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涂艳 《大观周刊》2012,(21):13-14
《八月之光》讲述了一个种族主义压抑人性的悲惨故事。主人公乔作为一个身体里流淌着黑人血统的混血儿,却身处在白人之上的国度里,必然遭受到白人的排斥,经历与他人隔离的荒诞感:他体内潜在的黑人血统正是他毕生想要摆脱和感到羞愧的根源,而他对白人的生活充满了既爱又恨的复杂情结,他矛盾的内心体现出.他深受种族主义异化的影响。直到死亡临近的时候,乔终于明白他生命的无意义和荒诞,于是他淡然地面对了死亡。存在主义的重要概念诸如荒诞、异化、死亡在乔的一生中得到具体地展现。  相似文献   

3.
侯孝贤指认过《风柜来的人》之于自己的"开端"意义。所谓开端,是指其个性化的长镜头美学。长镜头意在维持时空的完整性,不喜主观的切割来干扰其自由呈现。《风柜来的人》通过长镜头展现了一种意境的美学,以不挖掘、不塑造、不制造悬念、不致力于讲述一个故事的方式去展现日常生活,以摄像机的机器之眼去收录我们以人眼无法看到的世界,用景框中的一个个元素涌现出存而不觉的时间的味道,通过时间性来领会存在,蕴藏着独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蒋迪 《大观周刊》2011,(25):18-19
《蝇王》讲述了一群流落到孤岛的孩子企图自创有序的统治,但终因缺乏文明理性而倒退到野蛮和兽性的故事。分化到两个阵营的孩子各自选择了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一面。模糊了有关人的本质的界定。各自认为对的预定目标却总在他人那里被消解,弦子们选择用狂欢来应对世界的荒诞。人性恶是一种原罪。但可以通过文明和理性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5.
蒋迪 《大观周刊》2011,(21):133-134
《蝇王》讲述了一群流落到孤岛的孩子企图自创有序的统治,但终困缺乏文明理性而倒退到野蛮和兽性的故事。分化到两个阵营的孩子各自选择了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一面,模糊了有关人的本质的界定。各自认为对的预定目标却总在他人那里被消解,孩子们选择用狂欢来应对世界的荒诞。人性恶是一种原罪,但可以通过文明和理性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6.
解读《读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录研究一些名书名刊的编辑过程.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希望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本期选发的这组研究《读者》的文章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首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的《期刊中国》一书,原为书的开篇一节。该文不仅对《读者》的分析全面深刻,而且文字简练流畅。我们选发时加了题目并作了一些删节,意在推出此文的同时,向读者力荐此书我们认为了解中国期刊业的内幕、前景、困惑诸多方面,当有助于在谈论“期刊中国”的同时.去建设期刊大国其他两篇文章.均出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之手。文中的看法虽不能说有多么成熟.但都经过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或许还能带给我们些许新鲜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杨颖 《新闻世界》2011,(2):112-113
《立春》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末中国北方一个小城市的音乐教师王彩铃及其周围几个人的故事,这几个人代表了社会中的庸人、伪艺术家及世人的形象。本文通过对王彩玲和这几个人的对比和分析,得出影片中王彩玲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宫崎骏最负盛名的作品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这部作品获得了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长片动画奖和第52届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宫崎骏的动画能从日本本土走向了世界,无疑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成功的典范。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个魔幻而又美丽的世界。他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以及作品中所承载的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还有关于成长、生存、自然的丰富内涵打破了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障碍,将他的作品推向了世界,走进了生活在不同角落里的平凡人的心。  相似文献   

9.
文娅妮 《视听》2022,(6):75-77
符号不仅具有简单的表意作用,更是服务于影视的主体,为观众传递创作者观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热播的电视剧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电视剧《人世间》成功出圈,避开了家国同构的宏大叙述,引发了多维度文化思考。该剧从其他优秀影片创作中汲取营养,运用文化符号的叙事艺术,多层面表达了人世间的精神眷恋,并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唤醒受众的集体记忆,向着真情背后的文化图式成功迈进。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视域下的音乐文献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四库全书>中所属有关乐的书目,进行概略介绍,以便于读者大体上了解音乐文献的编撰体裁及其相关特征,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对这些音乐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也是后人重新认识历史的一个重要捷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四库全书》中所属有关乐的书目,进行概略介绍,以便于读者大体上了解音乐文献的编撰体裁及其相关特征,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对这些音乐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也是后人重新认识历史的一个重要捷径。  相似文献   

12.
靳盼 《视听》2021,(5):89-91
格雷马斯结构主义叙事学为探索文本的叙事语法与意义提供了思路.本文借助行动元模型探讨电影《姜子牙》中姜子牙救一人亦救天下的表层结构,运用符号学矩阵探索电影对儒家所倡导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呼唤与复归.电影《姜子牙》在对传统文化故事的再生产过程中,既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在批判的创新中深化了原著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惠  张万泰 《视听》2022,(2):101-103
迪士尼真人电影《Mulan》表现的是西方人视角下的木兰故事,其中的故事内涵、故事背景、人物身份以及文化符号等皆与《木兰辞》所表达的大不相同.这折射出西方世界习惯以二元对立的方法看待中西文化,以西方人的臆想改编木兰故事,并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扭曲,从而陷入了文化误读的泥淖.这种误读影响了中西方文化的互鉴互存,不利于跨文...  相似文献   

14.
15.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伴随着战争、屠杀等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出现,近年电影中开始不断展现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并探究了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创伤"同时也是王小帅导演作品序列中的重要母题。本文试图从文本的叙事路径出发,结合心理学。本文结合了心理学、叙事学、文化研究等理论与方法,以"创伤"理论作为切入点,描画出了《地久天长》在时间、空间、个体与集体等三个维度对"创伤"主题进行影像阐释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6年美国好莱坞电影《萨利机长》与2019年国产电影《中国机长》两部影片都改编自真实事件,题材内容相似,具有极强的可比较性、差异性.两部影片的差异主要呈现在叙事方式的不同,通过叙事结构、叙事空间、叙事目的三个向度,对《中国机长》与《萨利机长》进行叙事美学范畴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赵润晖  吴树锦 《视听》2022,(5):89-92
影片《失控玩家》借助叙事中非玩家角色视角,配合人工智能(AI)对计算机逻辑的逆循环书写,成为元宇宙生态影像化的一次特殊实践.人工智能可被视为人类社会新形态的记忆抗衰减客体,即技术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所称的"时间客体".此类记忆抗衰减客体在元宇宙及其文化场域的变革之下,成为人类意识与记忆"破壁"的关键,也体现出元宇宙影...  相似文献   

18.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形象学为依托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对本国形象的理解与阐释。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性小说《情人》正是可以被形象学细致阐述的典范。它承载了杜拉斯在西方社会集体想象的影响下对中国人乌托邦式的想象与刻画,也展现了一位女性对异国爱情意味深长的追溯与怀念。  相似文献   

19.
20.
蔡璐瑶 《视听》2021,(1):83-84
《八佰》这部电影历经一波三折,终于在2020年8月中下旬与观众见面.该影片首轮点映的票房就突破了千万,点映期间总票房超过1.8亿元,刷新了中国电影点映票房的纪录,一时间引发热议.正式上映后,不仅票房一路上涨,也收获了观众的好评,即电影传达的思想内涵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然而,电影的思想表达离不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八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