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敦煌是神秘的,敦煌也是世俗的。曾经的神秘蜕变成了如今的世俗。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时代里,一切文化都成了消费的对象。物质文明成为消费品也就罢了,连所谓精神产品,还有美其名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已然是新的社会主潮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敦煌社会的宗教氛围浓厚,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及本土道教盛行,社会民众的宗教消费是其消费活动的重要部分。依据敦煌遗书及石窟资料,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敦煌社会宗教消费观兼具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世俗需求双重特征,其内在地整合了宗教与政治、经济、艺术的统一协调发展,而不同于中原地区宗教消费给社会带来的弊端。唐宋时期敦煌社会的宗教消费观研究,有助于古代敦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乃至军事领域的深入研究,亦助于拓展中国古代宗教社会史研究领域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电影并不是一种电影类型,而是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的产物。好莱坞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它颠覆了一切深度模式,抛弃了精英文化,而走向消费文化、世俗文化、游戏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在前人对敦煌世俗佛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唐宋时期敦煌供养人画像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养人画像为中心,就其反映和记录的敦煌世俗佛教,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供养人画像与唐宋敦煌世俗佛教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佛教经典的世俗化,是唐宋敦煌世俗佛教极其重要的内容和特点之一。因此成为认识和研究敦煌世俗怫教十分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唐宋敦煌佛教经典的世俗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经典范围的宽泛化;2.价值功用的世俗化;3.传播手段的大众化。以上三点,形成了敦煌世俗佛教经典及其使用和流行的特殊体系。之所以说它特殊,是由于它大大突破了正统佛教的经典范围、使用目的和传播方式;促使佛教经典进一步贴近人生,进一步面向世俗,进一步靠拢社会;冲出了佛教经典超脱世俗的藩篱,赋予佛教经典新的活力。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佛教经典…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中宗教祭祀韵文俗文学指宗教祭祀催成的民间通俗诗词,既有深厚文化背景,也有丰富文化传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它们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祭祀中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是随着社会从以"生产"为中心进入以"消费"为中心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中国消费品发展现状对当代中国消费文化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中国的消费文化出现了物质主义倾向。"物质主义"不仅是消费异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进而影响整个民族。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被高尔基称之为“人间上帝”的老人,在其一生中始终都用他那一双仁慈、深邃而又忧郁的眼睛俯视世间的一切,从无限的天穹,混沌的人生到神秘的心灵,他都要穷尽它们的真实和奥秘,为此他抛弃了世俗追求的一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指出的道路和方向是我们所难于接受的,他的勇敢探索精神与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9.
敦煌宗教及其文化的世俗化和庶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宗教及其文化从其内容和形式所表现出的总体风貌或总体形态来说 ,具有世俗化和庶民化特点。其世俗化的表现主要是逐渐地、程度不等地淡化着自身的宗教色彩而增强着世俗色彩 ,以致成为宗教面纱下的社会文化。其庶民化的表现主要是逐渐削弱着自身的上层社会特点而增强着庶民社会特点 ,即逐渐地远离上层社会而走向庶民文化。归义军时期 ,敦煌宗教及其文化的世俗化和庶民化过程均达到高峰 ;其时的敦煌宗教及其文化 ,世俗化和庶民化特点较为突出 ,从而使宗教及其文化在敦煌地区寻找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及其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学、民俗学和语言学研究中,一些世俗文化中的言语常常被忽视。“杀破狼”是近年在世俗文化中被大量使用的言语符号,并非新造的词语,而是紫微斗数的专属术语,是传统的神秘文化、宗教文化的产物。“杀破狼”在古代和现代的生活世界中都有着烈的文化象征意义,体现了民族文化心灵生命体的构成流变。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学已经成为与敦煌学媲美的又一世界显学。特别是吐鲁番出土文书,在许多方面的价值不逊于敦煌文书。首先,吐鲁番文书的发掘早于敦煌文书;其次,吐鲁番文书的时代上限与下限都超过敦煌文书,绵延的时间更长。另外,吐鲁番出土文书在内容上比敦煌文书更加丰富多彩,所反映的世俗  相似文献   

12.
一到傍晚6点,整个城市就成了消费者的天下. 一整天来,劳动者的主要活动是生产消费品.而一到钟点,像电路上的保险丝一下子断了一样,生产活动停了下来,一个个洗洗手,走了,都投身到消费活动之中去了.每天一到时刻,灯火通明的玻璃窗里,五光十色的商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一串串粉红色香肠挂在那里;摆成塔型的瓷盘顶到了天花板;一匹匹衣料抽出一角,拼凑组合,像孔雀开屏.消费大军涌进市场,他们拆卸这一切,侵蚀这一切,攫取这一切.望不到头的一字长蛇阵在所有的人行道上和门廊下蠕动,穿过玻璃大门,延伸到商店里,围在货架旁.  相似文献   

13.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宏观环境。作为世俗化、生活化的文化样态,消费文化中既包含着消费主义价值观,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学校德育资源。消费文化所蕴含的消费道德和消费伦理是现代德育内容的重要构成;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整合机制不断创生着社会新道德,推动着学校德育体系的更新与发展;消费文化对消费者身份的塑造促进了青少年的道德社会化;消费文化关照日常生活的世俗取向为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提供了路向支持。  相似文献   

14.
陈大为 《家教指南》2006,(3):108-114
本文从经济支出、宗教外交两个方面探析了敦煌净土寺对归义军政权承担的世俗义务。概言之,敦煌净土寺并非如我们通常所想像中的那种方外之地,它参与世俗政权方方面面的活动,与归义军政权的大小官员过从甚密, 以其特殊的方式服务于世俗政权。  相似文献   

15.
《敦煌壁画中的唐僧取经图》,位于敦煌西夏洞窟榆林窟第2、3、29等窟,比小说《西游记》早三百余年。是现知世界上最早的唐僧取经图。孙悟空是猴象。可见早在西夏已出现美猴王的雏形。为美猴王“中国说”提供了佐证。它是佛教与世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具有永久的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关系问题。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渗透融合的。在开发利用民俗旅游文化资源时 ,不能盲目排外 ,唯我独尊 ,认为凡是本民族的都是最好的 ,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不愿借鉴其优秀成份 ;也不能认为外来的都是先进的 ,照搬照抄 ,一切拿来 ,抛弃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内涵 ,失去本色。在对待古今文化关系上 ,也要批判两…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遗书有一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受佛教斋文和当地民俗的影响,这些斋文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传统道教斋醮文书迥异。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充分展现了以生命关怀、伦理道德和祈禳信仰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内涵,揭示了道教文化在敦煌社会生活传播领域的另类生存状态。究其根本,归义军时期道教斋文的演变是宗教文化之间以及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依附共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陈大为 《家教指南》2006,26(5):94-98
本文从公共劳务、儒家教育两个方面探析了敦煌净土寺对归义军政权承担的世俗义务.概言之,敦煌净土寺并非如我们通常所想像中的那种方外之地,它参与世俗政权的方方面面的活动,与归义军政权的大小官员过从甚密,以其特殊的方式服务于世俗政权.  相似文献   

19.
波德里亚等人的消费理论因其产生语境与阐释语境与中国语境存在差异,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文化消费现实。在我国的文化消费及发展战略中,实现民众的平等而不是差异是一个主导策略。如果说平等是我国推进文化消费带动社会趋向和谐的核心理念,那么利润最大化则是激发中国的文化艺术生产单位走入日常生活,贴近民众的首选策略。在社会主义语境中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消费带动了文化生产,影响了文化产品的功能,使文化生产——消费系统不断调整内在结构,使消费对象、消费品身份、评判模式以及服务理念都发生着新的逆转。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是目前调查对象的主要文化消费品种,它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观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针对理性认知与实际行动不平衡、文化消费品用途偏离的问题,提出了引导学生走出文化消费误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