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在"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上出现了偏差,将"兴趣"更多地建立在"功利"上。  相似文献   

2.
一个学生就像一本书,只不过他们的内涵不同,这就需要教师不加选择地去“阅读”“理解”“关爱”这本书。学生中的后进生绝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他们也有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有些后进生智商并非低下,在许多方面也会表现出聪明才智。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上发生意外,引发师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有些是授课教师处理不当,一贯采取严厉批评,或讽刺、挖苦式的教育,学生不愿意接受教师粗暴的教育,使师生矛盾进一步恶化。无奈之下,教师就采取狂风暴雨般"惩罚",把学生赶出教室,殊不知,这样做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影响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冷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让教师喜爱优等生轻而易举,可是喜爱学困生就有些困难。其实,那些"难看"的学生,就像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呵护,给他们鼓励、赏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这对学生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逐步转变失败者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学、自我教育的意识十分  相似文献   

5.
单海燕 《教师》2013,(27):29-29
1.案例背景每一个班上可能都会有一个或是几个顽皮的学生,甚至于有"问题"学生的出现,他们在体育课中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师正常教学,影响其他学生进行练习等。多数教师包括我可能都是在这些孩子犯错时,先将这些学生在全班批评,然后让其到一旁去反省,任其在操场边上坐着或是玩其他的。没有这些学生在集体中,课堂教学步入正常,但回头想想,这些学生在你的体育课上学到了什么?你给了他们什么?他们上体育课的权利难道不是被我们给剥夺了?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方法了吗?五月中旬学校要对全区进行小班"主动课堂"的教学展示,安排了一节我的体育展示课。当时听到头就有些大  相似文献   

6.
一、现象扫描如今的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很多教师都能给予学生平等的交流机会。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热闹的交流情境:"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我还有不同的方法……""老师,我还有补充……"你说我说他说,真是不亦乐乎。然而当教师提出:"他们主要讲了哪些方法?""你认为他们讲得怎么样?""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一类问题,让学生梳理前面学生的不同表达内容,或者进  相似文献   

7.
缘于对"算法多样化"的热衷,"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就用什么方法计算"一度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一句时髦话语.在多数课堂上教师花费大部分时间引导各种算法,然后一律称好,最后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课标提倡不急于优化,有些教师干脆不优化了.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学生都是在父母和教师的鼓励中成长的,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挫折及挑战,学生稚嫩的肩膀似乎无法独自承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运用叙事的教学方法让一些问题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9.
师爱小体会     
初中生的心理已经基本成熟,但有待完善。他们特别重视人格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十分敏感,但他们的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教师对他们的爱多么深,他们也无法理解,甚至会和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我在与学生的三次谈话中悟出一点浅显的道理。我觉得教师要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尴尬     
《教书育人》2006,(8):15-15
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是任性、自私,心胸狭窄,唯我独尊,经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是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带刺的嫩瓜。一个班七八十人,只要有两三个给你顽皮点,给你任性点,你上课的质量就大打折扣。教师是人不是神,在课堂里要一个一个去对付令人头疼的学生几乎不可能。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绝对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哪个老师不想把书教好?哪个老师不想把班级管好?但是,老师就是没有办法管好,没有办法教好。学生故意迟到了,你让他站在门口反思,家长说这是违法的;如果当着学生的面批评,就会被认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找他谈心,他还以为老师巴结他怕他呢!抽他,那你就赔医疗费,下岗!  相似文献   

11.
<正>跟"哑巴英语"一样,很多学生学习物理也是"哑巴物理",听得懂但说不出,导致写不全,也写不对。"哑巴物理"常与教师的课堂包办、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让学生语言表达上有关,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是在"听物理"。而研究每个班的学优生,就会发现他们都具有以下特点:①课堂上总是不停地"说",与教师相呼应;②课堂上经常与同学"交流"教师的问题;③课后常与教师、同学"讨论"问题。这三个特征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动口在"说","说物理"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由听懂到真会的"法宝"。那么如何转变学生以"听"为主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满堂灌"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沉闷,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课堂没有太大的活力和生机,犹如死水一潭,有些学生甚至感觉到在数学课堂上就像睡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笼罩在课堂上。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作出改变,用"绿色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爆发出生命  相似文献   

13.
刘志新 《数学教学》2012,(1):15-16,20
不可小视我们的学生,有些学生对数学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解答,而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让你眼前一亮,或是措不及防.他们的那些为什么,可以使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节数列习题课上,笔者领略了他们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展示能力。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的活力,它已经成为新课改理念下新课堂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课堂就是学生日常展示的舞台。展示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露、表述、表达、表现、表演,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表达的权利,着力培养他们的课堂发言能力,为他们更好的展示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5.
舒丽群 《江西教育》2011,(11):43-43
<正>近期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少,练习得多,似乎是竭力做到"精讲多练"。教师站在讲台上,俨然是一个"点将员":"你说""他说""嗯"……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说、活动、练习。笔者认为,这些课未必就是"精讲多练",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观察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接着让一位学生上来观察比划,再由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学困生的教育经常是令教师头疼的难题。有些"学困生"表现得顽皮好动,纪律性差。其实他们内心比较空虚,自卑感强,但他们大多都很聪明,自尊心强。数学教师面对这些学生,首先要和他们交朋友,交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教师。其次让他们了解数学的重要性,之后通过了解他们的弱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针对每个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博学多识,还应该平易近人;应该垂下头去让学生看到微笑,应该俯下身来与学生亲切交谈,形成一种亲和力。笔者认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会尊重教师要尊重所有的学生。当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向他们投去鼓励的目光,并适当地给予他们启发和点拨,千万不要挖苦讽刺,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可以这样说:"这次是不是忘写了?回去认真思考,老  相似文献   

18.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最终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但住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这一平台上做得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厅面:1.教师完全肯定式在积极倡导鼓励教育的今天,很多教师认为一旦在课堂上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论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只要他敢于发言,就一味的用一些鼓励的语言点评.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不可小视学生,有些学生对数学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解法,而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让你眼前一亮,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陶醉在和谐、辩证、统一的数学探究的氛围之中,让他们真正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