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清学部对于教会大学的基本立场是"无庸立案,不给奖励"。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冲突,担心教会大学的毕业生不能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为国家服务,所以不愿承认;二是因为担心引起外交纠纷,且已有大量的教会人士为我所用,所以不可拒绝;三是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期望国家自强之后再解决教会大学立案问题;四是借鉴日本对于本国教会学校的不干涉政策。其目的之一乃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教育主权。  相似文献   

2.
学堂奖励出身制度是清末教育变革的产物.从其诞生伊始,新教育即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和认同危机.为鼓励兴学和就学行为,清政府对高等小学以上的学堂毕业生进行某种出身奖励.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清末新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清末以来的学风等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1981年起施行的学位制,是世界上一般通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而在清末新教育制度建立后,学校毕业也给以一种科举出身的资格,以奖励形式,对知识分子授予相称的学位。如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卒业,奖给附生,中学卒业,奖给贡生,高等学卒业,奖给举人,大学分科卒业,奖给进士。”1906年又在《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中规定,凡在东西各国正式高等以上学堂毕业,回国后须接受政府考试,考试列入最优等者,给予进士出身,考试列入优等及中等者给予举人出身。这种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可见,清代已形成有“附生、贡生、举人、…  相似文献   

4.
在洋务运动蓬勃发展的几十年中,洋务派兴办了各式学堂发展近代教育,以便满足封建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的需要,但其所办学堂采取的种种新式教育措施成效十分有限.剖析其主要原因,一是主流社会不支持,二是洋务学堂管理上存在问题,三是创办人员、教员、学生素质不高等.  相似文献   

5.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1,(12):67-69
业余办校的"教育救国" 他曾撰文阐述市北中学的办学目标:"即收回租界上之教育权是也。"他认为"苟多一国人自设之学校,即可减少外人文化侵略之若干力量"。说到市北中学,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唐乃康。唐乃康(1888~1949年),字伯耆,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先后毕业于复旦公学、浙江高等学堂。  相似文献   

6.
教育多元化和办学多渠道,并不是新问题,解放前的教育,已走这条路子。早在晚末期,清政府曾颁布有关教育若干规定,其中有一条是奖励绅民捐款办学,从此有各种私校出现。以广州来说,光绪二十四年,邓家骧等人创办时敏学堂;光绪二十八年,马励美等创办私立公益女学;光绪三一十一年,黄节等创办南武中学,并有附设小学,这是私人办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自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的一页。清政府迫于形势,在1902年至1906年间,先后制定了《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建立学部,废除科举,改书院为学堂,自中央到地方建立大、中、小学。但万变不离其宗,一系列改革,始终贯穿着忠君尊孔的封建伦理纲常。1906年学部颁布的教育宗旨说:“中国政教所固有,亟宜发明以距异说者有二:曰忠君,曰尊孔。中国民质所最缺,亟宜针砭以图振起者有三: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实。”竭力强调尊孔读经,自小学至高等学堂都设立了繁重的经学课程,采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并对各级学校的毕业生给以相应的“出身”和官阶品级,反映出浓厚的封建色彩。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明德中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先生于1903年创办,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学堂,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1904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张继、陈果夫等在明德学堂创立"华兴会",明德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1917年,全国评定十所基础教育最佳学校,明德位列榜首,当时的教育总长范源濂手书"成德达材"制匾赠给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船政学堂》首次以编年体与共时性兼备、中西文化学者共同讲述的国际化视角,从"人"的角度切入,来讲述船政学堂以及船政毕业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其叙述特色与旨归表现为: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互结合,再现了"船政学堂"办学的艰难历程与不俗成就;以人物叙事为中心,彰显了"船政学堂"为代表的近代精英的民族情怀;以史鉴今,透过"船政学堂"的办学历史探索近代中国图强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0.
张百熙在就任管学大臣期间为重建和发展京师大学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全国性的学校章程;修建校舍,扩大学校规模;整顿管理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措施对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产生了积极作用:认真选聘、严格管理西方教员,提高了师资质量;允许科考、奖励出身,保证了学堂招生;资金上开源节流并举降低了办学成本,保证了办学经费.  相似文献   

11.
无思的审美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思想有高峰与低谷之分,现代思想为其低谷期.低谷并非无价值,而是人类生存、人类思想的一种存在状态,这一状态我们表述为无思.无思是人类身体适宜性的最佳状态之一,所形成的是人类身体的适应性和自动.能够表现无思的只能是身体审美,因而也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之一.无思的审美以其潜在愉悦性和抽象形式性消解着现代意识异化和现实重压.  相似文献   

12.
细说是非标志的概念、平均数及其方差。以实际的例子阐述:两个是非标志的相关程度;两个是非标志相关条件下的抽样估计。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和现行的理论 ,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探讨了我国当代非政府组织的起源、现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也探讨了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哲学的本质,哲学家们其所以始终没能达成一致的看法,是因为哲学的本性是无定论的。在实际所进行的哲学研究和哲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注意到各类哲学的个性的同时,如果不遵循或者无视哲学的共性,我们就不可能实现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想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化考试手段——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无纸化考试不但是开放式办学对考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当前社会对计算机教学和考核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必须解决制约其发展的条件,更好实现开放办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体制化的产物.教育认识中客观存在的"意见"或"规范"使教育活动得以在一定的框架内有序地进行,但不能把这些"意见"或"规范"看作教育的最后依据,否则会遮蔽教育的视野.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必定是"祛功利化"的."无立场"的教育认识主张对教育的认识要从那些被遮蔽的原始形态的"意见"和"规范"上升到知识然后再上升到更高层面的"意见"的高度.出于对工具理性束缚的反思和批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要以生活世界为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思维方式,澄清教育理念.为此,对教育的认识要超越各种既有的"意见"或"规范",回归到使人生活得更美好的立场上去.  相似文献   

17.
从无权处分入手,结合我国的合同法,探讨无权处分中的几个问题,追源溯流,重新认识无权处分行为的性质、后果和善意取得这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主要原因是受众收视疲劳和创作者自身疲劳。电视娱乐节目要做到无疲劳运作,必须要有准确的节目定位,把握节目的发展方向;控制节奏,确保节目的良性运作;善于"变"和"化",促进节目的有效创新;贴近民众,回归节目的本位功能。  相似文献   

19.
“怀才不遇”是一种精神上的失望和痛苦。无论是乱世和盛世 ,那些古代的文士们常常感到怀才不遇。这种心态既来自外部 ,即社会 ;也来自自身 ,即自己的心理和性格。这种心态 ,对文人来说是一种苦难 ,但这种苦难也成就了他们 ,使他们的创作达到辉煌  相似文献   

20.
华裔小说家汤亭亭在她第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女勇士》的开篇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无名女子”的故事,这一形象一直被评论界看作是“弱女子”的典型悲剧形象,与后来的“花木兰”以及“我”形成对比。运用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分析其在文本及华裔所面对的现实世界中所产生的镜像作用,使我们从这面“无名女子”之镜中看到华裔真正形象,从而完成华裔身份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