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已开赛一个多月了。对这一新的赛事,社会各界反应强烈,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上上下下,众说纷纭。在这里,本刊记者采访了社会各界人士。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组委会将于9月份推出民间高手挑战散打王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经过20年的发展,现代散打运动在技术上已日臻成熟。但是,现代散打和传统武术究竟是什么关系?现代散打和传统武术孰优孰劣?现代散打究竟能不能代表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这些问题,20年来在武术界争论不休,目前尚无定论。民间高手挑战散打王活动的推出,为民间武术和现代散打提供了一个交流、对话的舞台。长期以来,传统武术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民间的武林高手们一直没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现在,民间高手们将在擂台上一展身手。对此,民间武林高手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似文献   

3.
王涛  朱永光 《精武》2005,(1):12-16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经历了1999年酝酿、2000年出台、2001年发展、2002年辉煌、2003年衰落、2004年暂停的历程。所有热爱散打、关心散打的人都亲历了散打王争霸赛带来的惊喜、兴奋、激动、欢呼、失望、悲哀的全过程。作为中国首个原创体育娱乐品牌赛事,“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兴衰沉浮,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项赛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价值、市场前景,也不仅仅在于它对中国武术的巨大的宣传作用。抛开这些表象的东西,我们从散打王赛事的背后可以看到更深一层,那就是中国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的世纪里如何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科学理念,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同时,散打王也在改变着人们对中国武术的传统看法。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任朱瑞琪教授和中国武术研究院技术部的刘普雷先生。朱瑞琪教授一直研究武术散打,对散打的发展了如指掌;刘普雷先生不仅练习过武术套路、现代散打以及摔跤,还是著名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得意弟子,对意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散打王争霸赛中,朱瑞琪教授和刘普雷先生联袂做电视解说,他们那深入浅出的解说和精彩的评论,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不要修改历史——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霍元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岩 《精武》2006,(4):14-16
据称为李连杰收山之作的功夫电影《霍元甲》于2006年1月20 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全球首映式,随后这部投资超过两亿元人民币的动作大片,于春节前后的黄金档期在全国各大城市及世界各地先后上映。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霍元甲成为当时青少年的心中偶像。李连杰、赵长军及后来的郎荣标、侯冬媚等,都是受霍元甲尚武精神影响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张景岩 《精武》2006,(4):17-18
2005年春,电影《霍元甲》筹拍之际,初定在片中饰演霍父及担任该片武打设计的中国武协“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总导演、著名武打影星马中轩先生,亲临静海采风,邀请迷踪拳传人们演练迷踪拳艺,并拍摄了录相资料,准备在片中的教学和武打中采用些真正的静海传统迷踪拳演练内容与技击招法,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但由于后来拍摄思路和演职人员的变化,使这一设想成为泡  相似文献   

7.
一、天行健中国武术馆在日本琉球群岛的冲绳县浦添市,有一座天行健中国武术馆,馆长是日本人宫平保,总教练是中国四川省出身的宋丽。天行健中国武术馆在冲绳县有22个教学点,在美国还有一所支部。有七名辅导员,拥有800余名学生,是当地学生最多的武术馆之一,有的学生已经连续在中国武术馆中练习十六年了。而拥有800余名学生的私立武术馆,在日本已经算是殷实人家了。  相似文献   

8.
《网球天地》2011,(10):50-50
今年是“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第一次携手中国网球公开赛,并成为赛事的白金赞助商。其实,对于中国网球的悉心扶持,水井坊已坚持了十多年。  相似文献   

9.
陶莽 《新体育》2007,(9):11-11
“大鲨鱼”奥尼尔是NBA最有统治力的球员,也是NBA中最聪明的球员。在球场上他像巨人一样,统治比赛;在球场下,他像顽皮的大男孩一样活跃身边的气氛,在NBA中没人不喜欢他。在商业领域,奥尼尔也有独到见解,早在他是锐步公司形象代言人的时候,他就让锐步公司独立出品“沙克”牌篮球鞋,并且参与球鞋的设计。如今,奥尼尔转投到中国品牌李宁旗下,他依然保持此前的风格,并希望将更多的中国元素融入到他代言的产品中,然后推广到世界各地。 8月13日,奥尼尔受李宁公司邀请来到中国。本刊记者对奥尼尔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创立品牌,走向世界,是我国报刊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领导对我们报刊的要求。建立“中国期刊方阵”是现阶段我国期刊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推进新世纪我国期刊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是我国期刊“精品战略”的具体实施。2000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召开了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座谈会,研讨创建品牌、迎接“入世”挑战的问题。这次会议在中国期刊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期  相似文献   

11.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24):31-33
围棋界是一个不大的江湖,20年不过一箭之远,这片不大的江湖与不长的岁月连在一起,就串成了一段充实的围棋史。20年来,《围棋天地》是默默谱写这段胜负春秋的一支笔。从1985年围棋爱好者案头陌生的创刊号,到刚刚出版的本期杂志,20年斗转星移,《围棋天地》成为千百万棋迷的挚友。通过这个窗口,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看为围棋倾倒的众生,一切似隔世,一切又似在眼前。在本刊迈上20年的最后一个台阶之际,我们有一种行过之后追忆往昔的冲动。谨以此文从《围棋天地》的窗口眺望历史,重读过去曾经的头条、沧桑的光影以及那些朴实抑或激扬的文字……  相似文献   

12.
赵晓明 《收藏》2014,(4):101-103
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银锭,在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银锭作为一种财富,是中国特有的货币形式之一,它始现于唐代,广泛流通于明清,于民国年间退出流通领域。存中国货币发展史中曾经起过非常重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走上市场经济的中国职业体育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比赛中也出现了"赌球"、"黑哨"等违背体育精神的现象。通过对赛事参与者中的,管理者、运动员、裁判员、观众、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问题做出分析,并就构建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中国职业联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杂志期刊上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个有趣的栏目——“信不信由你”这个栏目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在向你介绍一些不可思议的珍闻奇事时,毋需费力不讨好地告诉你“为什么”,而且,世界上有许多事一时也无法说清楚。只要它能使你惊奇,使你记住有这么回事就行了,至于  相似文献   

15.
网球职业化发展是提高我国网球整体水平和符合网球制胜规律的必然选择。研究采用体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结合国内外网球职业化发展经验,揭示了武汉网球公开赛职业化发展的现状,并基于CGE模型模拟分析网球职业化对武汉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中国网球项目职业化发展对策: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促进网球项目职业化市场运作;彰显举国体制优势,创新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以供给侧端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网球产业链;普及"塔基""塔腰"比赛,打造"塔尖"品牌赛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网球》2012,(11):62-63
2012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已于10月7日在北京国家网球中心落幕。来自美国的专业体育运动品牌Wilson作为中网的长期官方合作伙伴,为参与本次赛事的所有球员提供前沿的球线和专业的穿线服务。同时,Wilson也助力世界著名网球运动员维多利亚·阿扎伦卡(Victoria Azarenka,阿扎)、菲里西亚诺·洛佩兹(Feliciano Lopez)、佩特拉·科维托娃(Petra Kvitova)在国家网球中心取得佳绩。  相似文献   

17.
网球职业化发展是提高我国网球整体水平和符合网球制胜规律的必然选择。研究采用体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结合国内外网球职业化发展经验,揭示了武汉网球公开赛职业化发展的现状,并基于CGE模型模拟分析网球职业化对武汉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中国网球项目职业化发展对策: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促进网球项目职业化市场运作;彰显举国体制优势,创新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以供给侧端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网球产业链;普及"塔基""塔腰"比赛,打造"塔尖"品牌赛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由天津记忆志愿者团队和天津市图书馆读者协会及其他致力弘扬武术文化人士组织的"纪念中华武士会百年学术讨论会",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与思考。人们很难用规模大小、规格高低、时间长短等尺度衡量会议的分量。与会代表间许多人原本不相识,却聚之成形,散之有气,显现出享誉百年的中华武  相似文献   

19.
桑世泽 《钓鱼》2004,(22):6-6
2004年春天,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一种全新的钓鱼赛事——《钓鱼》志“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闪亮登场了!它带着钓鱼人的热盼,带着广大读者的激情,带着主办者的期望,在钓鱼爱好者的心田里燃烧!  相似文献   

20.
周奕 《电子竞技》2011,(13):26-27
2011年,无锡的一位企业家策划了一个新的电竞比赛,中宝杯电子竞技大赛。和其他比赛不同的是,这个比赛依托于这位企业家的产业,并努力想成为中国电子竞技赛事的一个品牌。当然,在举办比赛的过程中,这位企业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不过他说只要一直办下去,品牌总会树立起来的。为此,杂志专访了这位企业家,邵洪,看看一位和电子竞技并不搭界的企业家在自己和电子竞技亲身接触后,对于电子竞技看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