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的过程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此儿童文学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体验童心,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寻访‘老’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内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心想 《教师博览》2014,(12):11-12
不少国内的朋友抱怨,现在的孩子上学太累了,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和各种考试,周末、假期还要去上这班那班,否则怕落后了.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一个很大的不足:不给孩子留下充分的空间.时间上不留自由活动的空间,思考上不留自由想象的空间,环境上不留亲近大自然的空间,兴趣发展上不留自由选择的空间……没有充足的自由空间的教育,培养不出健康成长的人才.老祖宗很智慧,老子早就告诉我们空的部分之大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比如日常用的碗,中间空才能发挥碗的作用;有门窗,房屋才能称其为房屋.可是我们似乎忘了,教育更需要给孩子留有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像树苗一样向天空自由舒展枝丫,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作为创造性的实践者和中坚力量.广大教师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期,我们推出了我省有代表性的教坛新秀,展示了他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充满智慧与灵性的探索。从他们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的灿烂前景。在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反恩阶段的今天,教师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期.我们希望广大教师继续坚定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在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充盈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绿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提出以“自然发展、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打造尊重学生主体需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课堂成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生命教育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生命成长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生命教育课程教学以活动体验为主、以课程形式为辅的教学形式更受学生欢迎,高校的生命教育应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提下,争取形式的多样化,从而完整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德育的特点着眼,班主任应该具备强烈的课程意识,通过开发和构建班本德育课程持续深入地影响学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男生女生生命成长班本德育课程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确立适合的课程目标,选择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多样的课程形式,系统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原则性方法、具体操作方式、方法运用的艺术和技巧三个层面阐述了生命在场与生命成长这个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重要方法。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包括:教师自我敞开,做到生命在场;全面深入理解学生的生命困顿和生命状态,并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生命成长中的预防教育法;反馈法。  相似文献   

9.
赵徐洲 《宁夏教育》2011,(11):62-6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十七章就开宗明义地表述: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好的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众多,但主要条件是要有好的教师。新课改以来,类似“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改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等观念在教师中耳熟能详。但仍有些教师依然不学习、不读书、不合作,甚至不作为。经济提速、价值碰撞等社会现实更让教师的心理底线倍受碰撞。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的教育课中,产生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主要是以生命为主题,向幼儿表明生命的珍贵,并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庄严以及周边的幸福,同时还要教会幼儿学会感恩,形成一定的责任意识,这个课程也就是生命成长课程。主要研究了生命成长课程对幼儿生命历程的意义,着重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内容,以提高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质是教师生命的发展。高师教育类课程应关注师范生的生命成长,以"经验人本"作为课程的价值取向,增加教师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生命体验作为课程实施的策略,讲求发展性课程评价,促进师范生生命的完满。  相似文献   

12.
法国哲学家卢梭早在18世纪就提出了学生学习要主动体验的主张:“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儿童用自己的耳目接触自然界,自己动手做自己想要的东西。”从他的教育主张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相似文献   

13.
课程: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中心课程”强调课程知识的客观性和公共性的同时,也渐渐形成了忽略个体、忽略生命等弊端。通过解读西方当代课程话语中人及生命的际遇,不难看出诸多课程流派对个人、对种族、对人的生活经验及存在体验的关注,但这些令人鼓舞的思想却很难进入制度化理解的课程文本。课程不可能完全以非制度文本的方式运作,要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生命表现和体验的文本,成为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不竭的资源,必须确立课程即生命历程的信念,并拓展有效的途径、辅以制度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从遵循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入手,以守护童心为教育理念,从校园文化、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培养等角度予以贯彻实施,旨在让儿童说儿童的话,做儿童的事,过快乐的生活。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下,学生"会思慧玩",快乐成长,这所本以乒乓球为特色的传统学校,成功转型为多方面都受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新优质学校。童心具有一种天然自由的生命状态,蕴藏着蓬勃的生命能量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自制度化的教育出现以来,学校教育表现出以知识为本的特征。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人的生命特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学校,作为特殊的教育性社会活动场所,置身其中的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体。今天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学校?要办什么样的教育?校长应该带领教师们一起来探索并回答,创造适合儿童生命成长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追问一:为什么教师课改和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不高? 在我们抱着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这样一个目的推进教改时,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不高,存在着应付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观察课堂、访谈教师、访谈学生、召开教师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教师在课改与专业成长方面,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依照大纲、教材认真上课、多辅导、多付出,教学成绩也不会低,没必要搞教研、搞课改。产生以上认识的原因可能有:(1)受教师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搞研究是大学教师与科研机构的事,中小学教师只是教书的。多少年来,中小学教师是以“知识传授者”而不是“教育研究者”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科学的讲授来解决,但学生们的生命成长却需要靠老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人格融汇、精神文化生命的潜移默化中才能完成。 但恰恰是在这一块。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问题。老师与学生缺乏生命层面的沟通、交流与感召,使学生只关注生活问题而置生命存在于不顾。  相似文献   

18.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 1、落实《纲要》精神,体现实施中央8号件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小学生对祖国母亲真挚爱的基础特之一就是爱家乡。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诗的创作需要从儿童独有的审美意识出发,其所表现出来的跳跃性思维、天然性思维,应该与儿童内在的情感、心理等规律有着高度的契合性。阅读儿童诗不仅可以历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和创造潜能,还能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蓄积储备,在多重诵读中赏析童诗之味;仿照起步,在迁移训练中绽放童诗之心;链接生活,在思维荡漾中泛起童诗之澜。  相似文献   

20.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秒乙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