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迭代,虚拟偶像的传播范围及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其逐渐扩大的粉丝群体成为不容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虚拟偶像洛天依为个案,探究虚拟偶像洛天依粉丝的情感互动行为的类型、情感互动的过程,以及情感互动后粉丝所产生的与虚拟偶像之间的情感联结。  相似文献   

2.
商业资本后台操纵、大众媒介作为编码工具发挥信息传递与议程设置功能,制造话题聚集粉丝围观,赋权公众造星,增加粉丝资本、情感投入,合力打造偶像符号;大众媒介开拓公共话语空间,利用公众情感空虚痛点发展虚拟社交,建构与偶像双向互动的虚拟镜像,社群区隔和交往功能刺激粉丝对偶像发展的责任感与情感陪伴,激励情感消费;偶像身体作为符码载体成为审美对象,在追求美感享受的消费社会中被装饰与规训;其中消费服从商业逻辑从观看者转向被凝视物,大众媒介营造女权回归的仿真镜像。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将虚拟偶像及其粉丝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式观察虚拟偶像及其粉丝的拟社会互动,探寻虚拟偶像驯化的过程与原因。研究发现虚拟偶像驯化是资本、技术和粉丝三方共谋的结果,身份认同、社交安全需要和崇拜情感是维系虚拟偶像及其粉丝拟社会交往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虚拟偶像与粉丝群体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单向崇拜阶段、双向构建阶段,目前进入融合发展阶段.虚拟偶像粉丝共创模式是融合发展阶段最大的特点和优势,该模式颠覆了偶像—粉丝的经典关系,促进粉丝内部权力分化,提升偶像—粉丝的关系黏性,使得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创造了新的营销进路.企业可以进行如下营销进路新探索:一是"粉丝共创+私...  相似文献   

5.
黄慎泽  王俊贤 《传媒》2021,(16):51-53
伴随着虚拟现实、引擎动画、运动捕捉、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等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方式日新月异,基于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创作而成的虚拟偶像日渐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不仅赋予虚拟偶像媒介形态的不断创新,同时还不断影响着虚拟偶像的生产方式、观赏方式以及与粉丝之间的互动行为与情感认知.本文将总结人机交互方式在虚拟偶像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形式,探究人机交互方式在虚拟偶像与粉丝关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展望人机交互方式与虚拟偶像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9,(6):54-59
肇始于2004年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正式拉开我国草根明星选秀的帷幕,并彻底改变了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面貌。新媒体全面崛起的当下,养成系偶像正逐渐成为我国偶像生产模式的主流,并对我国娱乐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质变。本文立足于传播技术驱动下的养成系偶像生产,从"偶像—粉丝"的全新关系出发,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养成系偶像粉丝社群的建构及其所产生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影响,试图概括总结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偶像生产理念和深层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7.
田华 《编辑之友》2012,(2):84-86
由于粉丝看偶像不看电影,能够在包团观影等活动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情感的宣泄,2011年“粉丝+明星+电影”的粉丝电影在国内迅速蹿红.但是粉丝电影为了满足粉丝的消费需求一味注重偶像在电影中的表现而忽视电影本身,这不仅进一步助长了粉丝的追星行为,也更削弱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闫宝  畅榕 《东南传播》2016,(12):90-92
本文以媒体赋权为视角,对偶像产业的最新发展进行了分析。全文从偶像塑造、粉丝参与、IP运营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偶像塑造方面,本文讨论了"网红"式的偶像生产,直播化的"偶""粉"互动,众筹型的推广营销、跨界式的多元经营等问题。在粉丝参与方面,本文讨论了粉丝自组织应援,粉丝全程参与偶像养成及粉丝创造虚拟偶像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偶像与粉丝之间直接的、深刻的、多维度、多元的链接构成了"互联网+"情境下偶像产业的核心,偶像产生的过程由传统的"单向、受控、一味接受"转变为了"互动、自由、自我创造",这进一步促成了偶像、粉丝、经纪公司之间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关系调整。偶像与粉丝正逐渐摆脱经纪公司的控制,成为了各自有权的个体,相互作用,而偶像产业的一切都正在或将要为之转向。  相似文献   

9.
宋雷雨 《现代传播》2019,(12):26-29
互联网赋权下,虚拟偶像的粉丝由以往文化研究中的文本"盗猎者""游牧者"发生了更具正义性的生产者身份转向,成为更具复杂和暧昧性的文本生产者与消费者。基于此的粉丝参与式文化呈现出更加平民化、强生产者色彩与高生产能力、权力分层和权力反转、文本生产更易从边缘走向主流等特征,并促成了虚拟偶像粉丝的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社群巩固。  相似文献   

10.
偶像和粉丝是娱乐时代的产物,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粉丝文化影响下的偶像经济。泛娱乐时代,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畸形化发展,粉丝群体缺乏理性、过度消费、盲目追星,商业资本通过偶像经济掏空粉丝钱包和榨取偶像剩余价值。实现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构建和维护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1.
从《青春有你3》粉丝为打投“倒奶”到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而被批捕,当下偶像产业中偶像及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已然从示范走向失范。而这种变化一方面源于偶像概念内涵的转变,即当偶像被祛魅为依赖粉丝经济的作为“职业”或“劳动”的偶像时,粉丝的情感也就必然存在被商品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互动的失范同样是根植于流量社会中的偶像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因此,身处其中的偶像和粉丝都无法逃脱被数据规训、被异化的命运。而规范偶像与粉丝的互动,让偶像重回大众对其应有的示范的期许,需要多方协同治理,包括但不限于从偶像个人到粉丝群体,再到平台、经纪公司、产业和行业协会、厂商品牌,以及监管机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其背后潜在的社会现象与问题,以期为国产虚拟偶像的审美转化提供启示。【方法】文章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综艺《2060》中出场的25个虚拟偶像的身体拟像进行编码。【结果】研究发现,虚拟偶像里中老年形象的缺失,折射出现代的容貌焦虑。资本为粉丝提供了一套审美符号幻象,在阳刚与阴柔二元对立的消解中产生了新的审美理念,同时虚拟形象普遍受国外二次元文化影响较深,难以自成一格、破圈成长。【结论】我国虚拟偶像的发展能够从以下3个方面寻求审美转化启示,即加强现实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大众日常生活,实现多元化形象交流对话,并对传统国学资源进行融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媒介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虚拟偶像从早期亚文化的边缘逐渐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具有高度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虚拟偶像从早期单向模拟人类声音、外貌等特征演变到如今对人类精神特质等高层次的模仿。本文从保罗·莱文森提出的“补偿性媒介”视角出发,审视虚拟偶像发展背后的技术引擎,从根源上分析虚拟偶像出现的必然性并探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规制之策。  相似文献   

14.
刘玉娇 《视听》2022,(3):144-146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情感消费、从众消费和狂热消费的特征,消费动机包括无条件支持、参与式造星、使用与满足的情感因素.但粉丝群体盲目、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形成和粉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规范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引导粉丝经济正向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偶像、粉丝多管...  相似文献   

15.
粉丝文化经济的威力在娱乐产业和文旅产业中得到彰显,粉丝力量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在以偶像为中心的文化经济模式下,粉丝位于产业链的末端,被视作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作为生产主体性的位置遭到忽略。“粉链经济”以粉丝为中心重新考察“偶像-粉丝”的关系结构,发现粉丝不仅有着极强的文化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而且具备养成偶像、制约资本和平台、影响地方发展的能量。由粉丝立场来考察,“粉链经济”是将粉丝视为独立的、不依赖于明星、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前提,并在与产业链上其他经济主体相抗衡、相博弈、相妥协中发展起来的新文化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粉丝经济大热,粉丝文化开始日益受到关注。从"追星"到"偶像养成",从"三次元"到"二次元",从现实到虚拟,粉丝文化的变现能力与商业价值正在不断的被刷新。本文分别选取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的现象级媒介产品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讨社交媒介产品、短视频媒介产品以及养成类媒介产品背后的粉丝文化与用户心理,从心理的角度出发,思考媒介融合时代粉丝文化与媒介产品横向延展与垂直分化之间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琸娅 《新闻前哨》2022,(21):75-76
IP是近年来文化传媒领域热词之一,优质IP因其千万级粉丝拥有“铁饭碗”保障。就国内近年来虚拟偶像IP而言,虚拟人数量井喷式增长,但真正能获得稳定受众、实现长久盈利的IP仅有洛天依。本文以洛天依IP为例分析虚拟偶像顶流的改变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以往关于粉丝文化的研究中,女性粉丝群体可见性极高,而男性粉丝群体则基本处于“隐身”的不可见状态。这种遗忘使女性粉丝承受了主流舆论和社会大众对追星、迷族、饭圈的所有困惑、质疑和抨击,甚至可能在无形之中加剧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对立冲突。中国粉丝文化实践中是否存在男性粉丝群体?他们的粉丝文化实践与女性粉丝有怎样的区别?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虚拟偶像组合A-SOUL的男性粉丝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平台和算法介入后形成的“多元关系社交”中,男性粉丝的性别霸权通过支配性男性气质得到张扬。男性粉丝通过客体化虚拟偶像,想象性地建构起支配性的男性气质;在粉丝群体的社交互动中,男性粉丝形成了技术化追星的集体共识,以此展演支配性男性气质;同时,男性粉丝的追星行为深受平台交互界面、技术装置、数据和算法的影响,平台和资本导引并强化男性粉丝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但总体上,支配性男性气质所建构的性别霸权具有明显的虚幻性。  相似文献   

19.
现象级的网络综艺《创造101》呈现出选秀综艺节目新模式,从消费偶像向创造偶像转变,本文结合《创造101》文本,从资本主导下的文化工业生产和原子社会中的粉丝集体狂欢内外两个维度分析这一转变。选秀节目作为文化商品,在形式上呈现出程式化倾向,在运作上呈现出父权资本逻辑,在文化工业的操纵下,资本推动粉丝群体集体狂欢,将粉丝和偶像都裹挟其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AI技术的蓬勃发展,虚拟偶像技术日趋成熟,在当前虚拟偶像以娱乐领域应用为主体的情境下,文章探讨了图书馆尝试引入虚拟偶像技术日常情景下的应用。阐述了什么是虚拟偶像以及虚拟偶像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林明美、初音未来、绊爱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虚拟偶像,并列举了熊本熊、东方栀子、洛天依等虚拟偶像的实际应用。同时,提供了图书馆应用虚拟偶像在读者参考咨询、品牌宣传、形象塑造、阅读推广方面应用的思考以及图书馆引入虚拟偶像的数据技术保障、人员保障、服务模式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