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孙伟  陈怡明 《新闻传播》2006,(10):61-61
发展数字电视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信息工程。推进数字电视建设进程、加快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相对于黑龙江省来说,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就赋予了数字电视建设一种更新颖、更深刻的含义。那么如何认识数字电视建设在黑龙江省的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张鹏 《声屏世界》2003,(8):13-14
与全国各地推进数字电视建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字电视用户少得可怜。有材料显示,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突破9000万,数字电视用户却不过几万个。数字电视的前景看似美好,但没有用户量支持只能是镜花水月。  相似文献   

3.
数字电视的出现,对普通模拟电视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从电视技术本身,到电视相关产业,都会因为数字电视的出现而有巨大发展,就让我们先从数字电视本身说起。  相似文献   

4.
被人们誉为“第三代电视”的数字电视近来随着北京地区数字信号的试播而再次升温。数字电视是采用数字信号来表示电视图像信息,在电视信号的采集、记录、处理、存储、播出、传输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技术的系统。现在在电视机上所收看到的是模拟信号的节目,而数字电视信号则是电视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卫星或无线发射传输到用户家中,通过机顶盒由电视机或电视显示器接收的信号。运用了数字技术,电视清晰度和抗噪能力大大加强,而且更少的带宽可以传输更多的节目。数字电视对未来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数字电视精采播放日前,…  相似文献   

5.
数字电视、互动电视与网络电视之异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齐心 《新闻界》2005,(1):46-46,45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媒体上经常出现“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和“互动电视”等概念,但这些概念到底所指为何,多数人并不了然,甚至一些专业研究者的文章也常常将这几个概念混淆起来。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广数字电视,并将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发展年”,因此,将这些概念梳理清晰并辨析三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廓清人们对它们的某些认识误区,对于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郭鉴 《传媒观察》2007,(6):46-47
《2005—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亿户,比2004年增加了4000万户左右,全球数字电视平均渗透率超过16%。根据eMarketer公司估计,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至2006年将超过2亿户。从这些统计数字来看,数字电视的市场潜力十分可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2004年的到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又登上了一个改革与发展的新高度。2003年的CCBN(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已成为过去。它使得我国有线电视又达到了一个里程碑,这次盛会既是对2002年有线电视的总结,也是新任务的开始,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有线电视开始进入了数字电视的建设时期。在2004年CCBN即将召开之际,回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视发展中的问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丹 《记者摇篮》2005,(7):32-33
虽然数字电视敲开中国家庭用户之门,还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广播、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播出的规划,已经是越来越近了。有关部门把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年”和“产业发展年”,可是一年过去了,诸多困扰数字电视事业发展的障碍并未像预期的那样被一一克服。巨大的发展前景面临巨大困惑.模拟设备向数字设备转型需要两头兼顾.投巨资研发自主标准.还是交巨额专利费遵循国外标准.也让人犹豫。数字电视正遭遇发展所必然要经受的痛苦。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就数字电视产业链中几个关键环节面临的问题与机遇探讨如何加快数字电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政府,用标准强化推动 学习日本的经验,从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下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电视标准系列(中国的CDTV-T CDTV-SCDTV-C),用传输标准带动其它标准的制定,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利益。结合国情制定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标准系列,从而带动ASIC/SOC的设计制造、整机产业(包括软硬件)、600-800/1000电视线的显示器件.以及  相似文献   

10.
数字电视时代的收视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鉴 《当代传播》2007,(2):98-100
数字电视的出现是传播媒介的一大变革,可以想见在未来几年里,数字电视引发整个媒介生态的变化将日益显现,收视率调查从来都是顺应大媒介环境下的产物,如果说数字电视的发展过程是自变项的话,那么收视率调查的方式就是因变项,在数字电视时代,收视率调查及其技术也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和标准1.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相对于模拟广播而言,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数字广播能有效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整个广电行业的技术转型。无线数字电视系统即数字电视多路分米波邻频无线传输分配系统。无线数字电视系统的节目源采用欧洲DVB—C标准,利用600—800MHz的电视专用频道进行无线数字传输.全面综合了数字电视的高效率、高清晰度和移动通讯技术成熟、低成本、灵活组网的优点,相对于模拟电视有着更高的传输率和更好的抗干扰能力,是广电部门从模拟向数字过渡及发展新用户的较佳方案。以下简要谈谈地市级数字无线发射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7,(4):43-43
随着国内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进度进一步加快,以机顶盒转换存量市场,以数字电视一体机发展增量市场,逐渐成为业界共识。正是看准了这一掘金点,四川长虹网络公司成功开发了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而在此次CCBN2007展会上,该公司的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则为参观者带来了全新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促使人们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和变化前提。基于电视和网络技术,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数字电视的出现,既是电视媒介在后信息时代,主动向网络靠拢的结果;也是媒介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数字电视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变革,更是电视传媒业在内容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提升,数字电视也在快速发展。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信号清楚、频道数量多、抗干扰能力强、可管理性好、保密性好、可以提供多种增值业务等许多优点。目前,国内对于数字电视系统应该采用什么的技术架构,通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传统的ASI解决方案、另外一种就是基于IP的数字电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线数字电视蓬勃发展。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电视数字化了,舞台就有了。如何在这个庞大的市场舞台中开展业务,将数字转换中投入的资金收回并盈利,是目前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丰富数字电视内容,开展增值业务成为数字电视运营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于鹏 《声屏世界》2003,(12):15-16
历经十几年跌宕起伏的入世历程,“国际化”俨然成为一种行业标准;2003年被广电总局宣布为“网络数字发展年”,力求广电行业发展与国际接轨。一时间,广电业内都在传递着同样的信息“DigitalTV”。由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与北京广播学院联合出品的业内第一份《中国数字电视报告》为数字电视的“吉庆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摄制、编辑、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完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它的图像清晰度是现有电视的两倍,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模拟电视的5倍。数字电视被认为是21世纪前景最广阔的产业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18.
数字电视对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理解和范围,这和电视的概念是一样的。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电视就是电视机,而电视台的人讲电视是指节目制作。究竟什么是数字电视?凡在电视信号的获取、产生、处理、传输、接收和存贮的过程中使用数字电视信号的系统或设备都可以称为数字电视系统或数字电视设备。数字电视信号可以是直接生成的数字电视信号,如动画、字幕机和数字摄像机产生的数字信号,也可以是由模拟信号经数字化后产生的数字电视信号,也可以是经处理的数字电视信号,如经过压缩的MPEG-2或MPEG-4数字电视信号。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数字电视已从业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走入媒介实践的前沿。4月初,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等25项电子行业标准,这些行业标准的出台无疑会进一步提升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速度;进入6月份,随着德国世界杯的开赛,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的数字电视转播体育节目的大练兵随即开始。可以说,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媒介节目运作的推动下,包括体育节目在内的电视节目制播新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0.
数字电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技术到市场),目前进入了一个发展较为缓慢的时期,相对于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之初的速度预测有较大的出入。而随着三网融合在2010年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后,这几年业界对数字电视本身的研讨似乎停滞了,代之而来的是对三网融合环境下,如何做好电视之外的业务开拓及相关服务的各种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