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钓鱼》就是好,精彩内容真不少。  相似文献   

2.
党伯杰先生退休前任原人民体育出版社副社长兼《中国钓鱼》杂志常务副主编。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为《中国钓鱼》杂志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钓鱼》杂志出刊200期的时候,一直关心杂志发展的党伯杰同志应邀谈了他的感想和体会,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和本刊名誉主编万伯翱先生也应邀撰写了纪念文章。相信读者们会和我们一样为他们的文章所感动、所激励。《中国钓鱼》杂志在诸多这样的前辈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下,一定会不断进步的。谢谢前辈们!谢谢读者们!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朱小平 《中国钓鱼》2012,(10):43-43
往事青春万口传,老来著述等身看。喜读钓鱼杂志后,登台何不试垂竿?  相似文献   

4.
冰钓近十年,从没有这么爽。进入三九,鱼越来越难钓,腊八以前,每天钓个一两千克鱼很平常,三九以后一天能钓上三五条鲫鱼都不容易,而且鱼的个头很小。正在此时,《中国钓鱼》2006年第一期送来了,打开一看,全是讲冰钓的。一口气读完,已是午夜两点,睡意全无,只盼天亮,好去重新凿冰垂钓。好不容易等到天明,看表8时整,草草洗脸,整装出发,听到晨练的邻居嘟囔:"这钓鱼的人真是疯子!"赶到鱼塘,我是第一个。赶快凿眼,四个角打了12个,中间打了6个。趁人没来,赶紧挂上红虫钓吧,试试这不打窝的钓法。红虫刚放下去,缓缓一沉,提竿,中鱼!一条鲤拐子约有400克,晃着红红的尾巴,被我拉上冰面。窝子惊了,换窝再投,工夫不大,又上一条,这条约有750克。好在我用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6.
我学习《中国钓鱼》杂志,最初出于对迫切提高钓技的渴望,现在已如愿以偿,其收获还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7.
去年4月份的某一天,因为前年发表在《中国钓鱼》杂志上的一篇小文至今没有收到样刊,我用手机给位于北京的《中国钓鱼》杂志编辑部打了一个电话,主要是想询问一下情况。电话接通后,是一位说话和气的男老师接听的,他说他姓木易杨,问我有什么事情可以帮上忙,我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向他反映了未收到样刊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我在基层工作了22年,先后在5个乡镇任职,从青年干事干到领导岗位。20世纪90年代由于身体和家庭的原因,我被批准调到市区工作,从此有了假日和礼拜天。乍一闲下来很不适应,好心的栾、刘两位同事诚邀我一起去钓鱼。说也巧,第一次钓鱼用他们的竿和饵,我竟然钓上来一条3斤多的大红鲤鱼,当时我不会遛鱼更不会抄鱼,刘主任指导并帮我抄鱼入护。  相似文献   

9.
劳百恒 《钓鱼》2006,(18):71-71
由于地处山区,与在当地可以看到《中国钓鱼》杂志不同,《钓鱼》杂志在当地很难看到,书刊、零售都没有,订阅就更没有了。去年到省城买渔具,渔具商送了一本给我,感觉不错。今年我试订了第一季度,真的不错,就直接续订了一年。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生辰之日,杂志也是有生命的。《中国钓鱼》诞生于改革开放的金色时代,屈指一算,她已度过了整整20个春秋了。20岁是少女如花似玉的年华,所以她亭亭玉立,而使她“回头率”极高呢!我作为她的护花使者(长年作者)之一,敢自豪地说,在中国体育报业报刊行列乃至全国的刊物众姊妹中她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1.
说起钓鱼,惭愧之至,我的钓技极差,钓史却不短,起小儿便在河边游泳、摸虾、钓鱼。那时没有什么钓具,一根葵花杆儿拴条棉线、鱼钩,便可钓些小鱼。倘系上块棉花再撒上一泡尿,便可钓青蛙,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青蛙喜欢人尿的味道。至于摸虾,更简单了,掀开河边的碎砖烂瓦,便可抓到大青虾,拽下虾头便吃,有时也摸得多一些,便拿回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大东分局有几位钓鱼迷。诸如手竿大王老高,无论在池塘、水库、湖泊钓鱼习惯用手竿,玩得"特溜";海竿高手老温是指哪打哪;打窝送线高手老崔送的线肯定上鱼;自制饵料能手老朱带的饵料每次都被抢用一空。这些钓迷们虽然平时少言寡语,可是凑到一块聊钓鱼,却侃得  相似文献   

13.
崔天鹏 《中国钓鱼》2006,(11):74-75
作为一名钓鱼爱好者,一商以来,我对《中国钓鱼》有着深厚的感情,订阅《中国钓鱼》已逾10年,她是我多年来毕持每年必订、每期必看的杂志.在各种期刊繁多的今天,我很看重《中闰钓鱼》。一份好的杂志要有个性,不断创新,才能最终为读者接受。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刊物的读者日臻成熟,他们对刊物的订阅、购买和阅读的取向,更多地取决于对刊物整体质量的直接感受.  相似文献   

14.
2004年至2006年,三年之内本人能在各种封面经常是美女如云、大亨如林的年代,荣幸地三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一个优秀杂志《中国钓鱼》的封面,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喜事。这本杂志不但得到了中国千万钓迷读者的认可,也成为我国报刊业与国际交往中的佼佼者。真是一根银丝连四海,一竿青竹钓九州。今年是《中国钓鱼》创刊23周年,第三期恰是第二百期,真是可喜可贺的吉日良辰啊!《中国钓鱼》杂志由国家体育  相似文献   

15.
手不释卷好杂志,《中国钓鱼》是良师。垂纶重德“卷首语”,“谈经说技”显真知。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中午、晚上睡觉前,总要拿上一本放在柜上的《中国钓鱼》杂志看一篇文章,每天不看就不会睡着。  相似文献   

17.
我在基层工作了22年,先后在5个乡镇任职,从青年干事干到领导岗位。20世纪90年代由于身体和家庭的原因,我被批准调到市区工作,从此有了假日和礼拜天。乍一闲下来很不适应,好心的栾、刘两位同事诚邀我一起去钓鱼。说也奇巧,第一次钓鱼用他们的竿和饵,我竟然钓上来一条3斤多的大红鲤鱼,当时我不会遛鱼更不会抄鱼,刘主任指导并帮我抄鱼人护。一次钓鱼就激发了我的钓鱼热情,之后我买竿买线买钩买漂。  相似文献   

18.
活到老学到老是很多人的座右铭。笔者是个钓龄将近六十年的老鱼哥,钓到老是做到了,学到老却是从接触《中国钓鱼》开始的。笔者第一次见到《中国钓鱼》月刊也比较早,具体时间忘了,只记得最先看到的几期,  相似文献   

19.
王德玉 《中国钓鱼》2007,(11):91-91
每当新的一期《中国钓鱼》到手的时候,我都爱不释手,轻轻抚摸它那精美的封面,一边闻着淡淡的墨香,一边仔细地查看目录,认真阅读每一篇大作,欣赏每一幅图片。欣赏之余,我想冒味地谈点对《中国钓鱼》所刊载的图片的看法。2006年第十一期卷首语《咔嚓、咔嚓》中说"希望有条件的钓  相似文献   

20.
杜新财 《钓鱼》2004,(13):45-45
认识《钓鱼》纯属偶然。那是我加入大连市钓鱼协会后不久的一天,因需添置部分钓具小配件,我光顾了市钓协所属的渔具店,一番精挑细选之后,服务员随手从柜台内拿出了几张旧报纸,准备将小配件包装好,也正是在这机缘巧合的一瞬间让我有幸认识了一位良师益友钓鱼周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