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军 《中国德育》2013,(2):77-78
偶像就是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者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校榜样的具体的人物。偶像型“重要他人”的出现,往往是对于社会中某些代表性的或者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价值趋向的认同和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作为知识传授者和学生成长的领路人,班主任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热爱教育,掌握规律,知识渊博,教学熟练,探索创新,终生学习,真诚自信,胸怀广阔。“重要他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指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重要他人”是对个体的自我发展产生主导性影响的因素。每个学生都具有“向师性”,有乐于接受教师教诲的天然倾向。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对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是全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也是学生成长中的互动性的重要他人,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道德信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呢?  相似文献   

3.
李明远 《河北教育》2011,(10):27-27
“重要他人”是个心理学街词,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在教师的成长道路上如果出现了“重要他人”,实在是一件幸事,校长无疑是最重要的“他人”。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重要他人”,可能是家人、同伴或者老师。在我的成长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他是我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他对我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他是我的模本,在我成长中都可以找到父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桂琴 《班主任》2008,(2):40-41
死亡教育就是通过对生命的诞生、成长、发展的观察与体验,让少年儿童了解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使其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引导他们珍惜和尊重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命,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自己的生命愿景做出合理规划,从而提高个体生命存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忠艳 《江苏教育》2023,(10):90-94
<正>几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和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相遇。TA可以是你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人,爱人、父母、兄弟、姐妹,抑或师长、上司、同事、朋友,甚至是从未谋面却深深影响了你的人。TA的存在,宛若一道光,照亮了你,温暖了你,也深深地影响着你,让你不知不觉去追寻光、靠近光,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光的模样,再去照亮他人前进的道路。我教育生命中的“重要他人”1991年,我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三十多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成长的路上,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学校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学生管理无疑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有学者认为,“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1]这个定义借用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学的术语,把学生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具有浓厚的管理学色彩。学生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学生在学校的生命成长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所以是不能被“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学生进入学校是为了提升个体生命质量,是为了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进入学校就是进入了一个与家庭生活大相径庭的“学校教育的生活”。学生管理是在校园生活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全方位的关照和负责,以使学生的生命呈现健康、有活力的状态,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需要教育学理的支持。提出教育研究转向“为个体成长服务”的命题,就是为了以个体生命成长为原点,建设“自助餐”式的、集成性和程序性的、开放性的教育学,从而为个体的生命成长和探索提供学理参照。与长期以来教育学主要为学校和政府服务不同,个体将成为教育学使用需求最多的用户,他们是异质多元而非单一同质的,是主动需求者和挑选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他们的诉求有较强的即时性、不确定性,他们权力低微且短期内不平等,分布分散且短期内需求量小。但是,个体对教育学理需求的总量将不断增长并成为确定性的趋势。在将每个个体作为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时,个体的独特性将要求发展出个性化的、过程不可复制的教育学,从而满足个体发展对教育学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师生每天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探究知识、充分展现智慧的场所,也是师生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质量对他们个体生命质量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思想 学生对个体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自然历程认识不清,生命质量不高,生命无价值无意义,甚至自杀、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的存在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历程的自然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通过思考“死”来反观“生”,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达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作为知识传授者和学生成长的领路人,班主任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热爱教育,掌握规律,知识渊博,教学熟练,探索创新,终生学习,真诚自信,胸怀广阔。“重要他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指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重要他人”是对个体的自我发展产生主导性影响的因素。每个学生都具有“向师性”,有乐于接受教师教诲的天然倾向。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对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是全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也是学生成长中的互动性的重要他人,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方…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具有双重任务。其一是培养学习者为自身的生存掌握知识和技能;其二是促进学习者个人的发展,使个体与社会和他人的交流合作成为可能。在教学中,关注学习者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把学习与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结合起来,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每个生命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滋养。人作为生命个体,同样是在与周围的人和事互动的过程中成长发展的。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黄金阶段,重要他人的提醒启发、榜样的引领示范、生活事件的锤炼、特定情境的体验,甚至某一支歌曲等都有可能成为生命的营养,催化成长。教学过程以植物成长视频导入,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感受生命成长的神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必须让生命和生活在场。多年来,我的语文教学就是围绕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与生命和生活的关系进行探索的。基于此,我提出“两生”语文教学,所谓“两生”,就是指学生的个体生命和生活,生命与生活紧密相连,生命的成长离不开生活的舞台;“两生”语文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必须有生命的气息和生活的气息,把生活与生命个性嫁接起来。也就是说,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本,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在不断充实情感,历练思维,提高言说能力中健康成长。所谓“健康成长”,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以及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编辑提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的切入点偶像就成了教育资源。所谓偶像型"重要他人"就是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者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的人物。偶像型"重要他人"的出现,往往是对于社会中某些代表性的或者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价值趋向的认同和选择的结果。我就职于工读学校,在工读学校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接触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少年",看到过各种各样怪异的眼神,见多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应现代生活的标准之一,他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个体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能够让他人清楚地明白自己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包括一个个体能否感觉到他人的信任与他人的关爱。这两方面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对于培智学校的中轻度智障学生而言,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他们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他们将来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成为自己: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价值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范式中,人只是一个“东西”。而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那么如何才能完成?本文主张,一定要回到个体生命本身,否则可能就是缘木求鱼。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当代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培育生命个体,培植社会栋梁的专业场所,我们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及整体的人格发展,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关注他们的发展状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充满生命活力、自然健康的和谐环境中成长,在成长的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成长与教育的时间性紧密相联,教育的时间性意味着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完整持续的过程。由此,建基于生命成长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指向“结果性”的“成才”,还需走向完整性、过程性的内在“成人”。在此意义上,个体同时存在于三重时间之中:物理时间的先在性作为个体成人的基本境遇;生命时间的体验性作为个体成人的内在依据;历史时间的延续性作为个体成人的价值方向。关注“完整时间”的个体成人,深刻展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之维。为此,以时间意识养成为中心的个体成人,需要引导个体激活与万物的关系,以此深刻感知自己在现实中的位序;在顺应节奏的过程中,以生命成长的体验性引导内在意识的完善;在融入整体中,形成内在秩序以寻求价值性的生成。总之,个体成人是在现实的整体性生活中,培养“关系-节奏-秩序”相统一的完整的时间意识。这为反思当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来自“时间”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偶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平凡世界里涌动的激情;偶像更是一种向上的力量,牵引年轻生命冲破庸常的桎梏。但置身于这个思潮激荡、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偶像遍地”的现状,中小学生能从青春偶像身上悟出点什么,能从青春偶像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