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武当》2008,(11):39-47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个门派。目前这些门派,除陈式拳传人多尊陈王廷为拳祖外,其他门派均尊张三丰为拳祖。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眼法     
1988年2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全书》,该书是合编本,合编了此前已经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馨编著)、《杨式太极拳》(傅钟文演述、周元龙笔录、顾留馨审)、《吴式太极拳》(徐致一编著)、《武式太极拳》(郝少如编著、顾留馨审)、《孙式太极拳修订本》(孙剑云编)。编者编写各式太极拳书,都力图让读者相信,在传承过程中,他们没作增补,保持了原汁原味。客观地讲,太极拳有这么多式,讲解又是这么细,谁能做到没有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观点意愿?由陈式衍生出杨、吴、武、孙等就是“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观点意愿”的产物。当我们在探讨问题时,抱着科学的眼光,会更有益于看到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孙金辉 《武魂》2013,(5):32-3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对比分析法主要对我国传统太极拳与竞技太极拳的外在技术特征及内在价值取向方面进行探究,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同时挖掘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在新世纪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太极拳主要分为竞技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两类,而当今武术竞赛的发展以竞技太极拳为主,因此,科学地安排竞技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是促进竞技太极拳发展,使竞技武术与国际体坛接轨的主要措施之一.只有这样,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才能在新世纪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太极拳论》的篇题、注标、段章进行校注,并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论》所阐述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太极拳论》并不是一篇专门针对太极拳的解释,而是用太极阴阳学说对广泛意义上拳术进行论述的著作。《太极拳论》是太极"拳论",而不是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6.
论太极拳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奇葩,有诸多流派,风格和特点也各有不同,但其劲力却是互融的。文章通过对“太极”解释,进而对太极拳主要的劲作了概括和说明,从而对太极拳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太极拳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借鉴其它体育项目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吸引人才,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太极拳商品的现代营销模式;注重现代太极拳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联盟制的集团化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太极拳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李锦藩  孙建国 《武当》2004,(5):24-26
河北永年是杨、武氏太极拳故乡,也是中国太极拳中兴发祥地之一,中国六大门派就有四大门派繁衍于此。武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嫡系传人李锦藩(1920-1991)恩师,系李亦畲之侄曾孙,深得其家传,不仅继承了武氏太极拳家传系列十八种套路,还掌握了“廉让堂太极拳”大部分资料和手稿,并著作四部“拳谱”:《旧谱再缮》、《掘遗缀初》、《诲艺精言》上下册等等;《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是恩师在世前整理的手稿:为免于流失,经与广大太极同道商榷核实,借《武当》杂志一角,公布于世,敬请同道友人参阅。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文化底蕴深厚,拳理、技术博大精深,在经过演变和代代人的传承后,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如火如荼。太极拳不仅深受国内习武者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海外人士的欢迎。在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流和碰撞下,武术为了成功进入奥运会,其竞赛规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评分标准也趋于细致和规范。其中,难度动作分的加入,使评分更加的量化,对运动员的套路评分更加的客观化。而太极拳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改动也对太极拳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竞技太极拳内容设置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李文奎 《武当》2008,(5):19-19
陈式太极拳看似无奇,实则精妙,要求非常严格,习练者多不得要领,或半途而废,或习练十数年毫无建树。笔者通过近二十年的习练与教拳实践,认为要掌握该拳法,除要严格恪守其他一些太极拳运动要求外,应特别留意以下六要领。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休闲是人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是一种人的自然化,是对体育本质的一种回归。在这场努力向远离了的母体的复归中,它的人文内涵根基于东方传统文化之中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太极拳中也蕴含着休闲理念。文章通过对其休闲文化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太极拳休闲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攻防含义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结论显示:攻防含义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文化素质,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文奎 《武当》2008,(8):12-13
陈式太极拳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要求非常严格,习练者多不得要领,或半途而废,或习练十数年毫无建树。我通过近二十年的习练与教拳实践,认为要掌握陈式太极拳法,除要恪守其他一些太极拳运动要求外,应特别留意以下六要领:  相似文献   

14.
细说太极手     
祝大彤 《武当》2005,(12):17-18
太极拳的手是很有讲究的,绝对要手空不能着力。  相似文献   

15.
学好太极拳读书很重要!如何读书更是重要!在学拳过程中一些经典书籍,如王宗岳大师的《太极拳经》、武禹襄的《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李亦畲的《五字秘诀》、老子的《道德经》等,以及当今的一些太极拳经典书籍,都是太极学子学好太极拳所必须要读的。那么又如何读好太极书籍呢?  相似文献   

16.
阴阳、动静、快慢、刚柔……太极拳中似乎充满了矛盾。而人们对太极拳的印象和看法也充满了矛盾。有人说太极拳属于古人,落伍到已经赶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然而世界10大奢侈品牌之一的法国赛琳,在2008年5月却设计了一整套充满禅宗神韵的 Tai Chi Collection(太极组合)运动服系列,引领世界时尚风向。有人说太极拳属于老人,可是就在竞争着力量与速度的美国 NBA 赛场上,小巨人姚明的官方形象便是大打太极拳。有人感叹太极拳已经逐渐被跆拳道和瑜伽抢占了中国年轻人的阵地,但是百余国家的传播范围,高达亿位的锻炼人次,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生命力。本刊记者带着太极拳包裹的诸多矛盾,采访了一直致力于太极拳传播的太极拳名家、研究者、基层教练、多年从事武术报道的资深记者、太极拳世界冠军以及普通的太极拳爱好者和与太极拳无关的人士……听他们畅所欲言,敬请关注本期话题——  相似文献   

17.
刘爱平 《武魂》2013,(7):6-6
太极拳不仅具有极高的健身价值,还具有举止幽雅姿势美、全身运动和谐美、心静体松的自然美、连绵不断流畅美、物我两忘的意境美、刚柔相济相衬美、内外相合统一美、身心健康气质美等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胡克禹 《武当》2004,(3):17-19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研究事物与事物间的区别,就要十分重视研究它的特殊性。研究太极拳也是如此。中国的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赵堡六大门派,拳架风格各个门派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陈式太极拳善用缠丝弹抖之劲,爆发力强;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因其博大而受世人的仰慕,又因其精深而受人们的求索。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语境”的变迁,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再容易被人们理解。太极拳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动作化的语言,本文选择太极拳论中部分拳诀,进行分析与解读,旨在使人生哲学不再玄妙,传统文化不再抽象,同时,帮助人们通过修炼太极拳,去感触人生哲学,去体悟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李德印超越门派的学院派领帅李德印1938年出生,河北安新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爷爷李玉琳师出名门,先后拜李存义、郝恩光学习少林拳、形意拳,拜孙禄堂学习孙式太极拳及八卦掌,拜李景林学习杨式太极拳、武当剑。曾任上海尚德国术馆馆长、山东省国术馆教务长、哈尔滨太极拳社社长,被誉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太极拳开拓者。叔叔李天骥,毕业于山东省国术馆,得到父亲和孙禄堂、李景林等名师的指教,主编了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等第一批国家统一武术教材,如今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为太极拳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