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菱学诗”出现在《红楼梦》48回。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却蕴蓄着多向度的审美旨趣,是《红楼梦》美不胜收的花絮之一。我们这里仅择其要,略予评析。一“香菱学诗”这一情节中包含着作者对诗歌创作、诗歌欣赏方面的精辟见解。在诗歌创作方面,这里提出了三个重要命题,表露出曹雪芹的一些值得珍视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香菱执著学诗、废寝忘食、茶饭不思的劲头着实吸引了读者,令人为之感叹。不过,我认为在欣赏《香菱学诗》时,不能只关注香菱,要想真正明白曹雪芹的用意,领略曹雪芹高超的艺术技巧,必须绕到香菱的背后。  相似文献   

3.
小说《红楼梦》里的众多诗词,是作者曹雪芹赖以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在香菱学诗的情节中,作者曹雪芹把自己的诗论和写诗的体会完全故事化了。使之为描写人物性格,表现小说主题服务。香菱矢志学诗,她的老师林黛玉要求她以“月”为题,用“十四寒”的韵写一首咏月诗,算是学诗以来的第一首习作。香菱遵照老师的命题去写,这一首诗从开始到修改、到成功,共写了三遍。第一首“月桂中天夜色寒”,她初学写诗,难免幼稚,但在内容上还切题。但毛病在于立意肤浅,翻来覆地去写月亮的“圆”与光线的“亮”,内容只是停留在对事物外表的直…  相似文献   

4.
《香菱学诗》出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48回。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黛玉用心教,香菱刻苦学,从一个作诗的门外汉,到最后做的诗竞“新巧有意趣”。这其中,黛玉的‘墩学方法”给抛们的教学带来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袁聪娣 《现代语文》2008,(5):102-103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的长篇巨著《红楼梦》中的一个极富文学性与幽默性的故事片段,该片段也入选了人教版九年级(上)的语文教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除了理解小说的主旨、了解人物的性格、品味小说的语言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因为这一片段与其说是香菱学习写诗的过程,还不如说是曹雪芹自己学习写作经验的总结。而诗、文本是一家,所以香菱学诗的许多方法可以借鉴到我们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作文指导的方法,应用于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6.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插曲,也是香菱一生遭际中的一个小插曲。读《香菱学诗》,须将香菱一生的遭际以及它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才可以体味出这个颇具匠心的小插曲的悲剧意蕴。香菱原名英莲,是姑苏乡宦甄士隐的女儿,是《红楼梦》开卷的第一个女子,其名甄应莲谐音"真应怜",是曹雪芹将同情之泪洒向红楼女儿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节选的这一部分,给读者感受最深的,当是黛玉和香菱二人的教与学活动:一个教导有方循循善诱,一个聪明勤奋如痴如醉;一个启发激励不厌其烦,一个坚忍不拔终有所成。事实上,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同样值得关注,却常被人们忽视的重要人物——薛宝钗。其在香菱学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言行,很能看  相似文献   

8.
《香菱学诗》中,香菱写的三首诗从措词不雅到牵强附会,再到意趣新巧,显示了她诗歌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她用诗歌传递出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快乐,每一个文字都从她渐开的心门飞出,闪烁着文采与辞情的光泽.她用一种接近疯狂的方式,逼迫自己和诗歌一起成熟.通过三首诗解读香菱,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有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9.
郭维永 《现代语文》2008,(1):120-120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红楼梦》以其无所不包的博大与雄浑,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问题也在其列。其中,《香菱学诗》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诠释曹雪芹教育理想的精彩篇章。《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主要写了香菱在林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从黛玉对香菱的精心指导来看,林黛玉不愧为有诗性、有灵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创造性、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生机和活力的良师,她的激励措施,跟今天语文新课改的一些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让人佩服。  相似文献   

10.
读了《红楼梦》里香菱学诗篇,惊叹于曹雪芹深厚学识和教学艺术。他笔下的香菱从一个做诗的“门外女”,到最后做的诗“新巧有意趣”,固然与她的刻苦认真有关,但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物黛玉的科学指导,恐怕也难有成就。作者笔下的黛玉教香菱学诗的一些做法,体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敏 《文教资料》2009,(32):61-62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动力源,教师素养的提升是素质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片段体现了曹雪芹可贵的近代意识和进步教育观。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对待香菱学诗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明确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情意素养、扎实的知识素养和创新的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12.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红楼梦》中那些让人口颊生香的诗词曲赋,简直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精神大宇宙!但这些艺术奇葩是在怎样的创作心态与情境中孕育诞生的?那一个个鲜活劲健的诗魂又是如何在那礼法森严的大观园里跳荡的?我想《香菱学诗》也许就是曹雪芹留赠给我们窥探红楼诗魂的密道之一吧!目前《香菱学诗》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它的教育功能也就难免要在特定的教学场境中压倒它作为文学作品的本体性功能,从而体现为一种带有明显功利性的教学效果追求。事实上,课文所提供“的学诗之道”也…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文《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节选内容以薛蟠之妾香菱学诗过程为主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要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须得从香菱的不幸遭遇写起。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这一学段古代诗词学习有这样的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品位。我教学《香菱学诗》时,在完成了常规内容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鉴赏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探讨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并尝试作一首咏物诗。  相似文献   

15.
可可 《学与玩》2022,(12):22-23
<正>一个是学诗少女,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女配香菱,一个是……我们就暂时称其为AI作诗机好了。那么,他们之间究竟谁学作诗学得快、学得好呢?PK倒计时“香菱学诗”是曹雪芹笔下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如果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来说,香菱一共用了3步:多读诗、读好诗,不断练习写诗,请“诗歌高手”林黛玉指出不足之处。这套学诗方法可谓相当成功,香菱用了不长时间就从几乎“零基础”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准,以至于文学评论都认为十分夸张。  相似文献   

16.
讲解《香菱学诗》,大家多会注意到香菱“苦志学诗”的苦学精神,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小睡”可表现出她专心刻苫;“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香菱学诗》虽以刻画香菱苦心学诗为主,但林黛玉对香菱的指教却也非同寻常。在林姑娘的悉心指点下,悟性颇高的香菱很快便写出受到大观园众姐妹好评的诗来。在林黛玉对香菱学诗门径的指点中,颇有一些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在其中。一、增添信心,让香菱轻松入门作家马南在《从三到万》中有这样一句话:“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觉得入门不难”,就是说在学生未进入学习状态时,应该给学生一定的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好,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香菱学诗》中,黛玉在收香菱为徒后,即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  相似文献   

18.
方乐 《文教资料》2007,(23):96-97,35
"香菱学诗"是展现作者慧心与写作技巧的重要回目。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对诗歌创作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它所宣示的写作学意义主要体现于对写作主体的研究,尤其强调写作主体的生活积累、阅读经验、写作情感的培养、写作原理的把握等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香菱学诗》虽以刻画香菱苦心学诗为主,但林黛玉对香菱的指教却也非同寻常。在林姑娘的悉心指点下,悟性颇高的香菱很快便写出受到大观园众姐妹好评的诗来。在林黛玉对香菱学诗门径的指点中、颇有一些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在其中。  相似文献   

20.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塑造香菱这一形象的重要情节,旨在揭示香菱性格的可贵可爱,突出香菱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由此增强了这一人物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