辰 《上海集邮》2007,(3):24-25
一、《纪念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十周年》邮票第2图设计的是否“会师”场面? 在“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极力篡改历史,妄图把1928年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说成是毛泽东与林彪会师,运动一开始,“毛、林会师”的大幅宣传画就矗立街头,邮电部也被迫暂时停售纪41第2图“井冈山会师”(有朱德形象,图1)。实际上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江西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部队会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史称“朱、毛会师”。而林彪当时不过是朱德部队的一名连长,根本不存在什么“毛、林会师”的问题。在当时“化大革命”运动形势下,“井冈山”邮票设计回避了这个问题,第1图设计的虽然是毛泽东和林彪四十年后重穿军装站在一起,但登上的却是天安门城楼(俗称“大蓝天”邮票)。第2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现的是“毛泽东亲手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设计说明),票图上是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和当地农军登上山头,手指前方,并没有“握手”、“欢迎”等会师场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尹璐 《集邮博览》2018,(3):73-73
作为《集邮博览》的编辑,每逢年节,当收到全国各地邮友们寄来的各式各样的贺年封片之时,总会由衷地感到幸福。你看,这其中有见过面的,有通过电话的,还有既没见过也没聊过只是在文字中神交已久的,但不论“交情”深浅,作为邮迷,他们都商量好一样在这个时候给我寄出了一份邮味的祝福。  相似文献   

5.
我家在新疆,地处边境地区的偏远之地,集邮活动非常落后,因而在收集邮品时除有限地与当地少数邮友交流之外,主要是以函购为主,近年来我也开始在网上选购或参与拍卖来获得所需邮品。30多年来,我在购买邮品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意外捡漏之事,有些还很有趣味,在此道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6.
长春巡邮     
张宇 《集邮博览》2011,(2):90-91
每次外地的邮友来长春,见面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长春的邮市在哪儿,怎么走啊?”同样爱好集邮的我,如果去外地一定也会这样问。邮人逛邮市可以说是最惬意的享受了。现在全国各地的邮市很多都与古玩市场在一起。长春的邮市也不例外,邮市在市区内分布得比较零散,对外地来长春寻邮的集邮者来说,要想逛遍长春邮市并非易事。今天,笔者就当回向导,带您一道将长春的邮市“连连看”。  相似文献   

7.
凤岗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邮人,尤其难得的是,他也是在邮政界罕见的一位邮学家。我有幸与凤岗有"三同之谊"——同庚出生、同年考进邮局、同为两岸创办邮政博物馆之人。  相似文献   

8.
我在这部邮集取得这一成绩的同时,也知道今后若要在国际性邮展上沾金还有较大难度,主要是素材质量,因为高级别邮展中更多、更主要地还是在于素材质量方面的较量,而这一点正是我的《马》和国内许多专题邮集同样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我会继续努力,也在此向国内外邮友征询有关马的高质量专题邮品及其线索,争取在马年让自己这部《马》邮集再度马到成功。  相似文献   

9.
自从1957年我首次与日本水原明窗通信以来,至今先后与七大洲近200位邮友通过信。其中通信时间长达53年、至今还保持联系的仅有一位——马来西亚的黄润富先生。我与黄君的相识带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0.
立方 《上海集邮》2008,(9):36-37
习惯使用网易邮箱的邮友都会注意到,网易邮箱最近为了配合其10周年庆推出了“电子邮票”活动,每发送一封邮件随机可以得到一枚所谓的“电子邮票”,它并非传统意义的邮资凭证,根本不是真正的邮票,而是一种邮票样式的电子图,有图案、有虚拟的面值,没有铭记,取而代之的是网易各类业务的logo。  相似文献   

11.
邮友声音     
《集邮博览》2018,(2):111-111
2018年新邮,我关注系列邮票 近些年来,每当新邮发行计划公布以后,笔者就期待拜读《集邮博览》刊出的《XXXX年新邮,你关注什么?》(以下简称“关文”),最关注的问题就是看看新邮中有哪些是系列邮票(包括系列名称)。我国发行的系列邮票除票名中含系列名称之外,有些系列邮票往往难以认定,而“关文”会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园丁,我不仅在课业上为学生们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也利用我的集邮爱好为学生们打开了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今虽已退休10年有余,可我仍然耕耘在校园集邮这片土地上。肘年来,看着一棵棵集邮的小幼苗在茁壮地成长,心底总会油然而生出无可替代的那种成就感、自豪感和愉悦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与这些纯真质朴的小邮友们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13.
每逢教师节期间,我这个当教书匠的集邮爱好者,都会收到外地邮友的贺封贺片。在五花八门的贺节封片里,自制贺封虽然没有集邮公司制作的华丽,但由于浸润了寄封者的汗水与情分,所以显得珍贵,更值得收藏。  相似文献   

14.
邮友从海南昌江寄来2种不同于以往介绍的邮政建设附加费收据而称为“邮件附加费”凭单。2张凭单是相同的,有趣的是另一张凭单。  相似文献   

15.
陈健 《上海集邮》2006,(8):43-45
瑞士高玲菲那第145次·45-8高玲菲那曾与苏富比合作拍出贝克曼邮集和“MING”邮集,近年与华邮收藏  相似文献   

16.
近日,从邮递员送来的报刊中发现一枚壬辰年邮资“邮简”。细看之余,总感到此“邮简”有点不对劲。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10日,我收到一枚江苏丹阳邮友寄来的元宵节贺卡,发现卡上的邮资图所销的黑色"邮戳"有点不对劲儿:直径2.5cm的邮戳上没有任何地名,也没有日期。很显然,这是一种违规的销戳方式。  相似文献   

18.
左鹏 《集邮博览》2012,(6):89-89
日前,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时间,赶紧约了几个铁杆邮友到传说中的华山邮币卡集邮市场逛逛,希望能够淘到自己满意的宝贝。 由于我们几个主要是通过网络交换、购买邮品,从来没有到过新开张后的华山邮币卡市场,所以一进市场的感觉与想象中久慕盛名的火爆场景大相径庭,大伙直呼上当。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上常把那些一不为组集参展,二不为倒邮谋利,三不为“以邮养邮”而储财,光买进、不出让的人称之谓“攒邮者。”尽管社会上对这些“攒邮者”的评介不多。甚至在报刊上连他们的“立足之地”也难找到。报刊上被介绍的大都是热衷于“爆炒”、“高峰”、“低谷”、“储财”、“打折”、“发行量”之类的东西。其实,“攒邮者”才是集邮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才是构成中国集邮大军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上海集邮》2007年第5期刊出了笔者的《百年前国人在东京上海公演的〈黑奴吁天录〉——纪念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一文后,笔者即接到原地封研究会黄斌华先生的电话,说该会的会员在讨论中都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