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弢  欧阳帆 《教师》2012,(18):72-7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材必须成为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教材不仅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依据。新课程改革使得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地贴近生活实际。这种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欲望。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教会学生阅读。我们应该改变以往“讲练”单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比较稚嫩,对数学的认识与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提高应用能力,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因生活而更加精彩。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接轨、给课堂加点生活气息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周娟 《学周刊C版》2011,(9):93-93
数学教学人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它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教学.教学的活动应该富有情趣和意义,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教学情景.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如我在“圆面积”教学中,力求渗透转化、极限和寓算于...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光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要有机地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6.
根据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我们确定了数学实践活动的三个途径:一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三是要结合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围绕这三个方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 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活动 我们依据大纲精神,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实践活动。例如:一年级在刚刚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后,教师根据其年龄小、社会性活动不能太复杂的特点,设计了“我的生活与数字”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当前,改革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亮点。所谓“开放”数学教学,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其目标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行获取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  相似文献   

8.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啦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精心组织课时教学内容 ,但不少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材上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呢 ?一、教学内容组织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思想 ,最主要的就是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作准备。因此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形成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 ,我们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寓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教学内容组织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学生熟悉的蕴涵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体现亲历,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思想方法。"这句话可以有两个理解:一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还要符合数学的特点,体现数学的本质特征:抽象性、严谨性、似真性等。  相似文献   

13.
朱彦洁 《天津教育》2022,(15):46-48
<正>“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德育的本质不只是一门学科,它的内在深层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品质的提升。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学科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密不可分的。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各个学科上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道德品质,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所说的品德教育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德育。将德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数学大纲指出:“要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新编数学教材在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合理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训练。数学思维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教学难度较大,要做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又要让学生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初中与小学又存在很大的不同,要从小学的算术式数学向初中的方程式数学转化,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在教学方式上,初中数学教学更偏重效率,内容量大,节奏更快。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后总结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教学内容。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课后总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伊晓刚 《甘肃教育》2009,(15):48-48
一、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能使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套圈吗?今天我们也来组织一场套圈比赛。  相似文献   

19.
数学探究是中学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的数学问题应该主要来源于教材,来源于日常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内涵本质、变式拓展的探究,以达到透彻理解所学知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探究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数学探究不能舍近求远,好高骛远,要源于教材,从书本中挖掘探究素材;要扎根课堂,从日常教学内容中提炼探究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最近听的一节公开课(课题是高中数学选修2—1第2.2.2节:椭圆的几何性质)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所谓思维型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内容教授的同时,广泛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数学活动之间充分体现其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策略。结合现代知识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的成果,我们确定的思维型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