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要写好新诗应该学会关照自然和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诗事、诗情、诗理;应该多读书,多积累,提升组接语言的能力,使写作语言达到纯熟之境;应该多读诗,多背诗,多领悟诗,尝试写诗。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新诗具有鲜明的“五四”时代精神,表现出对光明、对革命事业的向往,同时也剖析了自己的内心活动,反映了一个要求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思想动态。他的新诗是真正的自由诗,也吸取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某些表现手法,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体现出初期新诗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新诗创作从语言运用、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践行新课标理念,教学可按照“四步法”进行:情感立意,确立诗歌的主心骨;优化内容,择取抒情的着眼点;推敲形式,调整审美的艺术感;个性润色,雕琢细节的雅致化。根据文体特征,新诗写作要回归诗歌本身,体现其特有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音韵之美。教师可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搭建诗歌创作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诗心、诗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俄语诗歌对新诗革命和百年间新诗的体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新诗的职能,也影响了新诗的形态,特别是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俄语诗歌使新诗更重视诗的济世功能,使新诗与古诗相比更具有现实性、严肃性,更政治化。俄语诗歌对诗的音乐性和排列美的重视,也使新诗将诗的音乐美与排列美作为诗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前苏联的诗歌观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诗,助长了新格律诗的流行。中国新诗人对俄语诗歌的形态有些“误读”,加剧了新诗诗体的自由化与格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5.
新诗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如话,形象鲜明,意境深。教学中,很容易将作品分析得支离破碎,于提高学生能力不利。怎样贯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教学中怎样去实施能力培养,历来是一个难点。笔者就新诗教学所得,从导学评三个阶段谈一谈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回顾,总结其经验得失,理清当下诗歌创作的策略思路,认为21世纪中国诗歌应坚持朦胧诗的使命意识与第三代诗生命意识的融合,建立个体情思与群体意向的关联,寻求娱乐性与使命感的平衡,从而创造出情思与智性兼备的诗意空间,使以诗的本体自觉和语言自觉,走向成熟的中国现代汉语诗歌。  相似文献   

7.
鲁迅早期的新诗创作反映了作者“五四”前后的思想特征 ,集中表现为一种求索与失落的矛盾。这些诗以自我反省与社会批判为主调 ,以隐喻和幽默的风格在新诗坛上独树一帜 ,并且与作者同时期的杂文和小说作品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回顾,总结其经验得失,理清当下诗歌创作的策略思路,认为21世纪中国诗歌应坚持朦胧诗的使命意识与第三代诗生命意识的融合,建立个体情思与群体意向的关联,寻求娱乐性与使命感的平衡,从而创造出情思与智性兼备的诗意空间,使以诗的本体自觉和语言自觉,走向成熟的中国现代汉语诗歌。  相似文献   

9.
“五四”前后的译诗对中国早期新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新诗的语言和表达,促进了中国新诗文体的发展演变,引起了中国诗歌精神价值的新变,以民族诗歌的身份直接参与了新诗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先驱者,其新诗创作论差不多成为新诗运动初期白话诗创作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胡适新诗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是反假求真的文学观念,明白清楚的审美尺度,自然音节的诗体创造,这些理论推进了新诗运动的进程,在新文学史上具有创新和奠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胡适开始对新诗的尝试,新诗创作就在文学的历史舞台上拉开了它的第一幕。尔后,郭沫若、朱自清、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化战将们都开始了新诗的实践。在传统古体诗词的笼罩下,在众人的不理解之下,他们开始了艰难而又曲折的新诗历程的寻找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百年新诗一直处于“律化”和“自由化”的对抗之中,这种多对抗少和解的局面不利于新诗的健康发展。适当的诗体规范,不仅能建立起诗歌的体式特征,而且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直雄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46-49,74
毛泽东既是诗坛巨擘,也是诗论大家。毛泽东从语言选择、表现形式、主要创作手法等方面对新诗创作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4.
程千帆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不少新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着眼于身边事物以及梦境幻觉的表现,但他并没有流于滥情与感伤,他以冷静的态度处理诗的对象,把主观事物客观化,从而继承了古典诗歌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程千帆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不少新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着眼于身边事物以及梦境幻觉的表现,但他并没有流于滥情与感伤,他以冷静的态度处理诗的对象,把主观事物客观化,从而继承了古典诗歌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黄旭午:方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前不久,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uck),您是新诗研究专家,我们今天就聊聊新诗。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发给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17.
上篇:中国新诗的现状与走向刘波:罗老师,您好!很高兴能跟您交流关于诗歌创作与诗歌研究的话题。现在,有些人持有一种观点:现当代文学史上,诗歌的成就要比小说大。您对这一观点怎么看?而相对于小说家来说,诗人没有那么多世俗功利之心,他们更纯粹一些。您认为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8.
新诗既要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断从时代潮流和新的生活中汲取活力,同时又要接通和保持与古典诗歌艺术的血脉联系,优化诗体结构,在革新旧体诗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诗体格武。如何从艺术内涵的融会贯通上找出使古典诗词艺术转化为现代诗歌艺术的内在逻辑,确是中国新诗形武美学探讨的基本问题。本就从汉字的形、音、义一体的美学特征出发,围绕构成诗歌的“中国味”的主要因素——汉语诗歌的“象”、“韵”、“境”三个基本方面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嵘 《文教资料》2014,(30):76-77
五四时期,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有了全面的变革。其中,胡适对白话新诗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本论文从背景中思考白话新诗产生的原因,在成果及意义上探索五四诗歌革命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价值,以期对白话新诗的产生及胡适的诗歌贡献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重解废名的新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的诗和诗论的独特性已为研究界所公认,且近年来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论述。本文从废名的诗与诗论的文本出发,着眼于废名诗学观念对新诗本质理解的可能意义,结合废名的诗作及三十年代的诗学氛围,对废名的新诗观重新作出了申说。本文认为,废名关于新诗诗质的要求体现为两点:一是诗的“当下”性,一是诗的“完全”性,他的讲稿和诗作印证了这两个特点;而废名更为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充分地觉识到了新诗语言的“散文化”特性,指出应该依据这种语言的特性来建构新诗的形式,这对新诗本质的理解与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