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形象传播与民意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形象传播的指向虽然是社会公众 ,但其本质是处理民意 ,也就是了解民意的实质 ,判断、预测民意的走向和后果 ,为政府施政既创造有利的民意环境 ,又扭转不利的民意环境。民意以社会普遍和整体的认识 ,准确揭示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和现实世界的发展趋势。政府既要学会从舆情中察民情、识民意、知民心 ,更要做到及时调整政策 ,顺民意 ,合民心。善于驾驭和把握舆论的方向、善导民意是政府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曹劲松 《青年记者》2010,(13):36-38
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传播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各类传播活动的目的所在,体现了政府传播的基本诉求。政府形象传播作为一种渗透到各种传播活动中的内在诉求,除了在各种传播活动中予以充分表达和体现外,还可以通过专门的形象传播设计、策划,加以组织实施和舆论主导,以良好的政府媒体形象影响公众认知。认真分析政府形象传播过程的诸要素,强化这一过程中的政府责任,有助于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选择和运用传播路径,不断优化为媒体和公众服务的工作机制,赢得自身形象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政府形象传播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国内传播学界的不断关注。曹劲松《政府形象传播》一书深入探究了政府形象传播的道与术,书中既有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又有体系完备的理论建树;既有典型个案的深入剖析,又有共通经验的深刻总结,可谓近年来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4.
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府本身就是媒介 ,政府施政的过程 ,就是政府传播自己形象的过程。光“练”不“说” ,不会形成应有的形象 ;光“说”不“练”(或者“练”与“说”两张皮 ) ,形象也将大打折扣。政府形象构建、传播的真谛是 :确立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通过塑造、改善、提升政府形象来加强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公信力、吸引力。即政府形象传播以社会公众认可、支持为前提 ,以“推销”政府的理念、服务、影响为指归  相似文献   

5.
政府形象传播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进行了开创性探索,论文建构的四个理论模式——政府形象形成的基本模式;政府形象传播的基本模式(政府行为+解释政府行为=政府形象传播);政府形象传播的扩展模式;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的目标模式,为政府形象传播的理论建设和实务操作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思路,对当前对内对外新闻传播和政治传播也有新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驰 《视听界》2013,(2):76-78
政府形象凭借一定的符号和媒介手段传播作用于公众,公众通过有效地解读符号接受形象信息,政府媒介形象塑造一直被视为政府部门调整外部社会关系的重要构成和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视觉化传播时代,媒介以数字技术、交互式传输为标志,具有虚拟性、消费性、大众性、复制性等特征,改变了单一单向的平面化传播形态,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表意手段也随之发生改变,意味着政府部门调整外部社会关系的传播格局和舆论机制将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7.
数字新媒体为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提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塑造政府形象的传播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了解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熟悉数字新媒体传播渠道,有助于在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中为我国政府形象塑造,寻找新的、可利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政府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习近平排队买包子"相关传播活动是政府形象传播的一次全新尝试。基于此,从传播流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习近平排队买包子事件引发的信息传播活动为例,分析其信息流和影响流走向,探寻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2):48-51
本文在对十年来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归纳了国内有关政府形象传播研究所涉及到的五个主要方面,分别是: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要素及传播模型的研究、传播困境及对策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地方政府和组织机构的形象传播研究以及其他视角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本文对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和简要的评述,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的若干问题和改进方向,藉此为政府形象传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指的政府形象传播,是基于“政府行为+解释政府行为=政府形象传播”框架下的传播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政府形象传播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政府形象传播内容的性质不同,将其分为常态传播和非常态传播;根据政府形象传播的表现形态或运作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塑形传播和矫形传播;根据政府形象传播对象的归属不同,将其分为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根据政府形象传播主体的不同,将其分为自己传播和他人传播。文章从以上几种政府形象传播的类型入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政府形象传播的不同运作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综合感知和认识后形成印象的总和。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无形的资本,是政府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公众对政府信任感和认同感,是政府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提高政策效力、降低政策运行成本的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web2.0这个概念出现之后,以迅猛的势头将众多的新兴技术和理念渗透到我们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入Web2.0时代。Web2.0实现和提供一个公开化、交互性的网络平台,其高度的公开化和互动化为政府实现与公众广泛深入的互动,向公众传播和提升的政府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网络是一个复杂环境,高度的自由也是政府形象的传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试分析web2.0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新特征和面临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政府行为 对政府行为的解释=政府形象传播"这一框架,优化与完善政府形象,一是政府通过调整和修正自身行为,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和绩效,进一步加固、提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已有的良好形象;二是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大众传媒,强化对社会公众的有效信息传播,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在公众中建构符合客观实际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3.
李畅 《新闻界》2012,(8):47-49,67
“三亚宰客门”微博事件引发舆论风暴,表明政府形象传播不可忽视“微力量”.本文以政府形象的微博传播要点为切入口,从机制建设、观念更新与模式创新三方面提出了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政府舆论形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政府、媒介和公众等诸要素的相互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关于信息传递和仪式传播的观点,从政府应对媒体方式的视角,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优化自身舆论形象上的变迁与发展进行了勾勒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形象塑造是建设现代政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形象是政府所拥有的特殊资源。传播政府形象是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环节,在政府形象传播的诸多手段和方法中,大众传媒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是不言而喻的。微博是一种新媒体,其功能强大,具有比传统媒体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特点,它的出现和发展对政府形象的传播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运用微博科学传播政府形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政府要用更加智慧的方式开发和利用微博,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添砖加瓦:开通微博,塑造亲民形象;关注热点,塑造高效形象;即时更新,修复受损形象;付诸实践,树立负责形象。  相似文献   

17.
刘庆振 《今传媒》2015,(2):16-17
传播是政府公共形象树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发布信息、重归共识、价值塑造始终是政府对于公众传播的主线。本文主要着眼于新媒体时代的政府传播范式的转换,提出传播的态度要从单向灌输转向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公民精神以及新媒体手段的作用,从而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奠定媒体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控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文章结合现实,将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控制问题置于政府形象建设的视域中进行研究。在阐释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控制与政府形象建设的关系基础上,指出了提升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控制能力的意义,进而从建立和完善信息机构管理制度、实现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控制中政府议程和新闻议程,增加信息传播控制系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培养专业的危机信息传播控制人员队伍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危机信息传播控制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23):55-59
自媒体平台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显放大了政府发展目标与公众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风险,传统政府形象传播理论和方法在微博时代都显现出不适应性。政府形象传播亟需转变传播观念,形成政治认同视域下的微博仪式传播思维;亟需建立科学的微博舆论引导机制,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性;亟需提升官员媒介素养、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建立对话新思路与新平台,拓展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处在一个由硬传播向软传播过渡的时代,数字化的来临、新媒体语境的形成,对国家形象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软传播的理论应用,来探讨国家形象传播的新路径,我们认为:软传播将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