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表现尤为突出,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解决上古词汇贫乏且使语言简洁生动的一种手段。可如今,古汉语教与学过程中却大量出现主观臆断、想当然而滥用此术语的不良现象。如:  相似文献   

2.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表现尤为突出,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解决上古词汇贫乏且使语言简洁生动的一种手段。可如今,古汉语教与学过程中却大量出现主观臆断、想当然而滥用此  相似文献   

3.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宾语前置往往要靠一些助词帮忙,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何春秀 《考试周刊》2007,(43):76-77
英语是形态语言,汉语是非形态语言。两者在语言形式上差别巨大。词缀在英语中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构词手段,而古汉语几乎没有词缀。但是,语言是发展变化并且相互影响的。由于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词缀现象也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其中,又以后缀最为丰富。本文以表示人的后缀为例,对比英汉两种语言语法和语义功能的趋同性和相异性。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  相似文献   

6.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指的是句子的宾语放在谓语的前面,翻译时语序要作相应的调整。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许多人都搞不清活用规律或者把活用现象搞错。下面就几种易混活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古字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一翻开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通假字几乎随处可见。因此,中学语文中“通假字”可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我现在要说:中学阶段最好把“通假字”隐退甚至使其消失!  相似文献   

9.
阿城小说语言中有儒家美学积淀。儒家对语言的最基本要求是节制,在此基础上,是要求语言有风骨和无限生发性。夯实的白话语言加以古汉语成分的杂糅调和是阿城小说语言的基本面貌,与儒家的节制语言观相契合。阿城的语言有内在的骨气,而且具有无限的生发性,这些与儒家语言审美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论名词修饰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修饰动词,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现代汉语继承了古汉语的用法,不过有所发展。用介词表示名词与动词之间的修饰关系,古今皆然,但现代汉语的介词数目比古汉语多,这是语言日趋精密的一种表现。例如古汉语的介词“以”的用处很多:  相似文献   

11.
巴蜀语言的分化、融合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秦灭巴蜀以前,巴蜀语言可以说既是巴人、蜀人的语言,又是巴国、蜀国或巴蜀地区的语言,是与华夏族语言(即汉语)不同的民族语言。秦灭巴蜀以后,由于秦、汉时期大批华夏族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言开始分化,一是部分巴民、蜀民避居山野,继续保留巴蜀语言;二是多数巴民、蜀民受华夏族同化,与华夏族融合,其巴蜀语言逐步形成为古汉语的一支——巴蜀方言。尔后的蜀语或蜀方言,以至明朝、清朝所形成的四川方言,正是沿着巴蜀语言和巴蜀方言的轨道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教学留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古奥枯燥,而充分联系语言实例,则是拉近古今距离,化古奥枯燥为亲近风趣的最佳药方。选择语言实例时,要充分运用以下策略:贴近生活,化用旧知,以方言带古语,突出实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国语学者山田孝雄使用语言同化观分析受古汉语深度影响下的日语。其语言同化观与国体论、国语观组成一个整体,是在与欧化思想、尊崇汉学思想对抗的社会背景里,以具有侵略性的民族主义为基础构建出来的。其语言同化观只能将汉日语言接触研究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4.
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语言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政治改革和思想革命而发生的晚清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前声和先导。从语言的角度看,晚清白话文运动因为在语言工具论的层面上,注重文学的宣传和普及效用,从文体和语体上入手改良,忽略了语言作为系统的社会文化存在的本体性,虽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古汉语的语言系统,却在事实上动摇着旧文学的阵营,促成了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和转型。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教学留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古奥枯燥,而充分联系语言实例,则是拉近古今距离,化古奥枯燥为亲近风趣的最佳药方.选择语言实例时,要充分运用以下策略:贴近生活,化用旧知,以方言带古语,突出实用.  相似文献   

16.
《三国史记》是王氏高丽大臣金富轼在1145年以古汉语写成的关于新罗、高句丽、百济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可从古汉语的角度对这些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三国史记》古汉语中的谓语类型主要包括名词用作谓语、形容词用作谓语、数词用作谓语、副词用作谓语、连动句式、兼语句式、谓语省略等等,例句比较丰富,将这些谓语类型与现代英语对应表述,可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语法现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为古汉语英译及古汉语和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单音节词的同义关系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洪峰 《现代语文》2006,(9):124-124
同义词的使用是古汉语成熟的一个标志,古汉语同义词的大量使用使语言更丰富多彩,更富有表现力. 《淮南子》一书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门客集体编写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哲学、军事、天文、地理、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词汇容量较大.此书单音节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本文主要考察和描写《淮南子》中单音节同义词相互依存的主要形式.现简要举例介绍《淮南子》中单音节同义词依存的主要格式.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被动句式是语言学界比较重视且至今分歧较多的一种句式.近十年来关于古汉语被动句式的研究表现出诸多特点: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所用理论也日益新颖,研究内容正日趋全面.这些现状和特点表明古汉语被动句式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语言应该成为思想比较的一个起点,不仅仅是比较语言学的起点,更应该是一个哲学的起点。从语言的维度对中西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并不多见,而选择将语言置于怎样的高度来进行比较无疑又决定了比较的深度和效果。经历了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已经不仅仅是语言学内部的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语言作出了诸如解释学、符号学和存在论等等独具原创的界说。中西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比较首先应该求助于对两种语言自性的体认和解读,中西语言的结构性差异与音形义法诸分歧无疑是左右两种思想底蕴的基元和首要条件。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传统古汉语文言的性状和现实做出更加合乎理性的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20.
断句是近年江苏省测试文科高考生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教学中,我们发现要讲清断句,学生必须多读文言文,熟悉古汉语的语言习惯,有一定的语感,才能比较准确地进行断句。对文言文阅读量不大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