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智 《中小学德育》2022,(12):62-64
全面思考和升级高中生涯指导,成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发现”教育主张,通过课程建构发现整全的自己,通过特色活动发现优秀的自己,通过他人镜像发现不同的自己,是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生涯指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颜佳萍 《上海教育》2022,(S1):14-16
在“有别于传统,着眼于未来”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培养具有设计思维的创新人才是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一大挑战。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成长背景和以设计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学校特色,设计并实践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活动方案,探索大学专业资源和行业专家资源在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整合运用方式,提出了融合项目开展的高中三年生涯教育方案设计和生涯教育项目化学习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生涯教育,是指指导年轻人在其一生中做出各种决策井帮助他们为实施自己的决策而做准备的教育。生涯教育与指导不是国家课程中的单一学科,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的一个课程领域。学校生涯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生涯教育管理技能。学校必须在课程框架内规划和协调生涯教育活动计划,帮助学生为未来学习和工作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4.
以一节小学低段的口语交际活动课为例,通过“职业小调查”“跟着绘本生涯一日游”“跟着爸妈去上班”“家庭故事会”“二十年后的我”等活动,从课上拓展到课下,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实现生涯启蒙在学科课堂和实践活动中融合,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和探索,丰富生涯体验;提升教师的生涯意识及生涯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南宁市中学生生涯教育现状,论述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创设中学生生涯教育指导课程、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课程、生涯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生涯教育家长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学校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为中学生生涯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中学生生涯教育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生涯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家庭这一重要资源纳入学生生涯辅导体系之中,探索家校合作开展生涯辅导的途径与方法,是新高考背景下推进高中生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以“生涯讲坛”为主题的家校生涯共育探索活动,以活动激发体验,为学生提供“接地气”的生涯辅导,拓宽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生涯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广西南宁市中学生生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尝试构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六年一体化”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研发中学生生涯教育指导课程、生涯教育学科融合课程、生涯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与生涯教育家长指导课程,以期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为中学生生涯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学生选择权的增大,越来越需要学生提前熟悉选科和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基于开展生涯教育的政策背景、学生需求、理论基础和学校理念,学校对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进行探索,从生涯启航、生涯探秘、掌握生涯和生涯自信四个维度开发与实施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五月,在一个飘着绵绵细雨的日子里,应加拿大维多利亚省教育局之邀,我们参加了“生涯教育计划”的巡视活动。 所谓“生涯教育计划”,就是在高中阶段实施的学生职业指导的一种教育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以后就业而开设的职业训练课程,在加拿大,“生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的地位日益显现,除了开设专门的生涯课程,将学科教学和生涯教育融合在一起也是推进生涯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总结国内外的实践案例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科教师在生涯—学科融合实际操作中的动力、遇到的困难、可运用的资源和期待得到的帮助,为我国的生涯—学科融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媛媛 《广西教育》2023,(13):62-66
本文基于“健康中国”国家发展目标,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源头管理的过程中启动学校“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围绕“智趣乐园”“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生命教育”“生涯启蒙”六大主题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并以其中的“生涯启蒙”主题课程为例,探讨“悦动童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包括: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整体构建按年级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悦动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程实施;安排趣味团辅活动,拓展分学段或全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对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重视。当前,在广东省广州“新中考”改革背景下,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依据积极心理学、生涯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生涯现状、活动资源、师生安全等因素,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和开发生涯教育的各种资源,围绕西村地区开展了生涯研学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校生涯教育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他们增长了见识,增强了与社会的亲近感,树立了生涯发展意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个体生涯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并贯穿人的一生。从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看,家庭教育是个体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河南省郑州市生涯教育课程研究团队在建构家长课程的过程中,参考“三生教育”和“四生教育”理念,将生涯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拓展并概括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和生长教育的“五生”教育,并通过实施“五生”课程,帮助家长更新家教理念,探索家教方法,构建家校共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生涯教育价值被轻视、注重形式轻视实质,且学校生涯教育制度失范,导致中学生涯教育课程边缘化、狭窄化和建构主体单薄化.为应对此问题,中学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跨学科学习”“从体验中学”“研学结合”的方式推进生涯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个性与共性、自我与社会统一且和谐发展.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依照此理念,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定位适切的中学生涯教育课程目标,设置生涯认知的基础课程、生涯交往合作的促进课程和生涯发展规划的主干课程,遵循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的探究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为中学生涯教育的课程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平 《辽宁教育》2008,(9):11-13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创造机会。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发展应该更具个性化,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课程改革只有落到学校的本体发展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了学科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局面,主张以学生的生活为课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主要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我认为,在一般意义上,“校本教研”不是“教研”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没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者从属关系;“校本教研”是“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本质规定和形态体现——“校本”二字不是对“教研”的修饰和限制,而是强调和突出。当下的“教研”应该是“校本教研”;如果也有“非校本教研”的话,那往往存在于学校少数精英分子的研究生涯之中,因为他们常常有较多的甚至更多的校外视野、校外研究。另一方面,“校本教研”并不仅仅指向于校本课程,尽管校本课程是它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生涯指导是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期望得到加强的教育内容。生涯指导主要通过系列课程和活动等服务,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生涯奋斗方向,掌握能够实现生涯目标的程序与方法。具体到高中阶段,就是通过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和整合分析,做好升学定向和升学准备,做好职业定向和就业准备。在以学生发展指导的视角进行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有效开展高中生生涯指导的经验:要有课程保障、成长性辅导、生涯档案,在学校开展多元活动服务的同时,加强学科渗透,全校协同合作,合理利用一切资源,注重学生生涯应变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改革强化了对高中生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鉴于高中阶段学生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以及“乌卡时代(VUCA)”的特点,结合学校“知行合一·体验内生”的德育理念,依托于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以“知·行·省”生涯教育模式来落实整体课程结构和活动组织流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三年的教育实践和评估结果显示,“知·行·省”生涯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和“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为切入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厘清课程思政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探索中职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切入点、创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国家、社会、学校对课程的理解异彩纷呈。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交融的背景下。在核心学习领域与科目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改革也受到来自各方的“建议”.导致语文课程意识泛化.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定位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基本文化素养教育”。但“课程不仅是以构成学科及其背景的文化领域作为基础来组织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