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编与美编     
我们置身于五光十色的图书世界,会看到出版物上通常都署有责任编辑与封面设计者的名字。于此可知责编与美编对于一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及两者与书的整体效果的紧密联系。 责任编辑,顾名思义,就是要对书稿的编辑工作质量负责,确实是责任重大。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所承担图书的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排、清样及编后工作负责;对所经手书稿的政治性、科学性、文字表述质量等负责。总之,责编是联系作者与读者的桥  相似文献   

2.
3.
责编与"托儿",这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可是近年在翻译出版界,却出现了在这两者之间划上等号的怪事.  相似文献   

4.
责编刘虔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13):78-79
那是1999年初,我到北京人民日报文艺部联系公务,记得是王必胜副主任接待了我们,我们的公事谈得很好。中午,必胜兄请我们在人民日报食堂吃午饭,还把文艺部老主任丁振海先生请过来见面。丁公此时已经升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了,不过,他有浓浓的副刊情结,  相似文献   

5.
责编一本书     
应用性强是编辑出版专业的一大特点,因此,对这一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这方面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而目前的现状是,无论在编辑出版理论研究还是在专业教学方面,都出现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7.
书评作用与书评者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书评的地位与书评的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到《徜徉在文化边缘》(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不由得就会想到书作者毛鹏先生."徜徉",如汉代张平子《思玄赋》说的"怅徜徉而延仔",是一种漫不经意徘徊之状,自然也就等于是说未探其阃奥了,这已是一层自谦;再说徜徉在"文化边缘"而非文化之中,则是说不但未登其堂,而且连其门也未入.毛鹏先生不仅其人是位"谦谦君子"(《易·谦》),为书取的名亦复如此,"卑以自牧"(《易·谦》),难怪古人要说"其文如其为人"(苏东坡《答张文潜书》)了.  相似文献   

9.
书评所起的一切作用都与它的信息容量相关。保证书评提供足够的信息,并扩大信息容量,使之发挥更大的效力,是图书评论者的重要职责,也是书评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书评信息容量的层次分析 凡为书评,必须包括最基本的图书信息: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页码和被评图书的内容等等。这一层次是书评构成要素的横断面,它向读者展示被评图书相关信息的完整面貌,构成书评的物质形式特征,是信息容量的浅表层。据此,读者可以获得信息检索渠道。可以确定,只要是书评便具  相似文献   

10.
一本图书封面就像人的脸面一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的社科类图书封面设计百花争艳,琳琅满目,而科技图书的封面,与之相比较,总体而言,逊色不少。1科技图书封面设计欠佳的原因与现状1.1科技类图书封面设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蓝芝同同志这篇文章是参加新闻出版署统一部署的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培训班所写的结业心得。文章切中时弊,思路清晰,表述准确,既反映了学习成果,证明岗位培训是提高出版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大家所关注的图书质量滑坡问题的深入思考。先撇开宏观的社会的因素不谈,如果所有出版社主事人和编辑同人都像蓝芝同同志这样去认识责编失责的严重性及其根源,相信问题的解决也就大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12.
试论书刊责编的职责与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责任"一词使用格外频繁:责任制、责任人、责任书、责任岗等等,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份内应做的事,就应做好,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惟有如此,方能体现公开、公正与公平的竞争环境,保证工作的效率与效益的实现.书刊设置责任编辑,其目的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1894—1986)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育家,出色的作家,也是一位对书评事业很有贡献的书评家。他从1911年到1986年的75年间所写的书评  相似文献   

14.
吴道弘(1929年生),著名编辑家,编审,中国韬奋奖获得者,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1950年2月从上海诚明文学院文学系考入上海三联书店,一直从事编辑工作。他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写书评,早期的书评文章,多已散失。80年代以后的书评,结集出版的有《书评例话》、《书旅集》等。他评书约六十种,专论图书的书评文章九十多篇,  相似文献   

15.
任鸿隽(1886-1961),著名的爱国科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他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1914年在留学美国时期就提出“科学救国”的主张,发起“科学救国”运动。1915年与人发起创办了《科学》杂志,坚持了几十年。他一生都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而奋斗。他的著作有《科学概论》等,与人合译有《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等。他对科学著作的评论有相当的分量,是一位有水平的科学书评家。  相似文献   

16.
王大路(1949-2004),曾任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线装书局总编辑、《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著作有《编书人札记》、《书人书境》、《社会转型与人格再造》(与人合著)等。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与书评     
书评之于编辑,是含有双重滋味的事,一则编辑的素养中,要有书评意识,否则他的编辑工作便不能超越与出新。然而另一方面,书评之评,其所直指或影射者,不惟书作者之事,也并相关于编辑。因为一本书的很多方面,终是编辑行为的结果。孔子删《诗》、订《春秋》,是编辑行为,后世经学家所鹜趋的焦点,也多针对于这行为背后的深刻用心上,谓之“微言大义”。这正是书不惟作者之事,也并编辑之事的一个明证。当然孔子之编辑,与现代意义上的“编辑”尚有区别,但根本点却是一致的。从编辑的最高境界上说,现代与古代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1868—1940)是具有浓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政治家、学者、教育家,被人誉为近代孔子。他学贯中西,既有深厚的国学修养,也擅于吸收诸多西学的精华。他一生著作约300万字,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其中有约不到十分之一的文字是图书评论,其书评许多是以序跋  相似文献   

19.
钱杏邨(1900—1977),笔名阿英,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书评家。他不仅创作了很多的文艺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更重视书评,特别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他书评文章的盛产期。他一生写  相似文献   

20.
唐弢与书评     
唐弢(1913-1992),著名杂文家、散文家。杂文以鲁迅风格著称,在20世纪30年代,据传鲁迅对他说:“你写文章我挨骂,”可见其风格之近。他创造了一种书评的独特形式——书话。他写书话“开始于1945年的春天”,后来一直没有间断,一生写书话约200篇。对书话的要求,他在《书话》的两次序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