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恰依"为维吾尔语,其词义相当于汉语的"定期聚会"。"恰依"越来越成为维吾尔妇女社会关系网络的起点和终点。本文仅限于"恰依"("定期聚会")对当今维吾尔妇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做一些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南疆维吾尔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恰依”进行研究,探寻“恰依”文化的历史踪迹,解开“恰依”的文化遗传密码,阐明古代来自中原的茶叶和“恰依”的密切关系,发掘“恰依”民俗文化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疆地区是维吾尔族相对集中居住的地区,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恰依”,并且逐渐在新疆南疆地区流行,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有女性“恰依”、男性“恰依”、男女混合“恰依”等形式。分析了形成这种“恰依”分类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生动的事例阐述上世纪30年代维吾尔族妇女反对社会上各种制度的运动,尤其是同宗教极端势力、社会和社会上妇女地位问题造成的各种压力所作的斗争.当年妇女问题的面向社会以及解决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在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民为主的村庄里。我家左面的邻居是维吾尔族,家里有一个和我同龄的男孩,名字叫依克兰木。我和依克兰木经常在一起玩耍,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     
"维吾尔"意为"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数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维吾尔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此外,他们还擅长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族     
<正>维吾尔族自称"维吾尔",是"团结"或"联字,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一个有着"火一民吃的是馕(náng)、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食物是烤全羊和羊肉串。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的日子里最常举行的一种集体娱乐形式。维吾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文化是指每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形式和组织制度及其表现出来的互助互济、慈善行善传统。本论文阐述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爱老尊老、照顾病人、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传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种传统社会保障文化的挖掘、宣传和发扬对更加完善目前所实施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家庭结构形态、功能变迁、家庭与经济、家庭婚育与妇女、家庭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梳理。通过对第一手的问卷调查和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当代南疆地区家庭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陈功军 《文教资料》2008,(13):58-59
作为一种构成元素和审美素材,"巴旦木"在维吾尔族装饰图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巴旦木"纹饰的盛行不仅体现了地处沙漠深处的维吾尔族人民对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圣果"巴旦杏的感恩、热爱所产生的"巴旦木情结",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从生活中去挖掘美感、提炼美感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维吾尔族人口与发展问题 ,从维吾尔族人口的生存发展环境、改革开放历史机遇及维吾尔族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此研究运用基于项目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一群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身份认同状况。文章分析了维族学生参与者对于"中国人"、"维吾尔族"和"中华民族"3个概念的认知情况,从而说明作为符号建构过程的维吾尔族学生群体的民族身份认同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文章最后建议,在实践中建构各族群的共同政治认同的同时,需要促进各群体间的不断接触与交流,保障各民族群体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等发展和自由流动;此外,在多民族传统下的现代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认同基础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突出国民共同的品格、文化抑或理念等属性,避免过分强调地理、历史传统等因素而导致国家认同构建中的"特殊化"、"唯一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兰巴尼派是17世纪产生于印度的苏非主义教派,即革新的纳合西班底耶。该派在新疆早期依禅派(苏非派、白山派和黑山派衰落之机传入新疆南部。大量黑山派和白山派信徒放弃原来的信仰,成为正统逊尼派或者兰巴尼派的信徒。和卓时期新疆最大的依禅派——黑山派和白山派,演变成兰巴尼派,正统逊尼派重新成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的主流,依禅派则迅速退居次要地位,但对新疆近现代维吾尔族依祥派而言,兰巴尼派已成为依禅派的主要流派。文章以笔者的调研为主,结合有关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较系统地分析了近现代维吾尔族依禅派的来源和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当代维吾尔族依禅派的现状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聚居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境内,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总人口达987万。维吾尔族人均使用维吾尔语,文字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相似文献   

15.
《赛依提诺奇》、《娜芝桂牡》及《玫瑰姑娘》这三首叙事诗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人民聚居地喀什噶尔(喀什)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它们产生的年代只能大体上推定为十九世纪初至十九世纪中叶。经过维吾尔族民间艺人及广大群众不断的演唱与加工,解放后由阿不都克里木搜集,井亚翻译整理;新疆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一年以《娜芝桂牡》为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宗教伦理思想在维吾尔族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维吾尔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萨满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佛教等曾先后传入新疆并对维吾尔族先民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有过影响和渗透,因此,维吾尔族在全部的皈依伊斯兰教前,并不是绝对单一的宗教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间故事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通过对维吾尔族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状态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女性在分手歌中心理状态的考察分析,探讨维吾尔妇女的心灵世界和精神风貌,并进而追寻其心理特点与其社会地位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作家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代喀什维吾尔族女诗人以她们独特的女性艺术感受力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论文以其曼古丽·阿吾提为例,观照其译为汉文的作品,以点带面,将其置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碰撞与交融中,来考察以其曼古丽为代表的当代喀什维吾尔族女诗人作品是如何深刻体现"民族性"同"当代性"的结合,喀什维吾尔族是如何以自己特有的民族形式步入现代化进程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论述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所反映的幸福观,并把它与维吾尔族古典文学中所反映的幸福观相比较,探讨了维吾尔族人传统的幸福观及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